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三组数据,透视中国汽车“内卷”真相
2024-07-04 16:18 2万次阅读

汽车通讯社

及时、深入、有意思的全球汽车资讯,尽在汽车通讯社!

最近,关于汽车行业“内卷”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实际上,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还不够卷,在未来,竞争会加剧,淘汰赛会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2024年可能会是过去10年里最“卷”的1年,但却是未来10年里最“不卷”的一年。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3个理由。

第一,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绝大部多数品牌没能迈过生死线,所以,通过大洗牌淘汰掉绝大多数品牌是必然的。我们就拿成熟的美国汽车市场来说,年销1500万台左右的市场规模,前十的品牌占据了85%以上的销量。而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至少有100个。

第二,中国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很低。中国作为全世界产业链最完善的工业大国,但汽车自主品牌在2024年1月到5月占有率仅有53%,这是极不正常的。相比之下,美国品牌在本土市场的占有率魏65%、欧洲品牌占有率为70%、日本品牌占有率为85%。此外,中国汽车市场Top5品牌的市占率只有42%,相比之下,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市场Top5的市占率为60%。

第三,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进步空间更大。在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中,只有15家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入榜,相比之下,日本有22家,美国有18家,德国有16家。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本土的零部件厂商营收远远不如国际巨头,全球Top15零部件百强的营业收入是中国Top15零部件百强的收入的4倍。

可见,当下中国的汽车市场,恰恰还不够卷,其实更准确的表达是“竞争烈度”还不够,以中国当前在世界产业链地位,想不卷,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资格——

世界汽车排行榜,中国自主品牌在TOP10中占了7个了吗?

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上丰田、本田、大众、特斯拉这样级别的汽车巨头?

放眼整个产业链,微软、苹果、高通、英特尔、英伟达、谷歌这样级别的公司有吗?

当在海外遭到种种限制时,别老是哭爹喊娘,扪心自问有打开市场的手腕吗?

当然,以上三个理由都还过于宏大,还有一个指标,能非常细致地观察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烈度,它就是产能利用率。

我们都知道,汽车产业的第一性原理是规模效应,而产能利用率是汽车产业的核心运营指标,它能集中反映一家车企的固定资产摊销,进而影响到车企的利润实现。可以说,产能利用率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指标——不仅仅反映出品牌的兴衰,更是反映出行业的变迁。

三组数据,纵观产能利用率

在燃油车时代,2017年是销售顶峰,当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规模达到2428万台,产能利用率为62.8%。随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从2017年到2023年,我们根据数据可以看到三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首先,以BBA为代表的燃油车豪华品牌和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过得很滋润。

尽管在网络上人们都对BBA喊打喊杀,但以以BBA为代表的燃油车豪华品牌日子过得非常滋润,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更是达到了92.5%的历史高位。

被自主品牌围攻的特斯拉,总体上来讲,日子过得不错,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的产量接近100万台,产能利用率更是连续3年超过90%。

尽管总体表现规模增长明显,但最近3年以BBA为代表的一线豪华和二线豪华的差距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合资品牌加速衰落。

这一点,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燃油车时代,中国合资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高达75%,而2024年,产能利用率跌破50%。在此背景下,合资品牌的大量工厂不断被曝减产、放假、甚至是关闭。要知道,50%的产能利用率是底线,如果哪个品牌的产能利用率低于这一数值,那么关门走人是大概率事件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系合资上汽通用,2024年初的规划是95万台,到今年二季度已经调整到70万台的水平。但是上汽通用1月到5月的销量只有不到20万台。

我们来看一些主流合资品牌的具体数据。

一汽大众2024年产能286.17万台,同比增长0.4%,产能利用率59.2%。

上汽大众2024年产能257万台,同比下滑10.8%,产能利用率38.7%。

广汽丰田2024年产能126.63万台,同比增长0.2%,产能利用率65.2%。

一汽丰田2024年产能121.2万台,同比下滑0.1%,产能利用率56.7%。

广汽本田2024年产能80万台,同比下滑9.2%,产能利用率65%。

东风本田2024年产能70万台,同比下滑10.3%,产能利用率72.6%。

此外,长安福特、悦达起亚三个主机厂的产能利用率低于15%,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

最后,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新势力的产能利用率为75%。而传统自主品牌更是不容易,产能利用一度接近40%,差点坠入悬崖,如今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5%。

细分来看,

比亚迪2024年产能451.98万台,同比增长28.7%,产能利用率80.4%。

吉利2024年产能423.07万台,同比下降11.7%,产能利用率为45.0%。

奇瑞2024年产能为231.68万台,同比增长97%,产能利用率为82%。

长城2024年产能260.28万台,同比下降3.4%,产能利用率38.3%。

从数据来看,比亚迪一家带动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

客观来说,中国汽车市场对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来说,是一种地狱难度,无论是自主品牌早期还是后来的造车新势力,想要生产和销售汽车,都被各种程度卡过生产资质,相反,合资品牌有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反倒像是给外资开的。

如今,很多人说新能源有补贴,有购置税,但对不起,中国的产业政策是面向所有企业的,中国政府既没有不允许合资生产插混和纯电,也没有单独给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发放新能源补贴,免除购置税。

合资品牌占据着最好的资源和政策,现在被打得满地找牙,到底怪谁?到底谁该反思?

从产能利用率得出的三大结论

根据产能利用率,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三大结论:

第一,在主流乘用车市场,合资品牌在2024年大幅衰退,产能出清正在加速,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

第二,“新能源转型”在中国自主品牌身上同样存在。

今天,大家都在讨论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但实际上这一命题在中国自主品牌身上同样存在。因为拆解来看,自主品牌中只有比亚迪几十年如一日地All In新能源赛道,咬牙几十年投入,终于在近几年迎来了爆发。其产能利用率高达80.4%。

而其余自主品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技术研发,几乎都跟在合资厂商的后面,以至于燃油车时代,消费者形成了这样一个买车优先顺序:合资原版>国产翻版>纯国产。

如今,比亚迪引爆了新能源市场,也一举扭转了中国所有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掩盖了吉利,长安,长城的困境——他们在燃油车时代的积累变成了沉重的包袱。

第三,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市场道阻且长。

如今,BBAP(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卖不动不断刷屏,这其中既有消费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国产势力崛起高端化的影响;但是国产新势力的高端化进程,也同样在受高端市场降温的压制降速。

外资豪华品牌貌似四面楚歌,但实际上自主品牌的豪华品牌也没有准备好。

直到今天,成功站稳了50万以上价位的国产车型,依旧很少,MEGA折戟沉沙,蔚来ET9还在PPT上,问界M9的后续仍需观察,比亚迪仰望U8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超豪华MPV极氪光辉算是高端定制。

没错,50万到100万元这个豪华品牌的绝对主场,是在随着BBAP的光环黯淡而日渐萎缩,但真正啃食豪车份额的,是自主品牌发起的“平权运动”也就是国产平替。这也是BBA产能利用率依旧健康的根源。

# 行业解读 # 仰望 # 仰望U8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