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门把手,这些不合理设计早该管管了?
2025-05-15 17:49 3505次阅读

极智动力

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评测,政策解读。

最近,隐藏式门把手又成了热门话题。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它的炫酷设计,而是因为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5月8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意见,矛头直指隐藏式门把手在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问题。

图片


这一消息让不少车主拍手称快,毕竟谁也不想在车祸或起火时,因为一个“高科技”门把手耽误逃生。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难道科技进步还要向“保守”妥协?隐藏式门把手究竟是未来趋势,还是车企为了营销硬塞给消费者的“伪需求”?

从“未来感”到“现实坑”:隐藏式门把手的尴尬处境

几年前,当特斯拉首次推出隐藏式门把手时,整个汽车行业都为之一振。流畅的车身线条、自动弹出的仪式感,再加上“降低风阻”的科技光环,让它迅速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份“未来感”泼了一盆冷水。


图片

首先是实用性问题。在北方,冬天门把手被冻住的情况屡见不鲜,车主们不得不拿热水浇、用银行卡撬,甚至有人专门备了一把小锤子。而在南方,暴雨天气也可能导致电子系统失灵,门把手弹不出来,车主只能站在雨里干着急。

更严重的是安全性。隐藏式门把手大多依赖电控系统,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断电或起火,车门可能无法正常打开。国内外都曾发生过事故后因门把手失效导致救援延误的案例,这也是工信部此次重点整顿的方向——必须保证在任何极端情况下,车门都能被可靠打开。

工信部新规:不是禁止,而是回归理性

新规并非要彻底否定隐藏式门把手,而是要求车企在设计时优先考虑安全冗余。比如,保留机械解锁装置、优化断电后的应急开启逻辑、增加明显的操作标识等。事实上,一些车企已经在这么做,比如某些车型在电子弹出式把手的基础上,仍然保留了物理按键或隐藏式机械拉索,确保万无一失。


图片

但也有一些品牌走得更激进,比如完全取消门把手,仅靠语音或感应开门。这种设计虽然看起来很酷,但一旦系统故障,车主可能连门都打不开。新规的出台,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这些过于超前的设计“踩刹车”。

科技应以人为本,而非为炫技而生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其实反映了汽车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科技到底是为了提升体验,还是为了营销噱头? 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固然重要,但牺牲实用性和安全性就得不偿失了。


图片

类似的“不合理设计”并不少见:取消物理按键的全触控中控屏、用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甚至方形方向盘……这些创新或许能让人眼前一亮,但真正用起来却可能让人抓狂。科技的发展应该让生活更便捷,而不是制造新的麻烦。

写在最后:

工信部的新规,某种程度上是对汽车行业的一次提醒:创新可以大胆,但安全不能妥协。隐藏式门把手不会消失,但它必须变得更可靠。毕竟,一辆车的终极使命是安全地把人送到目的地,而不是让车主在紧急情况下对着门把手干瞪眼。

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兼顾美观与实用性的设计,但在此之前,希望车企别再为了“炫技”而忽视基本的人性化需求。你觉得隐藏式门把手是进步还是鸡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 行业解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