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上海车展丨宣布一场“豪赌” 大众终于要在中国“卷”起来了
2025-04-25 20:04 6280次阅读

引擎

一群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无节操的媒体人于2015年的秋后成立。立志做一个可以“引”导潮流,“擎”起一片天的自媒体

在中国市场沉稳耕耘40年的大众,这回似乎终于意识到,仅靠“德系光环”远远不够了。4月23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这家合资大厂不再低调,端出一个名为“众进·向新”的大盘子,动作之大、语气之猛,给人一种“德味不够,中味来凑”的急迫感。

一个明显的信号:大众不再是来做出口标准的搬运工,而是卷入中国玩家的节奏,准备打一场地道的中国战役。

当“中式合资”成为主旋律

这次上海车展,大众亮出了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0款智能网联车型的计划,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涵盖纯电、插混和增程。过去它们主打的“稳、准、冷静”变成了现在的“多、快、卷”。

“德式理工科”,第一次认真上起了“中文课”。

你很难不注意到——这次亮相的三款概念车,每一辆都带着明显的“中国味”:

有为年轻家庭准备的紧凑型纯电轿车 ID.AURA,搭载本地L2++辅助驾驶系统,还有适配中文语境的AI助手;

有主打远行舒适的六座增程SUV ID.ERA,续航超过1000公里,车内搞成“移动会议室”;

有外观个性、体验极致的全互联纯电SUV ID.EVO,甚至副驾屏幕延伸到腿部,一看就是为Z世代整活的产物。

它们分别由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三家合资公司主导开发,每一款都不再是“合资拼图”,而是真正的“本地策划”。

技术架构自己做,中国市场才有命门

讲本地化不能光靠外壳,更得从骨架重构,这次大众首度披露了两个核心技术底座:

CMP平台:服务紧凑型电动车,号称成本优化40%、开发周期缩短30%,显然是为“电动平权”打基础;

CEA架构:集成智能座舱、驾驶辅助、远程OTA等能力,能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的节奏,是大众拥抱智能化的关键抓手。

说白了,这不是再“拿来主义”,而是“用中国速度重做德国逻辑”。

燃油车不是落后 而是现实

有人说,大众转型电动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放弃燃油?它自己的回答是:不,我们是两条腿走路。

探岳L、途昂Pro等新款燃油车也出现在车展现场,搭载最新座舱与节能动力,部分车型未来还会引入混动系统。大众显然知道,中国市场不像欧洲,油车仍有大基盘,而电动化需要“温柔过渡”。

这种“新旧并行”,是务实,更是底气。谁说只有激进转型才代表进步?

这几年,合资品牌一个比一个焦虑。日系掉队、美系收缩,德系能不能稳住牌面?大众在车展上给出了答案:

如果不能重新定义“大众”,那就会变成“被大众遗忘”。

从平台、设计、软件到生态协作(比如和宁德时代搞电池,和百度深耕智驾算法),大众正在一寸寸地,把“中国市场”当成主战场,而不是附庸地。

过去的大众,是来教中国人开车的;现在的大众,要向中国市场重新学一遍造车。

这可能是它最勇敢的一次转型,当然,也是最险的一次豪赌。

# 行业解读 # 大众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