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25年,上汽集团不再客气
2025-02-13 14:12 4484次阅读

汽扯扒谈

生活无处不汽车,汽车无处不八卦。“汽扯扒谈”,全宇宙第一八卦汽车新媒体。

经过2024年的极度内卷之后,2025年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许多主流车企新年开工就开启价格战,这也意味着,今年汽车市场依旧是延续内卷节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既然市场节奏无法改变,那就只能改变自身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其中上汽集团经过2024年的变革之后,在2025年开年也是迎来了开门红。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1月份上汽实现整车批售 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领跑国内同行。

其中,自主品牌终端交付20.6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终端交付8.7万辆,继续位居行业头部阵营;海外市场顶住外部压力,实现终端交付9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5%,重回行业领先。

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与产能过剩、车企利润下滑明显,中国汽车市场加速进入淘汰赛的大环境,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闪电合并,重组合并将是今后的主旋律,以后车企都是大集团作战,上汽集团正是靠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将大汽车集团的优势充分发挥,面对汽车新市场,上汽集团显然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自主擦亮技术招牌

在存量竞争新市场常态、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市场比例重新调平的巨变时代,自主品牌要想赢得市场青睐,盲目跟进价格战并不是明智之举,一是对销量提升有限,二是对品牌伤害巨大。

汽车新市场更多是考验技术储备,资金和体系力的实力,上汽集团的大集团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10年来,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近1500亿元,这一巨额投入带来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目前,上汽集团已拥有26000 余项有效专利,构建起了一整套完整且先进的技术体系,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形成了七大技术底座。

得益于在技术领域的长期布局,搭载dmh超级混动技术的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以超2208.719km的续航里程和低至2.49l/100km的平均油耗数据,获得“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单次满油满电行驶最远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今年,上汽研发的固态电池预计将搭载在mg品牌车型上,在性能、成本与安全性上远胜于液态电池的固态电池,是上汽手中的“技术王牌”。

智己汽车全年销售65505辆,同比劲增71%,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辆,领航高阶智驾,IM AD无图城市NOA已开通并推送全系车型,并发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

在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与迭代方面,继2022年推出行业首个智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上汽零束银河”之后,目前,该方案已进化至3.0版本,并于2024年分步上车,2025年全面落地。

2024年,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研发总院主要为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品牌提供基础开发。经调整后,智己和飞凡的新产品从立项到整体开发,均由研发总院统一负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上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表示,“我们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所谓‘大单品’开发模式,就是通过平台化、规格化,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

2024年,上汽自主品牌终端销量达274.1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60%,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137万辆,同比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海外终端交付量达108.2万辆,同比增长2.6%。

手握各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王牌,正是上汽自主品牌在内卷市场突围的底气,而大集团作战也是上汽自主品牌面对价格战的底牌。2025年,进一步擦亮自主技术创新这块金字招牌的上汽才有底气和实力支撑起大自主板块业务的持续向上突破。

合资品牌稳步迈入2.0时代

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土汽车品牌已经掌握了制胜的密码,不断刷新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在过去一年,也是合资车企真正清醒的一年,他们为保市场份额放弃了品牌溢价,合资企业的外方也开始重新审视中方的合作价值。

2024年,合资车企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中国汽车市场14家主流合资车企中,仅有3家实现了正增长,其余11家为负增长。

叠加自主品牌频繁发起的价格战,近几年,合资车企无论是在智驾、座舱还是更新效率和迭代速度都远远比不上中国车企,而其传统燃油车的品牌溢价能力也在急剧下滑,过去加价也抢不到的热门车型如今已经沦落到让利甩卖的地步。

为了改变现状,中国合资车企已经从外方对合资车企的被动赋能到中方对合资车企的主动赋能,或者说双向赋能。

众所周知,上汽集团旗下,合资企业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都是国内知名的合资汽车企业,在国内车市可谓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尤其是上汽大众,作为国内第一家合资车企,已经昂首走过了40个春秋,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成功的典范。    

去年11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延长合资协议,这意味着双方正式开启了这家模范合资企业的合作2.0,开创了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赢市场”的合资2.0时代,以“技术话语权”重构合资品牌的竞争逻辑。

上汽大众将在2026年陆续推出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这些车型将更加依托上汽方面的技术,搭载更具竞争力的全新三电系统、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城市noa智驾功能和ai大语言模型,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真切落实到了行动上。

上汽通用面对新环境,也是主动求变。去年上汽通用全年累计销量67.3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10.49万辆。

面对合资品牌经销商生存难问题,上汽通用去年主动控批发,对经销商的考核方式从批发量改为零售量,全年去库存超20万辆,恢复了渠道的健康度。同时,上汽通用还通过配合优化的政策和培训服务机制,即为经销商做了减负,又推动经销商从“坐在店里等客户”,向“主动走向客户”转变。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汽通用随着主力新车的密集升级换代推向市场,辅以一系列灵活高效营销策略的助力,实现了终端月销量的六连涨,市场表现企稳回暖,并于第四季度实现企业利润回正。

在产品研发层面,上汽通用打破合资品牌原有产品研发逻辑。从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车型的产品定义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从2025年到2027年,计划推出12款全新车型,100%为新能源车型,纯电、插混和新的增程技术都兼顾,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

上汽集团已完成转身

燃油车时代,上汽集团多次蝉联中国车市销冠的宝座,在新能源时代已被比亚迪代替,要想重回巅峰,唯有变革。

虽然对于上汽集团这样的大型国企而言,变革存在阵痛,但面对车市竞争加剧、行业淘汰加速的汽车新市场,只有变革才能谈活下去。

对于变革,上汽集团内部也是全力以赴。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产品与营销两端、抓产业链协同、抓干部队伍建设。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强调,围绕集团整体目标,各板块和整车企业必须“提质升级、瘦身健体、业务协同、防范风险”,咬定全年工作目标不放松,坚决完成2025年各项工作任务

从2025年开门红来看,如今上汽集团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时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底蕴,将有力支撑自主品牌业务持续向上突破,并实现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赋能,至此上汽集团这个巨象已完成转身。

东方证券研报表示,2024年,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及合资品牌销量均有所承压,但受益于国企改革,预计公司在2025年将加速推进全面深化变革,销量及盈利有望实现筑底回升:自主品牌将继续推进组织架构调整、品牌整合、智驾升级等转型变革措施,促进自主板块实现销量规模向上、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提升;合资品牌将加快战略调整及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 荣威 # 荣威D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