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雷克萨斯,这个“近道”你抄吗?
2024-07-05 17:32 1.3万次阅读

电动大咖

为大家提供新能源汽车的最新产品介绍、智能互联最新技术、汽车分享的最新模式,一切新鲜、有趣、有料的咨询,尽在电动大咖!

彭博社6月29号报道了一个大新闻,说丰田正寻求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工厂,并且正在寻求与特斯拉类似的待遇,包括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土地授予,以及无须当地合资伙伴即可直接运营的条件,该工厂将生产电动汽车。

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对这些消息的回应是:“(我们)对于传闻不做评论。”

这就有点不爽快了,曾几何时,丰田对这类消息的回答还是爽爽快快的四个字——“不实报道”。

虽然无法确证消息真假,但就事论事地看,雷克萨斯现在来华建厂生产电动汽车,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好的时机。

01 压力下的清醒选择

雷克萨斯想国产,首先是基于市场重要度的考量。

这可不是口嗨,我们用数据说话。

根据雷克萨斯官方数据,雷克萨斯去年在中国总共卖了181411台,大概占它全球总销量的22%,比在日本、欧洲加起来的销量还要多17562台。

数据就摆在这,对于雷克萨斯这样的豪华车品牌来说,中国市场一直都很重要,那为什么它过去那么多年不国产,现在忽然就想国产了?

其实这是压力之下的清醒选择。

雷克萨斯去年在中国卖了这么多,它有压力吗?它的压力又来自哪里?

第一,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阶段。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数量已经达到了148个,其中中国品牌114个、外资品牌34个,而从2021年到2023年关停并转(关闭、停产、合并、转型)的品牌已经达到了75个。

玩家这么多,出局的玩家也这么多,中国汽车市场的这次群雄逐鹿,正“杀气腾腾”,“尸横遍野”。

不仅眼下如此,未来几年如果不出意外,“战事”的烈度仍然巨大。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去年就公开放话,未来2-3年,保守预计还将有60%-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面对这样的中国市场,雷克萨斯的压力肉眼可见。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2023年,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只同比增长了3%,而四年前的2019年,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幅可是高达25%。

增长的失速和停滞,大概已经让雷克萨斯的管理者们感到危机了。

这就是雷克萨斯面对的中国市场基本面,面对山大的市场压力,稳住中国市场自然成了雷克萨斯的头等大事。

第二,新能源车成中国市场趋势,犹豫不前或将“万劫不复”。

大家知道,今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占比首次超过50%,正式跟燃油车平分天下。

这个数据的意义,不必多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比此前国家层面“到203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的规划要求,足足提前了11年!

朋友们,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中国新能源车攻占市场的速度甚至严重超出了国家和专家们的想象力,如果非要给这个速度取个名字,可以叫它“提前11年”。

新能源车这边可以说玩得风生水起,但燃油车那边却是节节败退。

今年以来,燃油车零售占比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被新能源车撞飞到沙滩上的败象越来越明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新能源车未来的市场渗透率很有希望突破70%,燃油车会逐渐小众化。

历史大势决定,雷克萨斯要稳住中国市场,必须集中力量向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车。

事实上,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本人也很明确地放过话,在雷克萨斯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市场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眼下产品“眼花缭乱”、价格“卷到想死”的中国新能源车“混战”里,雷克萨斯想要说服中国消费者买单,压力可想而知。

02 对中国的深度“依链”

有人可能会说,日本的雷克萨斯工厂离中国也不远,运输成本没那么大,人家有必要来中国生产吗?

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市场对雷克萨斯极其重要,但如果只是市场大,却没有快速落地投产的条件,那也白搭。

道理很简单,池塘里的鱼再多,不给人家一根趁手的鱼竿钓鱼,人家也吃不到啊。

而对雷克萨斯来说,中国完整、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是这根趁手的鱼竿。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扎实地打好了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基础。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已经有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比如动力电池领域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争霸,还有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一众实力派玩家;电驱、电控、热管理等方面,中国企业也都取得了核心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可以说,相比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中国芯”,已经抢先占据了地球“球芯”的重要战略位置。

而将视野稍微收窄也会发现,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的地区,也基本上都形成了区域性的产业链体系,产业生态运行得很好。

就拿江苏常州来说吧,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32个主要环节中,常州一个城市就聚集了其中31个,产业链完整程度接近97%。

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常州已经有30多家全国乃至全球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

如此完整、强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方面,可以让雷克萨斯享受来华“拎包入住”的待遇,避免“产前焦虑”,实现快速投产,从而在“时间几乎就是命”的中国市场竞争中不被对手甩掉。

另一方面,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千锤百炼过的强大产业链,能够兼顾产品力和成本——从产品力讲,中国现在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型研发人才最富集的国家,这保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至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就更不在话下。

可以说,用中国的供应链“复制”出国产雷克萨斯的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几乎是确定性事件。

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船”上,插上雷克萨斯品牌的“帆”,雷克萨斯也将顺理成章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多点赢面。

03 千载难逢的时机

有一点或许许多人会忽略,现在也是雷克萨斯推动国产的最好时机。

第一,政策和营商环境最有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1-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了27.9%。

同时,据央视财经报道,6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全面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大力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正在推动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支持跨国公司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重点研发项目,平等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对雷克萨斯来说,虽然不确定上面这几行字值几个亿,但可以确定积极的信号十分强烈。

雷克萨斯现在国产,政策和营商环境最有利,也最有谈判的“砝码”。

第二,外资股比限制早已为它打开。

早在2022年1月1日,中国汽车制造领域就取消了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同一家外商在国内建立更多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

这直接为丰田独资设立雷克萨斯工厂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

从目前的形势看,如果雷克萨斯真来上海建厂,能不能享受当年特斯拉的同等待遇不好说,但大大的“投产前政策礼包”目测少不了。

最后

有地表最全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又赶上史上最佳的政策、营商环境利好,可以说,中国已经为雷克萨斯搭好了结实先进又极具诱惑的“戏台”,就等雷克萨斯抓住时机上台唱戏了。

并且,从雷克萨斯自身的发展来看,这次要是再不国产,错失的将不仅是一次时代的机遇,也可能是一次“自我拯救”的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咱又不是雷克萨斯的话事人,所以只能在此隔空对它念叨一句:小雷,咱别瞎折腾了,马哥(si ke)做好的作业就在那,有“近道”就抄一下吧!

# 行业解读 # 丰田 # 雷克萨斯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