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特别是增程混动SUV市场,问界和理想是公认最具统治力的两大品牌。不过相比后者,问界还没有那么丰富的产品线,此前只有问界新M7和问界M9,分别占据着20-30万级市场和40-50万级的旗舰市场。而在30-40万级市场,问界还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爆款产品。于是,问界M8来了。
对于问界M8,很多人会拿它和问界M9做比较,将它称为“小M9”。的确,如果从整车的设计语言、车身尺寸、动力系统以及各种华为智能科技来看,两车虽有些许差异,但整体上确实非常相似,M8就像是一个便宜了10万,同时尺寸稍微缩小一点的M9。不过如果深挖技术细节,你会发现,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严谨。
取消全铝底盘,但有双腔空悬
我们先来从底盘看起。出于成本因素,以及和问界M9进行区分的考量,问界M8这次取消了全铝底盘,而是采用钢铝混合材质打造。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影响车辆的行驶质感,并增加能耗,但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全铝底盘的最大优势,无非是减轻簧下质量,提升操控性和稳定性,以及由减重带来的能耗优化。从整备质量看,全铝底盘的问界M9六座增程版是2690kg,问界M8六座增程版为2715kg,确实要沉了一些,不过差距也并不算很大。而电耗层面,两车同样都是最新的1.5T四缸增程混动系统,也都搭载50多度的电池,问界M8的23.7kWh百公里综合电耗甚至还比M9更低(后者24.9kWh)。这其中,问界M8略小一些的车身和更低的风阻系数(0.259Cd),显然会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至于操控性和稳定性,必须承认,钢铝混合底盘确实存在一些劣势。但要知道,在悬架配置上,问界M8可一点都没减配。比如问界M9上的那套前四球节双叉臂独立悬挂,就被原封不动地沿用到了问界M8之上。所谓四球节双叉臂,其实就是将上下A臂一切为二,变为四根独立连杆与车轮相连。每个连杆的连接点都有一个球头,上下加起来一共4个,便是四球节双叉臂。更多的连接点,意味着控制臂能容易地控制车轮运动,也更利于工程师进行调校优化。同时,四球节双叉臂结构理论上可以让虚拟主销更接近轮心,这些都会提升车辆在转向过弯时的车身稳定性。
更令人意外的是,问界M8居然还搭载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要知道,此前问界M9采用的可是闭式单腔空气悬架,即便今年完成了更新改款,官方参数中也只是含糊写着闭式空气悬架,并没有标明腔室数量。而这次问界M8,可以是明确强调了是双腔室,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升级。
众所周知,单腔室空气悬架,不同的悬架高度,一般只能对应一种固定的悬架刚性。双腔空气悬架则不同,它可以通过两个独立腔室,更加精准、灵活地控制充气量。不仅能调节悬架的高低,还能调节悬架的刚性。也就是说,在不改变悬架高度的情况下,双腔空气悬架也可以改变悬架的软硬。此时再结合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的快速微调,悬架滤震性能和支撑性自然会更好。
问界M8双腔空气悬架的“闭式”系统设计也是一大亮点。闭式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气路不与外界空气进行交互,仅在储气罐和空气悬架之间进行内部循环。尽管闭式系统会比传统开式系统更为复杂,但是它也拥有控制精准、连续工作能力强,且不受外界气压变化影响等诸多优势。就算车辆需要长时间在复杂颠簸的路况下行驶,闭式空气悬架系统也能始终保持可靠、稳定的性能表现。
此外,和问界M9一样,新车也配备了猫头鹰转向技术。即通过精准的扭矩控制,在过弯时对内侧车轮进行间歇式制动,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据悉,搭载该技术的问界M8前轮最大转角可达40.1° ,最小转弯半径仅5.8米,达到了比肩B级SUV的水平。有了这么多科技加持,问界M8的操控表现我觉得完全不需要担心。
首创技术扎堆,更贴心,更安全
除了依旧出众的途灵智能底盘,问界M8还带来了非常多的首创技术。比如新车首次应用了NearLink星闪钥匙,它采用短距无线连接技术,可基于相位差和飞行时间(TOF)测距算法,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与蓝牙连接技术相比,定位精度提高5倍,解锁精度提升6倍。
又比如问界M8首发搭载的智能除雾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到的车内外温度、湿度、天气、空气质量和玻璃的起雾状况等,自主选择最优的除雾方案,不止方便快捷,也让用户的出行更加安全。
当然,最值得聊的,还是它首创的车门三重冗余设计。首先是车门外部门,问界M8采用了半隐藏式智能机械拉手设计,即使电控开启失灵,我们也可以使劲往外拉动把手,通过机械结构打开车门。假如在极寒天气下车门被冻住,电弹门点按一键破冰功能也能帮你解决问题。其次,问界M8在车门内侧同样设置机械拉手,单次拉动解锁车门,连拉两次则可以打开车门。而第三重冗余设计,是在碰撞后断电的极端情况下,车门的门锁电源、控制和驱动系统仍能够继续工作,确保车门可以正常开启。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都断电了,为什么车门这些部件还能正常工作?其实华为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在常规车载电瓶之外,还额外在全车多个位置布置了备用小电池来做供电冗余。有时候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有效的。
少2颗激光雷达,也能获得满血体验?
