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L系列增配不加价,为了卖车理想“急了”
2025-05-09 16:04 5884次阅读

E车汇

关注新能源、聚焦新能源、服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媒体。

5月8日,理想汽车以一场“加量不加价”的焕新发布会,向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L6、L7、L8、L9智能焕新版集体上市。售价维持24.98万至43.98万元区间不变,却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底盘性能等核心领域全面升级。

这一动作不仅彰显了理想对“家庭智能出行”标签的强化,更透露出其冲刺年销70万辆目标的迫切野心。

芯片、算法、感知全面进化

理想L系列车型焕新在智能驾驶、算法模型及座舱交互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性升级。智能驾驶硬件层面,AD Pro版本搭载地平线征程6M芯片,AD Max版本则升级至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达700TOPS,成为全球首个量产该芯片的车型。四款车型全系标配ATL全天候激光雷达,配合5个毫米波雷达与11个摄像头,构建起360度无死角的环境感知系统。

实测显示,该系统可在雨夜以120km/h时速准确识别并刹停于前方事故车辆前,极端场景下的主动安全能力显著提升。

软件算法方面,即将推送的VLA司机大模型将智能驾驶推向新高度。该模型融合视觉-语言-动作端到端算法,可实现语音指令执行、自动找车位及牌照识别代驾等功能。用户只需说出“寻找充电站并预订咖啡”,系统便能自主规划路径、完成订单并同步日程,决策延迟较传统方案大幅缩短。

座舱智能化升级则重塑了人机交互体验。全新3D毛绒形象具备42组面部表情参数,配合空间音频技术,使交互反馈更具情感温度。底层架构支持同时存储6组用户画像,涵盖座椅位置、驾驶模式等128项个性化设置,Face ID识别与配置加载仅需1.2秒。更革命性的CUA模型使语音交互从“指令执行”跃升至“任务代理”,可自主完成餐厅预订、演出购票等52个生活场景的任务,任务完成率达92%。

此次焕新通过硬件预埋与软件迭代并行策略,不仅实现了算力、感知与交互的全面进化,更以“增配不加价”的策略,展现了理想汽车在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续航、操控、舒适三重升级

此次理想L系列焕新针对用户核心痛点展开技术攻坚,在续航能力、底盘性能及豪华配置三大维度实现突破性升级。

针对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L7 Max与L8 Max版本通过换装52.3kWh大容量电池组,使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达到286km和280km,较旧款提升27%。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电池系统支持25分钟完成20%-80%的快充补能,配合智能热管理系统,在-10℃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85%的充电效率。

在底盘系统方面,旗舰车型L9首次搭载双腔双阀魔毯空气悬架,通过电磁阀的毫秒级调节实现刚度与阻尼的连续可变。实测数据显示,该悬架系统使车辆转弯侧倾最大减少24%,麋鹿测试成绩突破80km/h,达到宝马X5 M的性能水准。

L7与L8则标配双腔魔毯悬架,弹簧刚度提升30%,在连续弯道测试中,车身侧倾角较单腔空悬车型降低20%。即便入门级的L6车型,也通过CDC减振器的重新调校,在保留舒适性的基础上强化了操控响应,麋鹿测试成绩提升至75km/h。

在豪华配置层面,此次焕新展现出对细节的极致打磨。外观新增天青色、蓝灰、雅灰三款专属车漆,采用巴斯夫最新一代珠光效果颜料,在阳光下可呈现7层渐变色彩。内饰提供黑棕双色Nappa真皮搭配,座椅填充物采用3D记忆海绵,支撑性提升18%。

作为旗舰的L9 Ultra版更以哑光金装饰件、21.4英寸后排娱乐屏及18点热石按摩座椅,构建起“移动SPA会所”般的奢享空间。这套按摩系统通过6个气室与12个振动马达的协同工作,可实现肩颈、腰背、腿部的分区按摩,强度调节精度达0.1N。

面对价格战理想如何破局?

现阶段,面对问界M7等竞品发起的降价攻势,理想汽车选择以技术升级构筑竞争壁垒。其入门车型L6以24.98万元起售,却标配双电机四驱、CDC减振器及四屏交互系统,相较同价位竞品多出激光雷达与智能冰箱等核心配置。

这种“高配平价”策略既避免直接参与价格战,又成功守住20万元以上市场——该细分领域理想汽车2024年市占率达15.3%。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配置策略的精准性:L6 Pro版通过地平线征程6M芯片实现AD Pro辅助驾驶系统全功能开放,而L7/L8 Max版换装52.3kWh电池组后,CLTC纯电续航突破280公里,综合续航达1421公里,精准击中用户对续航与性能的双重需求。

而在智能化赛道,理想展现出更具进攻性的技术布局。相较小鹏G9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系统,理想AD Max平台搭载的Thor-U芯片具备700TOPS算力,配合全系标配的ATL激光雷达,在雨雾天气等本土化场景中表现出更强适应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将推送的VLA司机大模型,其通过视觉-语言-动作的端到端融合,实现从“功能执行”到“场景贯通”的质变。

例如在复杂城市道路中,系统可同时处理红绿灯识别、行人避让、车道保持三项任务,决策延迟较传统模块化架构缩短67%。这种技术代际差,或将使理想在智能化赛道形成对特斯拉FSD的局部优势。

在能源路线层面,理想正构建“增程+纯电”的双线作战体系。一方面,通过L系列焕新夯实增程技术优势:2500座超充站网络配合52.3kWh电池组,使纯电续航覆盖90%日常通勤场景,而增程器又可消除长途焦虑。另一方面,下半年即将推出的i6/i8纯电SUV已展开预热,其800V高压平台与4C超充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这种战略布局既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又通过焕新车型与纯电新品的协同效应,形成对不同细分市场的覆盖。

结语:

从“奶爸车”到“智能移动空间”,理想的焕新之路折射出新势力生存法则的变迁。在毛利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净利润下滑31.9%的背景下,选择“增配不涨价”需要极大勇气。但1128亿现金储备提供的底气,让其敢于在智能化领域押注长线。当70万辆年销目标分解为每月7.2万辆的硬指标,当问界、零跑等对手轮流登顶新势力销冠,理想的这次焕新已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豪赌。赌的是中国家庭用户对“价值感”的敏感度,赌的是智能化体验能否成为新的护城河。答案或将在下半年i系列纯电车型登场时揭晓,但至少此刻,理想让市场看到了破局的锐气。

# 五菱汽车 # 宝马 # 宝马X5(进口) # 五菱征程经典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