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运城问界事故背后:新能源车碰撞起火难题该重视了
2024-04-29 19:32 5197次阅读

电驹

由一群资深汽车记者、工程师、新能源车粉丝打造,并有多位新能源车专家担任顾问。专注新能源车产品解析、市场动态、充电策略、圈子交流、行业咨询、政策解读等。

最近山西运城一问界M7追尾起火、三人遇难的案例,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非常非常痛心。我不仅痛心两个大人和一个两岁小孩的逝去,更痛心新能源车碰撞起火致乘员死亡案例最近每年都在发生,却没有被业内足够重视或对待。

在燃油车时代,很少有车辆起火烧死人的案例,但新能源汽车时代,碰撞起火烧死人的案例却在增加。近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类似案例。2016年,国内就发生了一起电动车起火烧死小孩的案例,2020年,国内又发生一起电动货车追尾前车、起火烧死司机的案例,之后每年都发生这种惨剧。从国内到全球,都有类似悲剧在发生,但似乎没有引起业内的足够的重视,也没见哪个车企专门技术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对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难题,我有8个观点。欢迎拍砖。

1、关于AEB启动与否。

针对本次事故,人们质疑事故车的AEB为何不启动、导致追尾。问界官方表示:事故车版本没有采用华为ADS智能驾驶,而是采用了博世的方案,博世方案的AEB启动时速是5-85km/h,而事故车当时车速是115km/h。

但是,4.28晚,博世官方说,山西运城事故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

这个到底谁是事实,需要警方调查结果。

如果问界说的属实,那AEB没启动就不是华为ADS智能驾驶的原因。但是,问界对车主的提车培训是不是到位?平时的宣传是不是误导?

余承东经常宣传问界车的AEB遥遥领先,各种小视频也展示华为AEB遥遥领先,导致消费者都以为问界所有车型的AEB都遥遥领先了。但AEB不是万能的。如果宣传华为的智能驾驶遥遥领先,消费者可能引发认知错误,进而过度相信AEB而带来事故。至少提车前的销售培训要到位吧。

如果博世说的属实,那具体原因是什么?还需要等官方调查。

2、关于AEB的功能边界和报警机制。

现在一提到追尾,人们的关注点就是为什么AEB没触发,把AEB神化了,当成最后的防火墙了。

我强调一下,AEB不是万能的。因为根据我们的实测,即使再遥遥领先的AEB,也有针对个别障碍物不触发的情况,道路上的障碍物千差万别,全靠AEB来紧急刹停,是不现实的,总有不触发的个别情况。车辆及时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才是更稳妥的办法。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宣传自己的AEB多么灵敏,尤其是余承东说自己的AEB遥遥领先。但大家忽视了一个事实,AEB只是辅助,不是百分百可靠,它有自己的corner case或死穴。请车企也不要把自己的AEB宣传得多好多好,这会误导消费者。它跟智能驾驶辅助的作用一样,只是辅助,不可能百分百有效,还得靠驾驶员来监管是最可靠的。

如果车企把自己的AEB宣传得神乎其神,到头来会引发驾驶员的认知失误,引发追尾事故,最终伤害车企的品牌形象。

另外,我觉得,AEB不应只有触发与不触发两个选项,应该在触发之前加上报警机制。

像这次事故,如果碰撞前AEB触发了,可以降低车速、避免追尾事故,当然非常好。但是如果当时后面还有来车,触发AEB后车辆以115km/h高速刹停,可能会引发其他事故。

所以说,在AEB触发之前,应该加上报警机制,当车辆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及时发出报警声,提醒驾驶员接管或刹车。驾驶员实在没有接管和刹车,车辆再触发AEB,紧急刹停。这样双管齐下,就相当于双保险,既能避免AEB偶尔的失灵不触发,也能利用驾驶员的紧急操作避险,从而降低追尾伤害。

有的车就有这样的报警机制,当距离前车太近、快追尾时,会发出紧急的“滴滴滴”声,提醒驾驶员赶紧刹车接管,根据我的经验,的确能大幅减少追尾事故。

所以,对待AEB,请不要神化,请介绍清楚它的功能边界,不能为了宣传和流量就把它描绘得多牛多牛。

3、关于前舱起火与动力电池是否起火。

根据现场视频,本次事故是追尾导致事故车前舱先起火,现场路人在救援时,也是前舱在起火,后来火势蔓延至整个车身。

问界的官方回应是:动力电池特性完好。

至于动力电池后来有没有起火,需要等警方调查结果。

稍微懂新能源汽车的人就知道,动力电池在车辆中间最底下。刚开始前舱起火时,并不是动力电池起火,可能是前舱发动机油路碰撞导致起火,这时候,用水来灭火是可以的,用车载灭火器来灭火也可以,也有助于降低火势,为救援留出时间。

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前面被追尾的洒水车,没有拿起水管帮忙灭火,如果把前舱火扑灭,会不会增加救援时间,会不会直接能扑灭车辆的火呢(当时这个疑问只是猜测,没在现场不了解现场复杂情况)

当然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追尾会导致事故车前舱起火,这种情况不多见。有的车追尾撞散架了都没有前舱起火。虽然这次事故车前舱起火也可能有巧合成分,但建议问界也在汽车安全设计和品质上继续加功夫,提升安全性。

