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1场爆燃2秒摧毁3个家庭,小米SU7深陷舆论泥沼,网友被烧掉理智?
2025-04-02 09:38 1万次阅读

道哥说车

说些杂七杂八的事,七嘴八舌多为汽车话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张】三条年轻的生命葬身火海,三个家庭2秒内支离破碎,所以广大的互联网友们咱能消停点儿别再打了么?



前两天,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3人死亡热搜一出,舆论就被这柄惊天巨斧劈成了两半。两边都在贴脸开大。似乎阵营比真相重要,输赢比他人失去的性命重要。


一方单纯希望小米去死,早看小米不爽很久了,千错万错都是车的错;而另一方则忙着拿现有的数据给小米“洗地”,说怎么人死了怪天怪地怪车企就是不怪驾驶人自己?


别着急站队,就目前这些证据,您能打得明白不?




先为村里没通网的人简单概括一下这起最终导致3人惨死的惊天车祸。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行驶过程中,撞上高速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车头基本损毁。而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主、副驾包含我的孩子三人是被活活烧死的!






而据小米公司发言人通报,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速度行驶。因施工路段封闭原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系统检测到前方路障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时速为97km/h。


同时小米方附上了后台行车数据摘要。有几个重点信息已在下图标出,供各位自行判断。



也就是除非这数据作假,否则至少可以看出两件事:


1、脱手驾驶——驾驶者没有正确认知和使用智能辅助驾驶;


2、从接管提示到事故发生,前后仅有2秒。


目前,互联网也随着这场大火炸了锅。“究竟是车责?还是人责?”的争论不死不休,基本围绕着下述问题展开:


1、是车辆失控,还是驾驶者失能?


2、车门是否锁死?如果是,那么是车门锁死无法向外打开,还是车门变形无法打开,还是人员失去意识后无法自主开门且无人营救?


3、车辆爆燃是撞击引发的,还是自燃?


4、人是撞死的,还是烧死的?


虽然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无法明确,但有两条已知信息,值得各位在开骂之前,代入思考。


第一,此前小米汽车在《小米SU7答网友问(第七集)》中,曾宣传其AEB功能前向紧急制动可在130km/h最高行驶速度下,实现最大70km/h的速度降。



天眼查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7月申请“车辆碰撞应急处理系统和车辆”专利。摘要显示,“通过气囊控制器直接连接可控硅,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气囊控制器快速向可控硅发出控制信号,使车载电源与应急装置的连接线快速导通,从而缩短了应急装置的触发时间,以便能够使车内人员快速逃离被撞车辆。”


而在此次事故发生时,事故车的时速仍达到97km,疑似AEB没有正常触发。



第二点,从系统提示接管到事故发生,前后只有2秒时间供驾驶者反应,的确是不小的“挑战”。有相关学者曾通过模拟器测试发现,从系统提示到事故发生的平均时间仅1.7秒,而人类驾驶员平均需要2.3秒来完成从识别提示,到有效接管的操作。这二者之间的时间差,就是被天意决定生或死的瞬间。


专家分析到,不管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碰撞试验撞击的车速是时速64公里,超过这个时速,安全都是得不到保证的。而此次事故撞击时速是97公里,超过了绝大多数车型能够承受的一个撞击力。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有可能发生小米SU7此次事故的这种悲剧。



听君一席话,有人得出了结论——那岂不是电车横竖都是一个死的意思?但话说回来了,就算是油车,这样的撞击速度难道就有活路么?



最新消息显示,雷军回应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小米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进展,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说到这儿顺嘴提一句,不少吃瓜路人也是小米车主,花几十万买一台车,你的身份首先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先无条件为爱豆应援的粉丝。过早的拥护,不如等待和聚焦事实真相。别让远方公路上的那场大火,烧掉自己的理智。而着急踹小米下地狱的也省省,谁支持的车企身上还没点儿争议或丑闻?


最后,真诚希望所有驾驶智能汽车的人,都能重视起学习车辆智能驾驶的教程,虽不能担保这样做就能保命,但至少能让你比遭遇此类危急情况的人,更多一分生机,而这比赢得一场赛博骂战更有意义。

# 造车新势力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