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有一辆BMW Z1作为经典车出现在测试中,那么你可别想关上车门了!我们就要出发去霍根海姆了,在路上我们会为“Z”队友准备一个合适的纪念活动。
从一开始,一切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一个想法、一个转机,甚至是一场误会,当然还有每一天新的曙光。当克赖希高(Kraichgau)的山丘迎来今天的第一道曙光时。哦,这样的开始多么应景,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了。然而,只有不断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憧憬未来;只有承担起冒险的风险,过去的“机会”才会在未来演变成成功或是失败。
然而,那些带着勇气和理想,敢于去尝试的人,就算失败了,也只有懦弱、愚蠢的人才会嘲笑他们。如果没有人敢去做任何事情,如果一切都会保持原样,生活就永远不会变得更美好、更欢快、更卓越。成功造就伟大的英雄,但失败有时也能成就更伟大的英雄。因此,小心脚下,在地下停车场昏暗的霓虹灯下,很难看清楚一切。而所有的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开始,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Z1并不会在我们的地下停车场过夜,宝马便把它拖到霍根海姆。因此,我们直接在这里集合,收拾好测量设备和足够的锥筒。甚至,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在A6高速公路的左侧车道上划出一块小的施工现场。我们出发了,穿过城市和黑夜,迎接新的一天和BMW Z1。
在宝马的历史上,不乏伟大的英雄,但Z1更像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1987年,Z1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时,人们对它的热情达到了一个短暂的高峰,此后便一直在走下坡路。在3500名客户下订单的热潮中,兴奋很快平息。不过,还可以慢慢来,因为在宝马交付第一辆Z1之前还经历了几个季节的更替和两次提价(从80 000德国马克涨到89 000德国马克)。在此期间,宝马公司不仅失去了不少潜在客户,而且失去了提出Z1概念、推动Z1诞生并担任宝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乌尔里希·贝兹(Ulrich Bez)。1989年初,宝马开始销售Z1时(35年前,就是按照这个时间来计算周年的),贝兹已经是保时捷技术委员会的董事,后来他的雄心壮志没有被流于表面的自我怀疑所遮蔽,他通过大宇汽车将自己一路攀升到了阿斯顿·马丁的巅峰。
作为设计师,哈姆·拉加伊(Harm Lagaay)的构想是将一辆摩托车变为四轮车。工程师们围绕着在门槛上安装电动伸缩下沉式车门的想法进行开发。这使得325i的大规模生产技术限制在了驱动装置以及底盘和内饰部分,虽然如此并不意味着成本和投入减少。特殊车门也有类似情况吗?标致1007或雷诺Avantime就不用说了,倒是凯泽·达林(Kaiser Darrin)的滑动车门与前翼子板连成了一体(难道不正是这些在闲聊中随意穿插的细节,让你曾经迷恋的同学在30周年同学聚会上终于对你另眼相看了吗?你所期待的不外乎是一句轻声的“太迷人了!告诉我更多!”)。
在Z1中,车身部件由塑料和玻璃纤维制成,包裹着一副由热浸镀锌钢板制成的单体结构。发动机位于前桥后方,开发人员重新设计了双叉臂式后悬挂,最终它也将在E36上使用。
我们还可以邀请它,最好是作为E46的M3身份参加经典车的测试。我们一边聊着一边拐进了霍根海姆赛道的围场——早上6点半,准时到达。只是对汉斯·迪特(Hans-Dieter)来说还不够准时,他正站在拖车旁,Z1刚从拖车下来。
嗨,鲁普(Rupp)先生和伦茨先生(Renz),很高兴你们能来。“汉斯·迪特没有和我们一起来:摸了一下他的奥迪车引擎盖,还是热的。然后对话变得轻松起来,奥托说:“你也才刚到。”紧接着我便回答:“没错!”“是的,我之前刚拍摄了四辆车的对比测试。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可以。”如果你对奥托和我的让步感到惊讶,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汉斯·迪特。四辆汽车的对比测试是件好事。
