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40天后,雷军的一条微博又令其登上热搜。
他坦言,这是自己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多月,情绪一度低落。但也正是这段“短暂失语”的时间,让他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
从上市即爆火的流量顶峰,到围绕品控、交付、智驾功能的一系列舆论波动,小米汽车从理想照进现实,也走上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经历的那条“中年危机”曲线。
事实上,这一“危机”并不完全是销量或技术的下滑,而是一个行业在喧嚣之后逐渐失去叙事优势的集体顿悟。
而就在雷军发布那条微博后的新一周,工信部公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这份文件的关键词,不再是智能化、算力和算法,而是“碰撞”“起火”“误作用”“可见性”“逃生”。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设计细节的改良,更是一次监管层面对行业“安全感赤字”的集体修正。
这种修正,在某种程度来上也是对“造车”的重新定义:新能源车的下半场不再属于高举高打的叙事高手,而属于真正能够在细节中下功夫的技术型企业。
(1)雷军“失语”,行业“纠偏”进行时
攀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痛。
用这句话来形容“消失”了一个多月的雷军,似乎再合适不过。
虽然雷军并没有在那条宣告“回归”的微博中透露自己到底从此前风波中的“得着”,但可以确认的是,小米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宣传中,“谨小慎微”无疑将是新的主旋律。
事实上,在上海车展前后,我们已能一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向,已多少有点“降温”的意味。
小米智驾出事后,比亚迪年初发布的“天神之眼”系统,后缀从原来的“高阶智驾”改为“驾驶辅助”,“载客泊车”改为“下车泊入”;
又如上汽集团与华为共同打造的“SAIC尚界”正式发布,余承东站台支持,全程没有提及“智能驾驶”,只强调尚界第一款车在被动安全方面做了加强;
再如理想汽车发布的L6升级车型,从原本宣传的“智驾焕新款”,变成了“智能焕新版”。理想产品负责人强调,这个版本最大的升级是辅助驾驶,而辅助驾驶最大的价值是安全;
而华为更是在车展前一天的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发布最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4”,而此前该条宣传介绍为“高阶智能驾驶”……
曾几何时,新能源车企争相以“智能化”“颠覆者”自居,发布会讲得像科技春晚,宣传语一个比一个浮夸。
但如今不少品牌收起了“重新定义”的高调口号,转而将焦点放回了安全性、可靠性、工程底盘、主被动防护体系等基础功夫。
这并非风格转变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被现实倒逼出来的认知回归。
在功夫汽车看来,雷军的“失语期”,其实恰恰代表了整个行业集体进入“复盘期”。
失控的营销、被误导的用户预期、仓促落地的技术方案,如今都需要回到一张白纸上重新评估。
而接下来的路,也许不会再那么热血沸腾、吸睛爆点不断,却必须走得更稳、更真、更懂用户的信任逻辑。
(2)“激情叙事”退潮后,“靠谱”回归?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犹如一场高燃大片:颠覆燃油车、重新定义出行、智能革命、一键躺赢的未来生活……几乎所有品牌都在“造梦”。
为此,当我们重新审视小米SU7 Ultra风波,会发现这实际上不是孤例,但却是一个节点式的事件。
它浓缩了这个行业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风险:“讲得太满、落得太轻”。
这就是激情叙事的代价。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如小米等其他新能源车企故意在泛滥制造这种“迷惑”消费者的信息,而是更像是在造车周期与品牌焦虑的裹挟下,一次不成熟的营销“豪赌”。
而这起风波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普遍,更值得思考的的行业现象是,“智能车不是车,是终端”的逻辑正在反噬整个赛道。
尤其当越来越多跨界造车的玩家进入之后,不断用“迭代-升级-更新”的轻量方式去覆盖动辄百万公里的真实使用周期。
但汽车不是手机,不是今天买了不满意明天换。用户花十几万、几十万买的,是一次长达五年、十年的家庭出行依靠,是一个随时要保障生命安全的载体。
因此,所谓“靠谱”的回归,不只是表述方式的收敛,也不只是“安全”二字的复读,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底层认知转型。
但要注意的是,行业的纠偏不能只是指向车企“别吹牛”,也不能演化成民间“猎巫式的集体揭发”。
5月12日,因自费测试阿维塔12风阻系数并质疑其官方宣传数据的汽车博主,发布了公开道歉视频。然而,这件事似乎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发酵”。
这场“风阻门”起初颇有“正义爆料”的意味,但最终却反转为一次教科书式的“标准认知误区”案例。
严格意义上,车企在标准测试工况下给出风阻系数,就如同油耗、电耗、续航等数据一样,是行业统一流程下的产物。
你可以质疑“这个标准是不是太理想化”,但不能用另一个“非标准”工况得出的成绩,去指责其“造假”。否则,行业只会陷入又一轮“信息失真”的陷阱。
这起事件表明:在“激情叙事”退潮之后,真正的靠谱,不止是车企少吹牛,还意味着公众舆论也该回归专业主义。
所以,“靠谱”的定义,也在悄然更新:不是“说得最好”,也不是“吵得最凶”,而是能不能基于事实,还原逻辑,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对整个行业乃至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一场迟到的“成人礼”。
(3)功夫拍案
雷军的“低谷期”,让我们看到,一个曾以“效率之王”著称的科技企业,在跨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后,也不得不直面这个行业复杂而沉重的底层逻辑:这是一个慢变量的战场,需要时间积累,需要底气支撑,更需要长期主义的敬畏。
当行业叙事从“讲故事”转向“讲事实”,当智能驾驶被主动降级为“辅助”,当车门把手都被写进了强制性标准,曾经那套以极致速度、极致性能、极致话术为支点的造车逻辑,正在失效。
这是一次行业的中年危机,也是一次价值的回正时刻。
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真正的“破圈力”,或许不再来自发布会上的掌声,而是来自用户在关键时刻对你说出的一句评价:“这车,挺靠谱的。”
相关车系
推荐
资讯丨从坚守底线到超越上限,风云A9L定义中国汽车价值高度
车友邦网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权益价20.49万-26.49万
驾核报告业界领先,海优威“墨影瞬光”液晶调光膜全球首车上市
引擎密码燃油SUV智能天花板 第四代博越L上市限时价9.29-11.99万元
汽车消费网权益价20.49万起,全新智己L6成就20万级市场“入门即顶配”颠覆之作
汽车头条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权益价20.49万~26.49万!!!
出行局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权益价20.49-26.49万!
直播车市奇瑞安全之夜,风云A9L用技术冗余上演降维打击!
SDTV汽车生活新智己L6正式上市,限时权益价20.49-26.49万元
车友邦网从坚守底线到超越上限,风云A9L冲击高端豪华市场
车市观察权益价20.49万起,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
百姓评车奇瑞安全之夜,风云A9L定义中国汽车价值高度
汽车焦点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