4、关于车门打不开和小电瓶的位置。

这次山西运城事故凸显的一个行业弊病,就是新能源车碰撞后小电瓶断电、车门打不开,导致车里人员出不来,起火后可能被烧死。运城事故是这种类型,其他很多新能源车碰撞起火致死案,也是这种类型。

这种案例发生好几起了,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都有发生。新能源车碰撞起火烧死人的最大原因,就是碰撞后小电瓶损坏断电,导致电子门锁失灵,进而导致车门打不开。还有一个原因是碰撞后车体变形,导致车门打不开。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器太多,各种门锁各种钥匙都靠小电瓶供电,一旦小电瓶撞坏不供电,整个门锁系统就全部失效,人就被困在车里出不来!

尤其是剧烈碰撞后,车里人可能撞晕了,动弹不得,没法从内部打开车门。如果隐藏式门把手断电失灵没有弹出,外面人也无法打开车门,耽误了救援时间。

既然这样,新能源车的小电瓶位置是不是应该重新设计?目前绝大多数新能源车的小电瓶,都沿用燃油车的设计,放在前舱。

但是,燃油车碰撞后基本不会爆炸,而新能源车带了高能量动力电池,碰撞后会起火爆炸,所以小电瓶的位置设计不能再沿用燃油车的设计了。

现在有的新能源车,把小电瓶放在车辆中间位置,这个就是个很好的创新和尝试。

类似的案例发生了很多起了,业内能不能广开思路,加大力度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5、关于机械门把手和隐藏式门把手。

应对小电池撞坏、电子门锁失灵的配置,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机械门把手。即使小电瓶撞坏没电了,车里人利用机械门把手一样可以打开车门。

以前,有的车只在前排配备机械门把手,后排没有。但这次事故足以说明,后排没有机械门把手,就是剥夺后排乘客的逃生机会。

所以我建议,所有带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都应该前后排都搭载机械门把手,给每一排乘客平等的逃生机会。

至于隐藏式门把手,我认为就是一个反人类的鸡肋设计,断电后不会自动弹出,车外人想拉开车门都没有办法,只能破窗,严重缩短救援时间。冬天还会被冻住。

尤其是剧烈碰撞后,车里人可能撞晕了,动弹不得,没法从内部打开车门。而隐藏式门把手没有弹出,外面人也无法打开车门,耽误了救援时间。

所以建议,新能源汽车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或者传统门把手。而车内每一排都标配机械门把手。销售员在交车前,还应该向客户详细介绍机械门把手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做成标准流程。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6、关于车载灭火器。

十几年前我们买燃油车时,车上会随车配备灭火器,去验车都要有灭火器,否则验车不通过。可现在看看新能源车的后备箱,为什么只剩个三脚架,没有灭火器了呢?

是新能源车比燃油车更安全吗?还是新能源车不容易起火?

我认为,所有新能源车的随车装备首先要有灭火器和三角架,另外再加个破窗锤。方便碰撞起火后快速逃生。

有人说,车里装灭火器也没有,碰撞之后乘客出不来,没法拿灭火器。

可是,为什么不研发新能源车专用灭火器?或者,自己带了灭火器,可以给别的车救火呀。

有总比没有强吧。

7、关于问界的态度。

事故后问界发文表示,将对家属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这个值得肯定,也听其言观其行。另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产品品质,对造车保持敬畏之心。

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领先同行,这个值得肯定,但这不等于问界车每个方面都很强。在生产制造方面,问界还需要历练。余承东说问界遥遥领先,说问界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车”,都太过了,对消费者来说是误导。品质不是靠宣传和流量提升起来的。

8、关于流量。

今年北京车展,雷军和周鸿祎成了红人,流量都向他们看齐,一帮老汽车人都追着他们的步伐奔跑。

有人戏言:干了一辈子的汽车人,被两个搞手机的教育和带节奏了。

流量就是销量,流量就是金钱。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汽车不是手机,汽车出事就是大事,人命关天。

新能源车碰撞起火烧死人的案例,最近年年发生,这种状况跟2024车展对照尤显滑稽。汽车业外人士大受追捧,成了车展的主角和流量明星,懂车的造车人却被冷落一旁,或者被挟裹着模仿流量明星的做法。而很多吃瓜群众也缺少对汽车的理性,疯狂追捧车展的流量明星,谁要提出质疑就会被疯狂攻击。

有人说,整个行业被手机圈带偏了。正如长安朱华荣所言:这个行业怎么这么乱呢。

我觉得这种情况不够理性。消费者追捧手机圈造车,这能给汽车业带来新鲜血液,这是好事,但过犹不及,也会带偏汽车的本质方向。

专业的造车人不应该被忘记。那些认真造车,解决行业技术难题,避免消费者生命财产损失的汽车人,才应该被追捧。

既然流量就是金钱,那么,当人们把流量对准这样的汽车人和汽车企业时,他们才会赚取合理利润活下来,才能继续有力气和资源去研发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的安全技术才能提升,这样的悲剧才会减少和避免。

# 行业事件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