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地平线,“中国芯”的范式转变
2025-04-22 13:55 3721次阅读

线外邦

线外邦提供原创内容,聚焦汽车**、买车防骗、选车导购、用车常识,更有热辣邦女郎、高清大片带来视觉享受。

撰文 / 赵试


2019获评麻省理工“最聪明的公司”,2020斩获“最佳国产AI芯片奖”、2024入选”胡润中国人工智能50强”、2024“智驾独角兽”地平线正式登陆港交所……以上是AI对地平线公司自动匹配出的信息。

今年是地平线成立的第十年,在这个被创业公司称为“里程碑”的时刻,地平线带来了里程碑式产品——征程6P高性能智驾辅助芯片以及HSD城区驾驶辅助。

发布会地址特意选在了上海滴水湖南岛,据说这里是上海最早看到阳光的地方。发布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地平线CEO余凯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讲这家公司的创业历程。实际上,地平线最早的梦想是成为机器人大脑芯片的“军火供应商”,但显然,作为机器人时代首个大终端的智能汽车,为地平线提供了更广阔的赛道。

余凯反复提到“地平线是一家芯片+软件‘系统级’智驾技术公司”。这让我想到了英伟达,黄仁勋创办英伟达时,他只想用让人忌妒的GUP站稳高端游戏显卡市场,但CUDA计算平台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英伟达的轨迹——短短十余年,英伟达一路超过微软、英特尔两大PC时代的计算平台霸主,2024年英伟达市值超过被称为“印钞公司”的苹果,黄仁勋期望的“零元万亿级市场”终成现实。

目前国内几大优秀的智驶公司中,华为与Momenta强在系统算法,地平线则和英伟达一样坚持认为,软硬结合才能为车载计算系统带来更高的效率。经常提出“反共识”言论的余凯明确表示,不存在单纯智驾芯片这个市场。笔者并不是智驾方面的专家,不敢遑论谁比谁强,以我有限的知识,只知道咱们以前打游戏时会碰到电脑带不动的情况。

狂飙与破局

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的BOSS都会说“耐得住寂寞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地平线从走出创业悬崖边缘到一路走向高光的时间周期与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轨迹惊人的一致。

数据显示,2020年-2025年Q1,地平线驾驶辅助系统累计交付同比翻了49倍,2020其交付量为16万套,2024年暴增至500万套,市占率升至33.97%,跻身自主乘用车驾驶辅助方案最大提供商。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已超过800万,其拳头芯片产品——征程6E/M今年预计出货量将突破百万。与此同时,地平线的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大,其中不乏大众、日产这样的合资车企。

顺便提及,2023年正式成立的聚焦智能驾驶辅助的酷睿程(CARIZON)公司为地平线与大众的合资公司,双方联合开发的L2+级ADAS驾驶辅助系统将在今年底上车。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高端车型智驾辅助方案大都选华为,高算力芯片大都由英伟达提供,这显然不是地平线愿意看到的一幕。换句话说,征程6P+HSD城区驾驶辅助同时面市,承载着地平线更大的野心。

余凯称“征程6P为智驾最强第六代机”,依托于地平线BPU Nash新一代智能计算架构,征程6P拥有560TOPS高算力以及更强悍的图形处理能力,其图像处理带宽达到 5.3Gpixel / s。这两项为HSD城区驾驶辅助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

从现场分享的视频来看,HSD有着令人惊艳的城区通行能力,这不仅体现在环岛通行系统博弈强、安全施工区域可以做到超远距离的超前预判等方面,也体现在系统越来越像人一样开车。

按余凯的说法,地平线是全球最早提出采化强化学习的智能驾驶公司之一,其核心是系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智能涌现”。“智能涌现”一词很早就出现在GPT-2上,这款生成式语言大模型能够在没有明确训练的情况下回答新问题。

让人工智能重卷资本市场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深度学习。上世纪60-70年代人工智能因训练成本过高、图形识别训练出现瓶颈而跌落神坛,直到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论的出现,人工智能才有机会焕发“第二春”。

商业竞争的尽头是规模,为了尽快实现交付规模,地平线使出了“征程6P将成为15万级车型标配”这把杀手锏。接下来,市场会不会发生瑞幸逆袭星巴克类似的剧情,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毕竟,奇瑞已经带头入场,尹同跃表示,HSD将搭载于奇瑞高端品牌星途上,首款车型将于今年9月正式落地。

尹董是到场的20家车企中唯一受邀上台发表感想的车企大BOSS。这不难理解,连续22年蝉联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名的奇瑞,是地平线破局海外市场的不二之选。

范式转变

2025被称为“智驾元年”,很多车企都同时提到智驾平权。但余凯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智能驾驶已迎来价值拐点,未来十年智能驾驶向高而行。

何为高,我想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其中,L3可以说是智能驾驶未来十年的第一个赛点。从支持局部范围自动驾驶的L3到L4自动驾驶再到L5无人驾驶,每一级增长都属于范式转变。这意味着计算平台从智驾芯片到计算架构都必须实现跨代性提升。

但现实是,我们现在的高端智驾芯片主要依赖英伟达。数据显示,2024年,其Drive Orin-X芯片在中国市场的装机量占比接近50%‌,在全球GPU市场,英伟达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恐怖的90%以上‌‌。

这组数据于英伟达是“巨无霸级”荣耀,对中国车企则是寝食难安的风险。在一年多以前,高端芯片制作巨头——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就说过,在国际冲突之下,芯片不再是全球化产业。

地平线在这种特殊时刻推出500+TOPS智驾芯片,在我看来,不只是技术上的水到渠成与商业愿景的驱动,更是“中国芯”崛起的开端——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地平线将成为“中国的英伟达”。

毕竟,在这个AI技术涌现的时代,用AI打败AI、用技术打败技术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卷积神经网络把图形识别变成了一件寻常事,又比如智能驾驶,从Hydra NET 到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再到VLA不过6年时间。再比如通信技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曾经大火的以太网如今已逐被不断扩展的云计算技术取代。

最后说说

中国公司用十年完成了L2的普及,“中国速度”令世界侧目。但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是急功近利带来的安全风险。你知道地平线工程师们怎么评价做智能驾驶的艰辛吗?他们说做得都快抑郁了。

L3无疑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这种挑战不单单来自于技术层面,也来自于产品提供者与使用者的认知层面。所以,当余凯提到“驾驶辅助要延迟满足”、“地平线要做狂飙中的冷静者,悲观中的笃定者”这些观点时,笔者又默默地为他加了一分。


版权声明:图文/视频为线外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由线外邦实拍,如需使用请联系线外邦)

# 捷豹 # 五菱汽车 # 捷豹XEL # 五菱征程经典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