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正力新能:做AI时代陆海空动力与算力创新先锋
2025-04-08 09:28 1万次阅读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第一刊,**汽车的意见领袖。

撰文 / 孟 为

设计 / shelly

2024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继续高歌猛进,以1286.6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5.5%,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超过47%。

市场的激烈淘汰赛,也让车企品牌的表现愈发分化,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也在这样的分化之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动。

2024年,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超额完成2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达1540077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达800000辆,占比超50%,同比增长63%。

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自2024年6月上市后,月销量稳定在每月3000-4000辆,成为推动GL8重新杀回月度销量榜首的重要车型;广汽传祺通过推出PHEV的E8车型快速切入家庭MPV市场,该核心产品的销量迅速爬升,在24年四季度月均销量超过6000台、一汽红旗在新能源车上开始加大对PHEV的投入,整体能源汽车销量已在持续增长。

核心客户业绩的增长,也给正力新能带来了增长的机会。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中,正力新能排名第9,装车量9.85GWh,市场占比1.8%,连续三年持续增长。

2025年,零跑汽车的销量目标是要超过50万辆;而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目标是超越80万辆以上,同时在2025年将推出宝骏享境、全新大型SU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而广汽传祺不仅在E8系列产品销量持续提升,更将推出传祺向往S7战略产品以及系列产品。

上汽通用1月份官方宣布将在年内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增程和插混等多种动力形式,同时别克品牌也将在GL8 PHEV车型成功的基础上,将PHEV拓展到更多续航里程和配置的车型。一汽红旗方面,今年将推出PHEV版本的多款车型,将搭载旗下多款的畅销车型从3月份到6月份陆续上市。

与此同时,基于丰田全球的汽车战略延伸,丰田已经在2025年3月份在中国推出全球首款搭载自动驾驶的纯电SUV车型铂智3X,正力新能作为首发的电池供应商,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丰田体系纯电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合作伙伴。

这些利好,对于一直以来坚持只做独家A供,不做B供的正力新能来说,无疑是对外界质疑其客户集中度过高的最好回击。

2025年4月3日,正力新能正式开启公开发售,这也预示着正力新能即将登陆港股,意味着正力新能在资本化方面迈出重要步伐,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谁是正力新能?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是国内极少数来自于汽车零部件背景的动力电池公司。

其创始人都曾长期在汽车零部件企业担任要职,有着丰富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验和资源。

正力新能总经理陈继程表示,正力新能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基因。

一是,公司创始人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在动力电池这一专业领域“高度聚焦,深度耕耘”;深刻的零部件基因,让他们更易于融入汽车文化,深知如何与主机厂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关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动力电池企业也不能固守技术路线或产品,需要适应主机厂频繁的需求变化,与主机厂计划保持协同;

同时,在整个新能源整车领域面临盈利难的行业背景下,更需要动力电池企业准确、及时地把握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找到改善的关键,以从容应对主机厂降低成本的要求;

此外,动力电池企业不仅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更需要对客户订单生产与交付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管理等。

这些来自于汽车零部件的从业经验积累,对于从事动力电池业务的正力新能至关重要。

二是,早期公司创始人投资的新中源丰田(现为正力新能合营企业),作为丰田汽车唯一在海外的电池生产企业,一直专注混合动力电池产品的生产,丰田电动车的多元化技术路线,也使得正力新能在面对不同市场需求时,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种对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发展理念,也让正力新能在入局动力电池行业后,持续将重心放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技术的产品开发和适配上。

2024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增长,就是依赖这两类产品的快速增长,累计销量超过630万辆,增幅超75%。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增程/插混纯电化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增程/插混新能源车的电池,从最早的配备电量10-20度,纯电续航100公里左右,到现在发展到配备电量超过50度甚至更高,未来增程/插混新能源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将超过400km。

这种增程/插混纯电化的发展趋势也为以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技术的产品为重心的正力新能提供了更大的增长潜力。

陈继程表示,正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动力电池技术潜力的坚定信心,正力新能才决定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正力新能已经完成了A轮、B轮两轮融资。

A轮投资方包括海松资本、南京江宁、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等,融资总额高达24亿元;B轮融资获得了新中源创投、东南投控、苏创能源投资等机构投出的10亿元。

