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利润顶5个比亚迪,丰田再现“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
2025-05-12 15:58 5496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128d711757a4a36f905efece5f5af7c

最近,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的一段言论,又引起了不小争议。

“当‘碳中和’这个词开始流行时,我们作为企业明确表态:我们的敌人是碳,而不是内燃机。我们至今售出了约27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这些车所实现的减碳效果,相当于900万辆电动车行驶所带来的碳排放减少。但如果当时在日本制造了900万辆电动车,非但不会减少碳排放,反而会造成增加。”

32e7d18c7770082fec81150ec03af9a

至少从财报上看,丰田的策略仍能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大行其道。

近日,丰田汽车发布2025年3月期(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2024财年,丰田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8.03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利润4.795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亿元)。

尽管营业利润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4.3万亿日元。值得一提的是,丰田本年度在改善劳动环境与前沿技术研发方面新增投入约7000亿日元,利润下滑在情理之中。

“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的情节,再次在丰田汽车上演。

艰难的2024年,丰田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许多人不知道的背景是,这个成绩,还是丰田在2024年“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做出来的。

去年上半年,日本多家车企被曝在日本“型式指定”认定中存在不正当行为。在记者发布会上,丰田集团会长丰田章男多次强调,车的安全没问题,但确实违反了规定。

实际上的情况是,为应对国际市场,丰田多款车型都采取了“超规方式”直接进行测试,而非遵循日本本国的测试标准,由此丰田确实也拿不出与日本国标测试方法相同的测试结果。

这直接导致丰田以及子公司大发汽车的多款车型停产数个月,甚至大发的大规模停产都影响到了日本2024年1季度的GDP(国民生产总值)。

img_748a6c1b202e5eddd257b58e4e8a74ba2613681

而丰田在海外最大的市场——北美地区今年也遇到了麻烦。由于安全气囊存在缺陷,丰田汽车在北美召回了约14.5万辆大汉兰达与雷克萨斯TX。这两款车在北美停产了四个月才陆续恢复生产。

然而,在一系列影响下,丰田在全球销量依旧稳固。2024财年度,丰田全球销量达到936.2万辆,仅同比下降0.9%,日本、欧洲与北美市场销量仅小幅下降,亚洲部分地区与其他市场销量略有增长。

3b27e1b0c78ecbf464ff374799c0ead

同时,在单车利润方面,丰田也依旧维持了较高水准,约为2.5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内不少大型车企单车利润均在1万元以下,相对来说新能源占比较低的长城汽车单车利润也才勉强超过1万元。

从零售数据来看,丰田/雷克萨斯销量中46.2 %为混合动力车型(主要是不插电的油电混,即HEV车型),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而插混、纯电与燃料电池车合计仅30.7万辆。

综合来看,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销量,丰田汽车在2024财年度的表现都优于预期,算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5年,丰田将应对两大挑战

对于2025财年度,丰田汽车目前的营业利润目标为3.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约20%。

a8172f47566fa281a502e720c1ed55c

丰田首要面对的挑战是美国加征关税叠加日元走强。当前利润指引仅计入4至5月关税影响(约1800亿日元);若问题久拖不决,2025财年的盈利空间或进一步被压缩。

从2024财年度的利润来看,日本本土贡献了丰田全球利润的约65%,这部分数据不仅包含了丰田汽车在日本本土的销售、金融等利润,还包含了在日生产出口海外车辆的毛利。而美国正是丰田汽车的主要出口地,如果出口美国受阻,将对丰田利润的“地基”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即便是在美国生产的车型,也采用了大量的进口零部件,同样受到关税问题影响。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丰田正加速北美本地化。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丰田正考虑将RAV4生产线迁至美国,同时还在强化供应链本地化。此外,北卡罗来纳电池工厂也将在年内投产,为混动、插混及纯电产品提供电池保障。

b9e3e89d96c6fa1b9624441dc14dda8

丰田汽车将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则来自中国市场。2024财年,丰田在华全资/控股子公司营业利润为1827亿日元,同比下降6.6%;合资公司权益法收益为1069亿日元,同比下降60.3%。新能源渗透率差异导致的市场结构错配,是利润下滑的核心成因。

对此,丰田也拿出了多项“史无前例”的措施,来改变在中国市场的局面。此前,丰田中国曾用五个“更中国”,来描述丰田在中国的变革。其中包含更中国的管理、研发体系、更中国的产品、更中国的供应链销售体系与更中国的事业体系。

在管理层面,今年年初,丰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董长征出任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裁,李辉担任总经理。这是这两个职位首次由中国人担当。

在研发上,丰田将任命更了解本地需求的中国工程师担任首席工程师(Regional Chief Engineer,RCE),同时还启动了“One R&D”统一研发机制,打通研发资源,集各家之力进行新车型和新技术的开发。

从成果上来看,无论是前段时间上市并取得不错销量成绩的铂智3X,还是在上海车展首发亮相,搭载激光雷达与鸿蒙座舱的D级纯电轿车铂智7,都能看出丰田在中国新能源事业上的新变化。

3b880564ff9969a71e73863ee40dec6

此外,今年2月,丰田中国还正式宣布将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并计划在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这也标志着雷克萨斯也即将带来更加本土化、更具竞争力的电动化车型。

b4830c07c76124332de591892a4442e

丰田的这套“更中国”组合拳不仅有望遏制其在华销量与利润下滑,同时也有机会反哺全球,在适宜推出电动智能车型的市场中,弥补丰田在纯电动车渗透率和竞争力上的短板。

写在最后:

正如2024年那样,丰田再度以“天崩开局”步入新财年。

美国高关税、日元走强以及中国业务利润骤减这三重压力,不仅检验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的抗风险韧性,也倒逼丰田在“多路径碳中和”框架之上,为不同市场给出更具针对性的答卷。

过去一年,丰田凭借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卓越的成本管控,以及在日本、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的稳健表现,继续捍卫了高利润“护城河”;然而,海外产能布局与电动化产品储备不足等问题也暴露无遗。

进入2025财年,丰田必须破解两大命题:其一,克服关税壁垒与汇率波动,尽快完成北美产能和供应链的深度本土化;其二,借助“五个更中国”计划重塑在华竞争力,以本土研发与生产缩短与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技术差距。

若能妥善解答这两道“必答题”,丰田将进一步巩固现金流与盈利基盘,为向“移动出行服务公司”蜕变储备充足燃料。

如果说2024年的“困难模式”展示了丰田卓越的抗冲击能力,那么2025年则是其革新能力的试金石。丰田亟须以更具本地洞察力的产品矩阵回应各大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从而再次印证其“减碳逻辑”背后的商业可行性。

在瞬息万变的汽车产业,没有任何企业拥有喘息空间。能否继续交出兼顾规模、利润与转型速度的优异成绩单,将决定丰田未来数年的产业坐标。

# 行业事件 # 雷克萨斯 # 丰田 # 雷克萨斯TX # RAV4荣放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