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车展,像一场疾风骤雨后的初晴,少了些剑拔弩张的躁动,多了几分冷静的沉淀。当驾驶辅助技术成为标配、价格战沦为常态、流量明星退居幕后,这场全球汽车行业的盛会,不再是一场浮于表面的狂欢,而是中国汽车工业从野蛮生长迈向成熟的一次集体转身。
辅助驾驶从“神话”到“标配”
曾几何时,车企们将“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词汇作为营销利器,而今年车展上,这些夸张的话术几乎销声匿迹。工信部对驾驶辅助宣传口径的收紧,让所有企业回归理性——华为ADS4.0的标语从“自动驾驶”变为“迈向智能驾驶新时代”,小鹏、商汤等厂商的宣传也统一调整为“辅助驾驶”。这种变化背后,是行业对安全底线的敬畏,也是对消费者责任的觉醒。
技术的迭代并未因此停滞,反而更显扎实。华为的云端世界引擎已完成6亿公里仿真验证,为L3级高速驾驶辅助量产铺路;极氪9X搭载双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高达1400TOPS,推动驾驶辅助模型从“模仿人类”向“世界模型+强化学习”的代际升级。当驾驶辅助技术从“炫技”变为“标配”,车企的竞争焦点转向了如何将大模型高效落地、如何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地平线、黑芝麻等本土芯片厂商的崛起,印证了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的成熟与自信。
营销从“套路”到“透明”
车展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比价”的转变。展台上,“一口价”“五年分期”的标语随处可见,但套路化的营销逐渐失效。零跑B10以15K美元的极致性价比吸引海外观众驻足算账;吉利银河星耀8将高阶驾驶辅助下探至14万元市场;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以细分市场精准切入,折射出车企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
价格战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与市场饱和的残酷现实。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3000万辆的产销天花板让车企不得不以价换量。然而,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也催生了新的秩序:传统豪华品牌如BBA,通过燃油车智能化与纯电性能升级双线布局,试图在变革中守住阵地;而新势力则通过生态协同(如小米的“人车家”闭环)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品牌从“流量崇拜”到“价值深耕”
车展上最令人唏嘘的,是流量明星的退场。曾以“红衣出巡”博眼球的周鸿祎,今年关注度大减;雷军等大佬主动避开聚光灯,将舞台交还给产品本身。取而代之的,是福特这样的“逆行者”——其展台化身户外主题乐园,用烈马攀岩、巴哈飞坡等沉浸体验,重新定义越野文化的精神内核。这种从“卖车”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型,让福特在合资品牌普遍萎缩的背景下实现了9.2%的逆势增长。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界限也愈发模糊。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与华为乾崑ADS3.0同台竞技;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与问界M8的华为生态各自诠释技术普惠;大众、丰田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将本土化驾驶辅助方案反哺全球。当“德国设计+中国智脑”成为常态,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能力的较量。
结语:2025年的上海车展,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与阵痛。当浮夸的营销褪去、虚高的估值回落、无序的扩张收敛,行业终于回归本质——安全是底线,技术是基石,用户是原点。
这场“降温”并非衰退的前奏,而是成熟的开端。正如福特展台上那句“世界上只有两种越野车,一种叫福特,一种叫其他”,真正的品牌力永远建立在技术深度、体验温度与文化厚度的三重地基之上。当中国汽车产业学会在理性的土壤上深耕,未来的收获,或许比想象中更丰硕。
相关车系
推荐
上汽大众北方区“星火同载众爱同行”儿童关爱公益捐赠活动圆满举行
谈车帮房车、改装用户的福音,上汽大通新途远界上市
汽车洋葱圈超长续航 超高价值 东风风神L7 2025款智电上市
谈车帮盘点上海车展:4.0T V8发动机+坦克300虎克版首发,实测续航惊喜
李特儿新车|阿维塔11焕新上市28.99万元起售 暗夜骑士版智美新生
80君的汽车视野阿维塔11焕新登场,28.99万起,Max高配+暗夜智美升级
EV视界阿维塔11焕新登场:当科技与奢享碰撞,30万级市场的“破局者”
高氏观市最高享2000元补贴 2025榆林市“美好生活节”盛大启幕
車言道N7正式上市仅售11.99万起,这回东风日产彻底掀了天花板
汽车头条AI平权时代的燃油车破局者!第四代博越L见面会西安站开启
車言道东风日产N7上市即订单破万,“合资价格屠夫”定价背后的反攻战
W动力品质为先,志在全球,上汽商用车全新战略启航出征
双簧线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