因此,我们向车内张望片刻,然后热情地围住Z1,其2.5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正在预热。车门,当然还有车窗玻璃都已经降下,尽管不是无声的,但也让人颇为震撼。不客气地说,纯手工打造的Z1在某些方面逃避了大规模生产的惯例,这也体现在缝隙大小和配合的细微差别上。
不过,这辆3927毫米车长的跑车在材料的使用上一点也不马虎,因为磅秤上的数字显示,它的整备质量为1282千克,重心分配(47.2∶52.8)也相当适中。
是的,车门和职责相关联,它的用意是要指出:在Z1中,没有车门关闭顶篷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为了进行噪声测量,顶篷必须保持关闭状态。我们在安装好测量设备,进一步压缩驾驶舱空间后,才开始进行噪声测量。在这里,我们首先记录了车速表的准确性,然后是车内的噪声值。在车速达到160公里/小时,行驶三分钟就足够录制出“四大歌剧”的背景声音。此时此刻,我们对资产阶级教育做了一个简单的考察,并引用了马克·吐温关于理查德·瓦格纳的名言:“瓦格纳的音乐比听上去的更好。”
而Z1的运动性要比数字上所显示的更强,我们在测量其加速性能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直列六缸发动机具有170马力和222牛·米的扭矩,仅仅在奥托灵敏、轻快的起步下,让225毫米胎宽的后轮发出短暂的刺耳声。不过,轮胎会立即恢复抓地力,推动Z1前进。而发动机则以最佳的姿态、均匀的转速在齿轮间转动,均匀且毫无突兀感。至于变速箱,总体表现都掌握在手中,展示了宝马在上世纪80~90年代享有世界一流的声誉:最高的精确性。这绝不是指顺滑的轻便,而是使机械的精确性触手可及。在第三挡中,Z1可在7.9秒内突破100公里/小时的车速。这是极速的象征,但驾驶Z1绝对不会有陷入疯狂的危险。即便如此,Z1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超过10米/秒 2的减速值总能让我们轻松制动。
哦,它是否应该再多一点叛逆的感觉?你可以这么说,但宝马并不能这么做。因为他们开发汽车的目的是追求完美而非出奇,至少在当时是这样。在赛道上,Z1释放出了它所有的天赋,将操控性和驾驶乐趣发挥到了极致。Z1车身短且宽、重心低,再加上转向精准的回馈,即使没有助力也能提供稳定的驾驶感受,令其极佳的灵活性表现得游刃有余。尽管如此,这种灵活性从未转化为焦躁不安,相反,宝马尽可能保持中立和稳定,车身受控于紧绷的调校设定。仅靠发动机的动力不足以诱使它出现过度转向,除非负载变化或突然改变方向。因此Z1在绕桩测试时的敏捷性显得几乎是悠闲的。
好吧,等一下。我们迅速测量了车内的可用空间,还留出了时间欣赏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清晰的操作体验。然后,我们准备收拾行李离开霍根海姆赛道;没有哪里可以替代这里进行测量,但这里并不适合Z1。
所以车窗放下,打开敞篷,驶向郊外。那里道路蜿蜒曲折,翻过山丘,驶入山谷,穿越森林,掠过草地,向目的地进发。在那里,偶尔有野狗出没。更重要的是,Z1一路洋溢着幸福。现在,一切都浓缩成了一部长影片,一系列单独的照片,其中充满了驾驶Z1的体验瞬间。那种毫无准备和精准的转弯感觉,那种轻微的刺痛感从方向盘反馈到指尖。初秋的风穿过车内,路面在车下呼啸而过,灌木丛、树木和草丛在你的手肘旁掠过。
沉浸感受Z1的魔力吧,不是以前,不是未来,只有此时此刻。你会深知,Z1向你敞开大门,让你有机会去征服下一个弯道、整条街道,甚至是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推荐
对逝者保持沉默的尊重 这或许是这个“技术”时代最后的体面
車言道李斌李想何小鹏,同路不再同行
BusinessCars车企开展充电桩“军备竞赛”,噱头还是实干?
BusinessCars新势力让燃油车死,吉利奇瑞让燃油车活
BusinessCars同级实力派SUV!13.99万起售的2025款捷途旅行者,该怎么选?
独家引擎怎一个惨字了得!1-2月小型/微型车销量榜单 仅8款过万 海鸥第三
鬼斗车仰望U8加长版曝光,三排座椅,超长轴距
车动态再次超越特斯拉 比亚迪 成为2025年一季度纯电全球销冠
四轮部落特斯拉Model Y又一个对手来了,马自达打造,即将国内发布
汽车公告板重构皮卡价值 郑州日产Z9开启品牌乘用化战略全面落地
车事经典短途动态体验领克09:标配2.0T+8AT+全时四驱,限时21.08万
盘车匠定位纯电动中型SUV ,看广汽本田P7如何击破八大电车痛点!
盘车匠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