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东风浩荡,再立涛头
2025-03-28 21:23 7933次阅读

星车场

一个有灵魂的有趣的说车账号

唯有大山深处方能积蓄浩荡东风。

56年前,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前身)在彼时隶属郧阳地区的十堰办事处开工建设,一场酝酿多时的中国汽车工业翻身仗就此铺开,马灯精神也开始伴随着干打垒、芦席棚不断丰富与沉淀。56年后,原二汽车架厂旧厂房在历时多年改造,升级为我国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

在这座博物馆中,东风汽车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展陈主线,设置多个陈列单元和专题展区,通过展出“国宝线”模型、“英雄车”EQ240、天元架构等2000余件不同时期的珍贵展品,系统梳理了东风汽车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呈现出中国汽车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史。

正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所言:“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就是为了总结展示东风的奋斗之路,反映中国汽车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沧桑巨变,凝聚建设汽车强国的奋进力量。”

用青春响应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在那个物质匮乏而又激情燃烧的年代,大批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前往当时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十堰,在地形复杂、装备简陋的恶劣条件下投身二汽建设。

早期建设的十年间,无数建设者将青春挥洒在深山里。为支援二汽,一汽曾将全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分为三股,由二汽任选一股,共1539人;为支援二汽,全国分配到二汽的大中专毕业生多达817人,包括1968年清华大学汽车系的31人,他们到90年代仍有28人留在东风;为支援二汽,1969年更是出现武汉多家名校毕业生全体分配到二汽的情况。

正是他们在东风的第一个十年,通过“聚宝”(聚人才、设备、技术)、“包建”(全国30多家工厂协作)和自力更生,马灯挑夜,干打垒、芦席棚为宿,克服了道路涉水及桥梁受限等重重困难,通过人拉肩扛,树起了一座座铁塔,建起了一座座厂房,运来了一台台几十吨、上百吨的设备,在21条山沟中建成24座工厂,让二汽初具规模。

现年94岁高龄的原东风锻造公司副总工程师秦裕琏,全程参与了当时“国宝线”的采购、引进和安装,至今仍对采购过程中的产品摸底和价格拉锯细节如数家珍。

秦老回忆介绍,跟随重型机床采购团前往德国期间,他深入研究产品、充分结合资料,“抓住了他们先虚报价格后虚报重量的矛盾,最终让我们用12000吨压机一半的价格,买到了一台与12000吨相差无几的设备,并且这台设备已经经过了47年的生产考验,证明它是完全合格的。”

倾尽所学、耗尽青春,正是他们用青春对三线建设的响应,铸就了东风汽车勇担历史使命的精神图腾。

凭实干抢跑改革开放

“在战区,我驾驶着东风EQ240,负责各类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前运后送,克服了敌情复杂、道路条件差、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跑遍了全团的210个阵地哨所,先后向阵地前送作战物资480多吨,安全行驶70000多公里,出车800多次。”退伍军人张富军对东风EQ240有着极深的感情,并在1991年转业后成为东风商用车职工。

张富军所说的东风EQ240,是二汽在1975年研发投产的中国首款两吨级军用越野车。在张富军看来,他之所以能够被评为“战地红旗车驾驶员”和“后勤保障小尖兵”,荣立二等功,EQ240的可靠与性能功不可没。也正是EQ240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出色表现,使其赢得“英雄车”“功臣车”称号。

从驾驶东风EQ240,到生产东风商用车,张富军完成了人生角色转换,彼时东风汽车也同样完成了“军转民”,承担起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使命。

在这一过程中,东风汽车不仅仅是推出了5吨民用车EQ140卡车、8吨平头柴油车EQ153等经典民用车产品,更重要的,是以打破机制束缚的实干,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勇立潮头。

尤其是面对“停缓建”危机,二汽大胆践行“自筹资金、量入为出”,通过利润递增包干、破例组建联营、全面质量管理等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实干精神,在1987年实现累计50万辆的跨越,也成为国内首个年产量突破10万辆的车企。

借力改开春风,“二汽速度”在不断加快的市场化脚步中持续奋进,不仅有销量,更有质量。张富军介绍:“在工作岗位上,我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完成本职工作,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质量和生产发生冲突时,我们宁愿把生产停掉也要把质量提上去。”

无数东风人的默默实干、对“马灯精神”躬身传承,绘就了东风汽车在新世纪的奋斗底色。

以敢为引领产业转型

迈入2000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的前一年,东风汽车开始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开启国际化进程,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自此开始成为东风汽车新使命。

在这一过程中,东风汽车更主要的任务,是积极践行“市场换技术”的总体部署,通过与PSA、日产、本田等外资车企的合资合作,不断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萌芽、发展与壮大。引领行业的大规模合资合作,让东风汽车在2024年完成6000万辆产销规模的历史性跨越,也让东风汽车在产业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面临业绩与变革的双重挑战。

船大难掉头,但并非不能掉头。早在2010年后,东风便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021年,当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原始积累,开始摆脱政策扶持攻坚市场化,东风汽车发布“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跃迁”行动,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

尤其是在过去一年里,东风汽车敢为人先,完成脱胎换骨式变革。

乘用车新能源的“跃迁行动”、自主研发“跃动工程”、商用车“跃升工程”、零部件“跃创工程”,让各大业务板块开始焕发新活力。针对全新市场环境,东风汽车也进一步推动业务结构和管理模式变革,“4+2”业务布局和总部职能调整,让东风汽车逐渐打磨出一套业务聚焦、职能清晰、扁平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经营体系。

变革成效是显著的。以乘用车业务为例,目前东风乘用车已形成覆盖豪华、高端、主流市场的全领域品牌格局,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出近10款新产品。2024年,东风汽车全年销售自主品牌137万辆,同比增长35%;占集团销量5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销售新能源汽车86万辆,同比增长64.4%。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东风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单车平均毛利转正、同比改善75%,在高质量发展中加速转型。新能源业务的奋起直追,也让东风汽车经营业绩加速回暖。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东风集团股份实现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38.87亿元,完成了大幅度的扭亏为盈。

2025年开局,东风岚图2月销量达8013辆,同比增长152%,1-2月累计交付16022辆,岚图梦想家更是跃居自主新能源MPV市场第一。此外,东风纳米01也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表现火热,3月订单环比增长144%。在新时代的敢为,正让东风汽车一步步承担起央企引领产业转型的全新使命。

回望历史,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是一代代东风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奋进,让东风汽车从大山深处走向全球遍地,给予时代一次又一次的回应。无论挑战如何艰险、无论道路如何曲折,东风汽车总是起伏中前进,在盘旋中上升,这背后是东风汽车强军富民的不变担当,更是东风人不畏艰险的家国情怀。

东方风已起,草木正蔓发,时代的弄潮儿,理应再立涛头。

# 东风 # 东风纳米 # 纳米01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