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五年磨一剑!北京现代ELEXIO首秀谋破局
2025-04-27 19:12 9390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 ELEXIO全球首秀,以“慢工细活”重塑合资品牌竞争力。

文 /《汽车人》张恒

近日,北京现代在上海Studio 88 Space举行品牌战略沟通会,全球首秀了其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SUV——ELEXIO。

这场活动展示了北京现代在电动化、智能化方向的成果,也明确了其“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方向。

对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合资品牌来说,这是一场意义不小的发布会。北京现代向外界明确释放一个信号:在合资品牌转型步履艰难的大环境下,它打算认真地走一条不同的路。

不跟风抢跑,北京现代稳步向前

北京现代将2025年定为新能源品牌元年,试图通过打磨5年的ELEXIO来重新获得市场信心。

这款车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一个新产品,而更像是一个信号。北京现代开始主动调整节奏,重新审视合资品牌在智能电动时代的角色,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应对变革。有业内人士评价,这种选择多少有些逆市场操作的意味,但或许也是在市场噪音中保留“长期主义”的一种坚持。

不少人习惯把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节奏归咎于“慢”。但这次,北京现代表达另一种态度,发布会口号是“没有花活儿,只见真章”。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重,但也确实切中时下行业的一种焦虑——不少品牌靠噱头和概念堆叠销量,北京现代则选择了实打实地推进研发和产品落地。

ELEXIO整整花了五年打磨才推出,这在行业里确实算慢。可北京现代希望通过这个“慢工出细活”的方式,重新建立品牌的技术与质量口碑。

股东齐心合力,合资品牌也能拼未来

现代汽车集团和北汽集团两大股东,已向北京现代联合增资80亿元,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品牌焕新和销售渠道重整。

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 李双双

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在活动现场的回应,展现了这家老牌合资企业的新竞争思路——用“真投入、真布局”的长期策略,在新合资时代打造高品质制造的新模式。 “车不是玩具,车是工具,质量可靠才是王道。我们瞄准的是新的目标市场,坚持以品质领先的方式,就一定会成功。”

不少新势力讲究“快造车”,一年内就能推出新车,产品线一扩再扩。相比之下,北京现代显得“老派”很多。ELEXIO的产品筹划长达5年,这种投入在当下并不多见。外界对此有争议,但在安全性、可靠性仍是重要考量的电动车市场,或许也能赢得一部分用户的认同。

北京现代提出,未来四年,将每年推出2-3款新能源新车,覆盖轿车、SUV、MPV等主流细分市场,涵盖纯电、混动、增程等主流技术路径。

与此同时,2024年北京现代出口量达5万辆,2025年的目标是翻倍至10万辆。这背后,是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布局思路,也是北京现代自身“去依赖中国单一市场”的一次探索。

合资品牌开始动真格了

现代汽车集团有57年造车经验,连续三年全球销量稳居前三,掌握了燃油、混动、纯电、氢能源等多种路线。北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亦有基础。

事实上,北京现代目前正在共享现代汽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动平台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也在导入现代汽车全球开发体系中的产品和平台。

也就是说,北京现代的下一步,不只是表态支持新能源,而是真在切换跑道。从这次发布会来看,它确实开始动了真格。

相比一些车企靠“堆配置、打价格”来抢市场,北京现代在这次发布中显得克制而坚定。没有什么“行业首次”或者“划时代”的浮夸说法,而是通过一个五年打磨的产品,一句朴素的口号,表达了对智能化、电动化路线的基本态度。

它不试图用什么惊人的参数来震撼用户,而是强调结构安全、车身刚性和整车品质这些过去被认为是合资车“基本功”的地方。

未来四年,北京现代每年2-3款车,是一个相对务实的节奏。这种推进速度,不算快,但也不算慢。也许北京现代希望通过这种节奏,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缝隙——既不跟造车新势力拼速度,也不和自主品牌拼性价比。

这次活动上,现代汽车还展示了他们关于未来出行的愿景:城市空中出行(UAM)、个性定制车型(PBV)、中央枢纽(Hub)构想,还有氢能源、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现代并没把自己限制在“卖车”这件事上,而是希望成为一个面向未来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当然,愿景归愿景,现实中这些技术距离落地还有距离。但它展示的是一个老牌合资品牌在战略层面开始主动求变的态度。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这是北京现代此次发布会打出的核心口号。这并不是一场炫技的发布会,也没有什么华而不实的场面。它像是一次久未露面的企业对外发出的状态更新——我们还在,而且开始重新思考未来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行业解读 # 现代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