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Su7高速事故爆燃,小米回应
2025-04-01 18:02 1.1万次阅读

青橙汽车

青橙汽车是一家专业汽车产经**平台,设有行业、人物、车云、专栏等7大板块、20余项栏目,汇集多名资深媒体,汽车、财经领域专家,以专业独到的视角,洞察汽车市场最新动向,深度解读行业现状。

4月1日,小米官方发文回应“小米SU7高速碰撞车辆爆燃”事件,而这距离该事件发生已超过60个小时。

在此之前,网络流传一组视频及图片显示,安徽铜陵辖区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有自称乘客家属的网友表示车撞到护栏起火,车门自动锁死,当时车内有3人。

据了解,事发时间位于3月29日晚上10点,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事发后涉事车辆燃起熊熊大火,事后涉事车辆被烧得只剩车架。

根据官方披露的行车数据,事故前车辆以116km/h的时速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22时44分24秒,系统检测到前方因施工设置的路障并发出警报,车速降至109km/h。

1秒后驾驶员接管车辆,手动转向并加大制动力度(制动踏板开度38%),但最终仍以97km/h的时速撞上隔离带水泥桩。碰撞后电池包瞬间爆燃,车体迅速被火焰吞噬。

事故发生后,小米迅速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并于4月1日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小米方面表示事故车为标准版,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已触发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

同时,小米方面表示已向警方提交完整数据,并积极联系家属协助善后。目前,该事件已由警方全面介入,后续将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在官方渠道公布相关信息。

截至目前,该事件核心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接管机制问题,从系统警报到碰撞仅4秒,驾驶员实际控制时间不足2秒。此前发生类似事故时,业内专家曾指出“高速行驶中如此短暂的反应窗口,对人类操作而言近乎苛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达72%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在系统发出接管提示后的短短两秒内,而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的测试结果表明,驾驶员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高速公路场景下这一时间甚至延长至2.6秒。

其二,减速效能未达预期。驾驶员接管前车速116km/h,车辆碰撞前时为97km/h,这意味着车辆接管后车速仅降低19km/h,未能达到紧急制动标准。

其三,便是目前车门解锁机制争议。家属称碰撞后车门因断电锁死,外部救援砸窗未果。小米回应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但未能提供解锁日志等关键数据。

实际上,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功能以来,国内外(包括美国)已发生多起高速公路场景下的典型案例。

如,去年4月一辆问界M7Plus在山西运城发生交通事故,撞上养护车后起火,车内三名乘客不幸遇难。事后,逝者家属对事故中的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未能起到作用以及电池起火问题提出了质疑。

有分析指出,“此次(su7)事件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的分水岭。未来,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可能加速普及,电池安全标准有望升级,而智能驾驶的责任划分与数据透明度也将成为监管重点。”

2025年被行业视为“智驾元年”,各厂商智驾发布会如同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当车企高调宣传自家智驾技术如何便捷、高效的同时,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唯有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出行的美好愿景。

# 行业事件 # 鸿蒙智行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问界M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