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在本田、日产终止合并谈判后,国内头部车企发出了整合的信号。
2月9日,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同日,长安汽车(000625.SZ)也发布公告,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以上公告均强调本次重组或将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本次重组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此外,东风系旗下的上市公司东风股份(600006.SH)、东风科技(600081.SH);兵装系旗下的长城军工(601606.SH)、建设工业(002265,SZ)、华强科技(688151.SH)等上市公司也同步发布公告。
次日,兵器装备集团也发布公告称,正在和其他国资央企集团谋划重组事宜。此次重组可能致使公司财务状况有较大改变,但不会给公司的日常管理、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偿债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有消息称,此次重组涉及三大集团,包括东风集团、兵装集团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工集团)。此次重组长安将先从兵装集团中完成剥离,后与东风集团实现重组。之后,兵装集团旗下的军工业务或将全部合并到兵工集团。
这一次的整合,也有望增强国有汽车企业自身的实力。2022年,比亚地停止燃油车生产,2024年其仅靠新能源的销量就达到了427.21万辆,是同时期长安汽车的近6倍、东风集团的近5倍。此外,特斯拉在2024年全球累计交付178.92万辆,中国市场累计交付65.7万辆,仍是不少车企对标的对象。
若东风与长安汽车整合,能否在新能源领域更进一步?
1
业绩承压●
东风是国内率先开启多元化合资之路的车企。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在很多年里都是东风集团的销量担当和“利润奶牛”,然而近年来合资颓势显现,也拖累了东风的表现。
东风集团股份作为东风集团在港股上市的控股子公司,是东风集团主要的资本运作平台。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收入933.15亿元,同比增长7.18%;实现净亏损39.9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102.65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为5.13亿元,上年同期为118.84亿元。
东风集团股份在当年的盈利预警中曾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23年合资业务销量下降16%,利润大幅下降;新能源业务处于战略投入期,2023年,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投入持续加大。
在2024年这一情况也没有好转。2024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收入511.45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净利润6.84亿元,同比减少47.95%。应占合营企业溢利为7.53亿元,同比减少46.33%。
由此计算,东风集团股份的自主品牌还需要合资业务“供血”。
但合资品牌销量的下滑,进一步加大了东风集团股份的经营压力。据东风集团股份的产销快报,2024年,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销量63.12万辆,同比减少12.7%;郑州日产销量3.99万辆,同比减少13.5%;东风本田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神龙汽车销量6.83万辆,同比减少15%。
长安汽车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2024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268.3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22.65万辆,销量占比82.96%。其对合资品牌的依赖并不高。
但在业绩上,长安汽车也面临着业绩承压的局面。2024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营收1109.6亿元,同比增长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减少63.78%。
在当时的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为一是主动调整销售结构,销量出现下滑,影响当期收入和利润表现;二是三季度末新产品密集投放,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相应增加;三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增资源投入。
2
“落后”的新能源进度●
在2024年3月5日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曾公开表示,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国资委将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即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考核项目包括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而近年来,东风也在不断加快布局新能源。
2023年8月,东风集团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成立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化管理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营销、制造工作。同时,将三个产品品牌的商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集中在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商企集中。
其中,东风风神将加快从燃油车向节能车转型,东风奕派则是主打15万元-20万元的主流电动车市场,东风纳米主打小型纯电市场。
除了东风品牌外,东风集团旗下的猛士主打60万元级以上的豪华越野市场;岚图主打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
按照规划,未来3年,东风将在自主新能源领域投入500亿元,迭代推出包括东风纳米车型在内的18款自主乘用车新能源车型;2024年,将实现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其中,“东风”品牌三大产品系列突破70万辆。
同年11月,东风宣布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成立研发总院,构建“1+n”研发体系,聚焦新能源转型升级,深度整合集团研发体系及研发资源,全面提升研发效能。
2024年12月31日,东风集团召开了总部职能部门调整启动会,宣布总部职能部门调整方案,全力推动公司总部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深化自主乘用车“跃迁行动2.0”,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运营自主乘用车事业,坚定不移推动公司新能源转型升级。
据媒体报道,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将直管国际事业部以及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治平将直管新成立的营销管理部,以及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至此,东风汽车集团的一、二把手全部下场操刀营销。
在新能源布局上,长安旗下有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其中,长安启源聚焦10-20万元的主流家用电动市场;深蓝主打中高端;联合华为、宁德时代等共同打造的阿维塔则主打高端市场。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从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在智驾维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同时预计今年底长安新一代飞行汽车将完成试飞,到2028年长安的人形机器人将生产下线。
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268.4万辆,同比增长5.1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3.46万辆,占比27.37%;东风集团累计销量248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6.1万辆,占比34.72%。
这一新能源销售数据,与其他车企有着不小的差距。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销量148.8万辆,同比增长52%,新能源渗透率约45%。
3
将成中国第一大车企?●
随着汽车领域的竞争加剧,资源整合成为了行业的共识。如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旗下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源整合。
而国有汽车企业的整合,也早被提出。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和振兴规划》,首次正式提出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四大汽车集团,并鼓励这四家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产业重组兼并。
2017年12月,一汽、东风、长安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2019年,三家企业联手阿里、腾讯等,共同上线了T3出行项目,进军网约车。
2024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其中一汽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动力电池领域专业化合作项目。
然而,此次重整公告中,未出现一汽的身影。
有消息称,东风、长安全新组建的汽车集团,董事长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出任,总经理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出任,常务副总经理则由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出任。东风、长安合并重组之后,新汽车集团将率先向供应链发起整改,“未来双方或将整合供应链资源,圈定优质供应商,统一采买优质供应商的零部件以及技术。”
平安证券认为,从投入产出比看,东风、长安、一汽在研发、车型平台、外部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重叠,如三家央企车企都布局了各自的新能源平台,阿维塔、岚图两个新能源品牌均与华为在智能化领域有重要合作。从实际效果看,三家央企车企的高端智能车发展略低于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 年阿维塔(长安系)、岚图(东风系)、红旗(一汽系)销量分别为6.2 万、8.6万、11.3万台,三个品牌在2024年新能源车的合计销量仅为26万台,规模效应不强。
民生证券表示,目前公告仅提到双方控股股东层面整合,尚未涉及上市公司层面。央企如果实现整合,有望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与共享,同时减少同质化竞争与重复投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结构比例,降本增效。
从长安与东风集团的销量来看,两家若是整合,其销量超过500万辆,高于比亚迪目前销量,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但企业之间的整合更为复杂,究竟是否会对长安、东风进行资源层面的整合也是未知数。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推荐
注册「e-Trail」商标,日产的最后救命稻草吗?
UCAR汽车网站新一轮贸易战开打,车辆成本又将提高?
UCAR汽车网站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
车漫部落宝骏+比亚迪,高阶智驾迈向全民普及
智电车讯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 售价7.98万元起
车汇天下 栏目组推动智驾普及,零跑B10将于3月10日开启预售
智电车讯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汉家族智驾版上市16.88万起
汽车大世界网不止智驾,全面进化!唐DM-i智驾版上市售价17.98万起
汽车大世界网高阶智驾“启蒙车”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上市
汽车大世界网唐DM-i智驾版带来三大进化,17.98万起的价格加配不加价
试车场698的海豚带智驾!高阶智驾的普及时刻,到了!
智电车讯谨慎购买!二手平台准新乐道,居然比新车还贵?
车壹条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