提到华为,高阶智驾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体来看,问界M8在感知层面,继承了新款M9的全向立体融合感知方案,都具备支持未来L3级智驾的感知能力。不过两车在硬件配置上,存在些许差异。
问界M9全车一共搭载了36个感知元件,包括1个192线激光雷达、3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3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矩阵、2个4D毫米波角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4个车外麦克风。问界M8方面, 全车的感知元件则是30个,包括1个192 线激光雷达、3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矩阵、2个4D 毫米波角雷达、1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相比问界M9,问界M8少了2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和4个车外麦克风。那么少了这些元件,是不是也意味着,问界M8的智能驾驶体验将不如问界M9呢?先说结论,当然不会。
首先,我们要区分开192线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虽然都是激光雷达,但探测方式、探测范围、探测性能都截然不同。如果抛开复杂的技术原理不谈,只看性能效果,那么简单来说,192线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其最远探测距离可达250米,雷达扫描频率为20Hz,垂直分辨率0.1°,
能精准识别物体并生成清晰的点云图案,点云密度为184万点/秒。基于此,192线激光雷达可以提供给决策系统更精准地感知信息,进而提升智能驾驶的可靠性、安全性。因此,它也更适合于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
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则不太一样。虽然没有问界M8上固态激光雷达的相关官方数据,但从行业普遍情况来讲,这种激光雷达虽然也能做到快速响应和毫秒级精度的精准识别,但探测距离和范围一般都不太远。所以可以看到,无论是问界M9还是问界M8,都将其布置在车身两侧及车尾部分,来进行辅助感知。
至于4个车外麦克风,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识别路面上周围环境的声音,以及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信息,来辅助智驾系统做出决策,比如主动让道,避让特殊车辆等功能。
综上所述,问界M9之所以多布置了两个侧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和4个车外麦克风,我认为主要还是为未来的L3级智能驾驶做更多的感知冗余,而对于当下的L2级智能驾驶来说,即便没有这两颗激光雷达,车辆的感知性能也足以支持智驾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而且除了硬件的问题,华为可靠的软件算法也确保了“满血”的智驾体验。
目前,问界M8和M9一样,都能够体验满血的ADS 3.3高阶智驾系统,实现车位到车位的端到端智驾。而在不久的将来,华为也会为问界M8推送ADS 4.0版本智驾,体验几乎和M9没有什么区别。
结语
总的来说,问界M8并非完全是精准刀法切割下的便宜10万的“小M9”,它拥有诸多首创技术,也配备了强大的闭式双腔空气悬架+CDC。智驾硬件虽有些许缩水,但仍可以获得满血的端到端高阶智驾体验。所以,问界M8就是一个独特且独立的产品,是华为为30-40万级市场打造的全新标杆。
相关车系
推荐
发布L2城区辅助驾驶HSD 地平线携手奇瑞等车企共赴智能化新征程
BigDriver户外人的硬派SUV首选来了,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15.29万元起
汽湃2025福探长盛典 长安福特致敬探险者
汽车门上海车展重磅SUV巅峰对决,谁将定义未来出行?
百姓评车全新双能旗舰轿车悦意08将首秀 一汽奔腾上海车展看点揭秘!
BigDriver上海车展看什么全新轿车?不妨认准这5款,预计有3款价格会亲民
优视汽车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15.29万起,满足你对硬派SUV的所有想象
车动态一首“敢问路在何方”,长安福特给所有探险者送上时代金曲
驾核报告全新本田飞度爆改外观,老车主看了都替它头疼
车动态地平线发布全新HSD系统 携手奇瑞开启智能驾驶新纪元
AM车镜全新奥迪A6三厢版首发,接下来期待“国产加长”吧
车动态智驾、智舱、无人机、冰箱齐上车 海狮07DM-i智驾版开启预售
新车新技术GT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