两轮融资后,正力新能估值182亿元人民币。

争议中成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力新能的客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2024年,零跑、五菱、广汽、上汽通用等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大幅增长,为正力新能带来了更多的订单。

2025年开始,广汽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其中多款车型(覆盖PHEV和增程式动力)独家搭配正力的电池产品首发。同时随着丰田首款全球搭载高性能自动驾驶的纯电车型铂智3X在国内的上市,以及上汽通用今年将推出的多款PHEV和增程式等车型,这些都将进一步巩固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地位。同时从零跑和五菱今年官宣的新上市车型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来看,有多款车型是独家或首发搭载正力新能的电池产品,预计2025年正力新能有望在交付量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正力新能的业务快速发展体现也开始在数据上有所体现:

其一,行业地位和排名不断提升。

自2019年成立以来,正力新能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排名显著提升。2022年,其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12位,2023年上升至第10位,2024年进一步跃升至第9位,特别是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细分领域,正力新能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其二,营收持续增长。

正力新能的营收从2021年的14.9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6.6%。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超51.3亿元,同比增长23.3%。

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正力新能在市场中的强劲表现和客户对其产品的高度认可。

其三,利润首次转正。

数据显示,正力新能在2024年得益于业务规模的增长和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利润首次转正。2021年净亏损4.02亿元,2022年净亏损17.20亿元,2023年净亏损5.90亿元,2024年实现盈利0.91亿元。

这表明了,正力新能已经逐步走向盈利之路,其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是利润快速转正的关键因素。

外界看到的数据变化,是正力新能一直追求高净资产回报率的自然结果。

高净资产回报率一直是投资人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关键数据,以及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以国内某些二线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来说,其净资产回报率仅为1.6%或4%左右,而头部企业往往在20%以上。

陈继程表示,正力新能在高净资产回报率方面一直强抓管理,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竞争力。

一方面得益于正力新能成立较晚,避免了早期技术路线不确定期在产线上的大幅投资,没有历史包袱;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公司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智能化制造,正力新能与主机厂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生存与突破

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些又恰恰突显了正力新能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背景出身企业经验的重要性。

他们深知,降本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仅是客户的现实需要,也是自己的生存立命之本。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力新能也采取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首先是高度重视研发投入。

从数据看,正力新能从2021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21亿元、3.29亿元、4.24亿元和5.56亿元;公司采用“5-3-1”研发策略,即5年研究未来电池材料体系、3年搭建技术平台、1年开发量产电池产品。

这一策略使正力新能在技术创新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是正力新能率先提出软件定义电芯工厂的理念,发布了智能工厂ZOE(Zenergy Operation Excellence)架构。通过智能化系统,正力新能实现了从研发端起始的9大模块、50道工序、3000多项过程参数监控数据覆盖全域共享、精准运营、大数据驱动。

目前,其新一代25GWh软件定义电芯工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AI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数据显示,2024年,其产线自动化率超过95%。

第三,正力新能推广电池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与企业电动化平台深度合作,实现灵活的电池包组合。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和适配性,进一步增强了正力新能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力新能透露,目前其同一产线满负荷生产相同尺寸不同电化学体系电芯产品的切换时间只需要3天,生产不同尺寸电芯产品的切换时间为50天。

此外,正力新能还开发了可拆卸、便于维修保养的电池技术等,以为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的“第一性”原则,积极解决行业痛点。

与此同时,正力新能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等领域。

他们围绕超高镍体系研发,推出了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三高一快”四大性能要求的航空电池,正力新能也是首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动力电池企业。

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稳步增长,预期将由2024年的900.2GWh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3564.5GWh,复合年增长率为31.7%。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期将由2024年的549.9GWh增至2029年的1961.4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9%。

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动力市场的格局虽有呈现出头部企业愈发集中的格局。对正力新能这样的企业来说,虽然挑战巨大,但也面临着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新的市场机遇,正在以灵活的市场策略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等算力和动力场景需求也为正力新能拓展陆海空全新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领域。

据悉,随着此次开启公开发售,核心投资人对正力新能的业务前景也表示了充满信心。

# 红旗 # 别克 # 红旗 # 别克GL8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