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最近十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电气化进程远超大家想象,在如今的各大细分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都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中低端轿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也是颇受欢迎。
小鹏MONA M03(指导价:11.98-15.58万)凭借1.5万辆的月销量,在十万元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比亚迪推出了秦L EV(指导价:11.98-13.98万元),靠着比亚迪超强的市场号召力,未来月销过万并非难事。今天咱们就以两款价格相同的车型,比亚迪秦L EV 2025款 545km 超越型和小鹏MONA M03 2024款 620 超长续航款,看看怎么买更划算?
两款车型的设计都很有各家特色。可以说,秦L EV和小鹏MONA M03分别代表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的不同审美,前者整体的造型横平竖直,规整大方的设计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目光。细节部分,秦L EV采用了半隐藏式的门把手设计,降低风阻的同时又不用担心冬天门把手被冻住。
小鹏MONA M03的设计更加柔美时尚,整车充满了动感线条,更容易引发年轻消费者的共鸣。隐藏式的门把手,更多还是为了降低风阻考虑。此外,小鹏MONA M03装配的是18英寸的米其林静音轮胎,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这要比秦L EV所装配的17英寸玲珑轮胎贵一倍以上。
在另一方面,尽管两款车型的官方定位有所不同,但两款车型实际的尺寸相差不大,秦L EV的车身尺寸为4720/1880/1495mm,轴距为2820mm,小鹏MONA M03的尺寸数据为4780/1896/1445mm,轴距为2815mm。
对比来看,小鹏MONA M03的长度和宽度占优,但秦L EV的高度和常规的车身造型,能够带来更加宽阔的后排头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秦L EV有一个容量可观的前备箱,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一些,而小鹏MONA M03掀背的设计,后备箱的容积也是相当不错的。
而从内饰布局来看,两款车型的差异更明显。虽然两款车型都搭载了尺寸不小的中控大屏,但是小鹏MONA M03并没有提供传统的液晶仪表功能,更多数据被集成在了中控大屏上,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很讨年轻人喜欢。此外,秦L EV车内的布局更加精致一些,通过各种饰板营造出一种档次效果。MONA M03则是更加时尚,两幅式的方向盘、超简洁的中控台,都让人觉得很有设计感。
此次秦L EV上市,一个很大的卖点便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恰好智驾也是小鹏汽车的强项。不过对于指导价格同样是12.98万元的两款车型来说,秦L EV的功能无疑更多一些,包括自动代客泊车、自动变道辅助、匝道自动驶入/驶出、高速路段的导航辅助驾驶等等,秦L EV做到了更低的智驾门槛。当然,如果大家真的注重智驾体验,MONA M03 MAX版本(15.58万元)智驾表现绝对不让大家失望。
当然,电车的比较,续航是大家最在意的项目。有意思的是,两款车型都搭载了弗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秦L EV 545km 超越型的电池容量为56.64千瓦时,而MONA M03 620 超长续航版则是搭载了62.2千瓦时的动力电池,所以两款车型的续航里程上也有着75公里的差距,对于看重续航能力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差距是决定性的。此外,两款车型虽然最大功率都是218马力,但秦L EV的扭矩输出更大,最高时速也更高一些。而小鹏MONA M03则是采用了前置前驱的动力布局,比起秦L EV的后驱输出,在冰雪天气下的表现会更从容一些。
综合对比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其实两款车型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中秦L EV的整体定位更加全面,无论是设计造型还是功能配置,都是常规的选择,尤其是智驾能力的提升,让秦L EV在同级别产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小鹏MONA M03的整体风格则是更加前卫,时尚化的造型,优雅的中控布局,能让年轻消费者一眼看中,而且更长的续航能力和更低的风阻系数,也能降低续航带来的焦虑。对于以上两款车型,哪款车型更适合大家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相关车系
推荐
20万以内最好的SUV!长安启源Q07开启预售,13.98万元起
汽车洋葱圈燃油车卖不动?1-2月燃油SUV销量榜单 15款销量过两万 博越L第三
鬼斗车周涛当场下定三激光雷达智驾版 !极狐阿尔法新6系上市19.58万起
车友公社阿尔法S6/T6上市19.58万起,20万内唯一3激光雷达!
My车轱辘高阶智驾亲民价,传祺向往S7限时16.98万正式起售
汽车洋葱圈比亚迪方程豹钛3杀疯了,5大版本预售13.98万起!
汽车洋葱圈北京现代OE制动性能曝光,首款纯电平台SUV是真有料!
My车轱辘极狐销量暴涨500%背后: “高质平价”战略如何撬动市场?
汽车相对论挤掉 “水分”,极狐如何闯进新势力 TOP6?
北环爱好者之家有智驾 才带感!秦L EV合肥上市,安全智能续航领先
智电车讯奔腾悦意首款车型悦意03上市 9.79万元起
汽车头自动驾驶警示:没有企业能完全避免自动驾驶在复杂环境中的失误
车视头条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