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上汽转型进击:自主握指为拳,合资以变应变
2025-02-05 12:01 3236次阅读

星车场

一个有灵魂的有趣的说车账号

当中国车市踏上新征程,上汽集团也担起新使命。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断深入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让国内汽车产业迎来爆发。中汽协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国内乘用车销量达到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为1155.8万辆,同比下滑17.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达到65.2%,乘用车出口同比大增19.7%至495.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同比大增35.5%至1286.6万辆。

很显然,自主品牌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核心驱动,海外市场也开始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舞台。

在此背景下,处于“大船掉头”状态的上汽集团,拿下企业未来发展最需要的业绩。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终端销量达274.1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60%;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137万辆,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海外终端交付量达108.2万辆,同比增长2.6%。“内卷外压”的竞争局面,并没有影响上汽集团的变革与进取。

深入变革稳基盘

2024年7月,上汽集团迎来高层换防,王晓秋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担任上汽集团总裁,新组合拉开了集团深度变革的大幕。半年激变,“五大战略任务”和“五大关键举措”得以逐一践行,上汽自主核心地位不断夯实,上汽自研技术势能不断释放,这也是集团在去年下半年连续六个月实现环比正增长的根本所在。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这还远远不够,“新组合”的深入变革才刚刚开始。

进入2025年,上汽集团自主业务将握指为拳,打造上汽“大乘用车板块”,担起集团未来发展核心重任。一是品牌方面深度整合、协同决策,最大限度释放自主品牌势能;其中,荣威(飞凡)将聚焦国内市场,MG重点发力全球市场,智己则聚焦智能与高端,让自主品牌成为各大细分市场上的绝对核心。

二是后台研发更加聚焦,双线并进加快资源整合、资源聚焦,提升经营效率。目前,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已在2024年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将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突破规模成本限制,为大自主的腾飞扫清一切障碍。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推手,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也将在2025年迎来进阶。

和过去不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让合资品牌不再是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产销规模与经营利润的唯一基石,积极探索合资合作2.0时代,实现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平稳换防,成为大型车企集团变革的必修课。

目前,上汽集团已与大众集团携手,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迈入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全新阶段。未来在上汽大众和上汽奥迪新能源车型上,外界将看到更多中方智电技术的“反向赋能”,确保“技术共创”的坚实落地,也为“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的落地保驾护航。

上汽通用也早已吹响合资车企“反攻号角”。过去半年,上汽通用凭借着产品升级、营销焕新、渠道重塑、加速转型和体系完善打出一记近乎完美的“绝地反击”。销量上,上汽通用去年全年累计终端销量达67.3万辆,实现连续六个月的环比正增长;此外,上汽通用新能源车型也累计销售10.5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在主流合资车企中位列第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汽通用的一系列变革,尤其是全新管理层对产品定义、营销渠道和本土化的一系列创新。目前,上汽通用本土的软件及数字化中心已经承担起所有车型的数字化功能开发;从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车型的产品定义也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确保需求契合与执行效率,为2025年的爆发夯实了产品竞争力根基。

自主“大乘用车”握指成拳、合资“技术共创”模式进阶,涵盖研发、制造、品牌、销售、服务等全价值链体系的深入变革,稳住了在风浪中掉头的上汽集团,也让上汽集团有了朝着正确航向加速的机会。

全面上新搏逆转

从2025年开始,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上汽集团都将在产品领域下饺子。

据星车场不完全统计,上汽自主将在2025年推出15款新产品,包括荣威将推出紧凑型纯电/插混车型、纯电/插混中型SUV等4-5款产品;MG将推出6款新车,实现8万-30万元价位段的产品全覆盖,并将量产全球首款标配半固态电池车型;智己汽车将新增2款纯电和2款增程车型。

上汽集团合资板块同样将在新能源市场迎来爆发。2025年-2027年,上汽通用计划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覆盖主流市场和技术路线。上汽大众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也将于2026年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这背后,是上汽集团过去十年围绕电动化、智能化所进行的大量研发投入积累。据介绍,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近1500亿元,实现对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底座”。如今,恰好到了技术兑现、全面上新的时候。

当下正火热的智能驾驶领域,智己汽车已发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2026年底,上汽将发布面向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有望率先为消费者带来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体验。

智能座舱领域,上汽集团则是“软硬兼施”。2024年,零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3.0已分步“上车”,2025年将全面落地;该系解决方案实现了“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将有效降低整车低压功耗,控制器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数据带宽提升5倍,线束长度减少30%,OTA下载和安装时间均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目标用户群体广泛的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上汽集团也已经实现DMH超级混动技术的量产,荣威D7、荣威D5、MG HS等自主品牌DMH车型正逐步得到用户认可,后续合资品牌也将推出应用DMH技术的新车。在D7 DMH世界冠军版发布会上,荣威品牌还曾立下DMH超级混动系统要在油耗上达成“破二进一”的目标,这是对技术的自信,更是对再领行业风骚的渴求。

无论如何,推进企业深度变革、夯筑深厚技术底蕴的上汽集团,不再是“市场换技术”时代的合资先锋队,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变革的先遣军。依托产品、品牌、营销、市场、技术、管理和组织的全面焕新,上汽集团已实现自主品牌整合与合资品牌进阶,稳住经营基本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新能源与全球化的初步突破,逐步逆转经营挑战。

2025年,稳中求进、坚定改革的上汽集团,必将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意。

# 荣威 # 荣威D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