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马力不值钱了!四驱也不值钱了!只要是双电机,就可以实现电四驱。我们原本以为,电四驱可以带来更强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抓地力。但实际上,四驱的高性能在日常道路释放非常危险,而越来越多的四驱电车,因失控而出现事故!所以一时间,电四驱是“伪四驱”的说法甚嚣尘上。那么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用户应该如何分辨“真假电四驱”呢?
【为什么机械四驱可靠?】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顶级的四驱,也就是WRC拉力赛车是怎么做的!现代汽车WRC车队曾经获得过多次世界冠军。即使在满是冰雪,砂石路的赛道上高速过弯,都不会失控!
这是因为WRC赛车有3个法宝!
首先是机械四驱带来精准的动力分配!使用中央差速锁,能在必要时将差速器锁止,使动力能够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帮助车辆摆脱困境,继续前进,增强车辆的通过性和越野能力。
其次是电子系统辅助的实时监测!像车速,车轮转速,转向角度,油门踏板位置等参数实时监测,并且精准调整四驱系统工作状态。比如,当电子系统检测到赛车在弯道中出现转向过度或不足时,会自动调整前后轴的动力分配,以及对单个车轮进行制动,帮助赛车保持稳定的行驶轨迹。
三是顶级车手的驾驶技巧!他们具备长期专业的训练和严格选拔,具备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比赛经验。所以WRC赛车不失控,也不全是因为机械四驱,也有电子辅助,车手技术,保障团队技技战术策略等,才让WRC赛车有更好的赛道表现!
【电四驱为什么容易失控?】
当然,我们普通人没有赛车手那么出色的驾驶技术。在排除了驾驶者这一因人为素之外,电四驱之所以容易失控,也有多重原因。
比如说,电动机能在瞬间输出最大扭矩。在湿滑或低附着力路面上,这种快速的动力输出可能使车轮迅速突破地面附着力而打滑,若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未能及时有效介入,就容易导致失控。比如在雨雪天气的湿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时,电四驱车可能会因扭矩瞬间过大而出现甩尾等失控现象。
再比如,电四驱车的能量回收系统在工作时会对车轮产生制动力。当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行驶,如一边车轮在干燥路面,另一边在湿滑路面时,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可能会打破车辆的平衡状态,引发车辆跑偏甚至失控。而且不同驾驶习惯和路况下,能量回收的力度变化较大,增加了车辆动态平衡控制的难度。
【北京现代OE的电四驱有什么黑科技?】
因此电四驱没有了机械四驱的可靠性和实践验证,更依赖电子系统辅助,以及工程师的调校。而这两点,就是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OE(车型代号)的核心黑科技!
以60公里时速,接近80°转向角,地面全是压雪硬冰的路况行驶,估计很多新能源车早就开始飘了。但是OE的四驱系统把前后轴的扭矩瞬时再分配,ESC盯紧车身姿态做动态修正,车就这么平稳地划出了一条弯线,像WRC赛场走来的赛车一样,稳、准、快。这就是电子稳定系统ESC与四驱动力控制协同工作的结果,每一丝轮间动力变化,都被算得明明白白。
而调校,在很多用户看来是一门“玄学”,难以量化。其实这不难解释!如果ESC调得再激进一点,车会晃;保守一点,过弯就甩。所以需要反复的进行验证测试!而OE的ESC由现代汽车WRC原班调校团队操刀,他们不是在办公室里模拟抓地力,而是真正在赛道里“调制”到极限动态,最后将经验转化为民用产品的安全逻辑。
所以OE在测试场绕桩测试中做到质心侧偏仅为1.2°,很多电车晃到让你怀疑人生,OE却稳到让你忘记它还在拐。在与国内国际一线品牌的纯电动汽车相比,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总结】不是所有的双电机都是真四驱!
现在很多车都敢说自己是“四驱”,但一到冰雪路段,动力乱甩、车尾漂移、抓地断崖式下滑,消费者买的是“四轮驱动”,却用出“前驱打滑后驱吓哭”的体验。因此,不受控的四驱一文不值!
而北京现代OE的产品开发,并没有跟风冰箱,彩电,沙发的所谓市场潮流。而是在“真· 质”策略下,用全球电动平台+合资技术实力+ WRC技术调校,给用户打造极致可靠性和安全感的产品,拒绝汽车就是“电子产品”的错误导向,重树电动汽车技术新标准!
推荐
零跑B01全球首秀:定义年轻人 的高品质智能 轿车新标杆
汽车天涯01引领未来出行新风尚 组团出击上海车展!东风自主新能源“智”在必得
GO车情报员上汽大通 × 霸王茶姬 ,跨界出圈背后:百变大拿V1的百态创富方程式
环球汽车网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隆重召开
车讯视野2025上海车展丨技术革新和画风突变下的汽车盛宴
出行局齐心聚力 瑞创未来 嘉诚奇瑞川渝六店同步开业团购盛典!
阿川说车碾压特斯拉 FSD智驾革命正式开启 华为乾崑 ADS 4 王炸登场
读卖汽车一汽最年轻班子成员,高璞升任副总经理
汽车商业评论「 爱车空间 」梅赛德斯-奔驰携强大车型阵容亮相2025上海国际车展
爱车空间三台雅度版新车首度亮相:细节是真的好看!
蜗牛车志百变基因+创富生态:上汽大通大拿V1变身“商业魔方”
SDTV汽车生活星途用天玑/ES纯电亮相上海车展 “科技新豪华”再进阶
汽车商业评论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