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拷问“安全”到底是底线还是豪华?
2025-04-03 09:26 9399次阅读

车界

购车误区、用车窍门、导购分析、行业动态,以第三方身份服务消费者的专业新锐自媒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车企的发布会上,安全就成了最大的“豪华”,而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致人伤亡的事件,让我不禁觉得,安全其实并非“豪华”,而是一道“底线”。

是的,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致3人伤亡事件更像是一记惊雷,劈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精心编织的安全神话。在生命面前,安全显然是一道底线,而非“豪华”。

毫无疑问,随着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眼下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而当由锂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车碰上被宣传的神乎其技的智驾功能时,看似偶然的极端事件也就存在了必然发生的可能。

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受电池的物理特性影响,确实具备热失控的隐患,这点不只是在这次小米SU7的高度碰撞后起火事件上,在更早之前的小鹏、蔚来、比亚迪等众多新能源产品上都发生过,历史的教训其实并不远,只不过,此前发生的起火事件造成的影响并没有此次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的影响这么广泛。

尽管车企有各种宣传话术来说明自己的电池的安全,并为自己的电池扣上了各种名词,什么“金钟罩电池”、“弹匣电池”、“刀片电池”,采用了“电芯倒置技术”等黑科技,甚至称永不起火、永不自燃,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新能源车在热失控方面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去年11月曾公开表示,新能源车的锂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而且锂电池起火即爆炸,传统的火灾防控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公开数据也显示,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出现明火,到蔓延到驾驶室,平均只有64秒的时间,这意味着一旦新能源车起火,第一时间就要逃生。

另一方面则是被严重夸大的、并不足够成熟的“智驾”功能,正在改变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驾驶习惯。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接近50%,车圈也有一种论调称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是“智驾平权”,而智驾平权的一个表现就是车辆能够实现高速NOA甚至城市NOA。而且也不乏车企宣传自己的车的智驾水平很高,可以实现XX公里全程0接管。预碰撞系统多么先进,可以实现夜间120km时速刹停。

但是,他们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智驾功能的先进时,却选择性的忽略了智驾的安全红线与局限性,那就是现阶段的智驾仅仅是“辅助驾驶”,它并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水平,如果消费者在购车时,只听到了“智驾”,而忽视了“辅助”,甚至盲信智驾,那极端的结果就是车毁人亡。

显然,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作为新能源车第一大国,不仅要建立超越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体系,特别要强化对电池包整体安全性的动态测试,而且也应在智驾宣传与监管方面做出强制性的规定,本着谁宣传、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强制性的法规约束,惟其如此,才能让车企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宣传自身的产品。

此外,对于消费者的教育也应作为最后防线而反复提及,其一是对于电动车热失控应当有着清醒的认识,包括可能发生热失控的工况及必要的逃生技巧。其二则是对于车辆的智驾功能有着明确的理解,目前其仅仅是“辅助驾驶”之用,而非“自动驾驶”,即使车企宣传的再“天花乱坠”,也应理性看待。

写在最后:

此次小米SU7事件的教训无疑是惨痛的,结果是难以接受的,不论最终责任在谁,此次事件都给我们的新能源车热失控安全及智驾安全敲响了警钟。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中,安全不应是发布会上流光溢彩但并不成熟的PPT动画,而应是工程师案头及试验场上反复验算的基础数据。在生命面前,安全到底是豪华还是底线?答案不言自明。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新车前瞻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