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年来最惨财报:亏损332亿,中国市场成日产“救命稻草”?
2025-05-16 19:26 332次阅读

车圈能见度

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图片来源:度哥


5月13日,日产汽车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全年业绩,日产汽车2024财年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48亿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61亿元),同比下滑87.7%;净亏损为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2.7亿元),2023财年为盈利32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1.96亿元),由盈转亏,是日产汽车20多年来,利润表现最差劲的一个财年。


2024财年,日产的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为-24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为-2175亿日元,上一财年为1482亿日元。


在展望2025财年业绩时,日产只给出了1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98亿元)的营业收入指引。


财报发布当日,日产汽车宣布业务重组计划以扭转当下的市场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裁员和闭厂两大举措,以实现降本增效。大幅亏损、自由现金流为负的日产汽车,能否度过危机?


1

降本自救


2024年11月,就有消息称,日产汽车现金流只够撑12至14个月——一年内,日产汽车就会破产。一个月后,本田、日产、三菱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2025年2月,日产、本田以及三菱汽车共同宣布,决定终止此前计划的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日产在公告里表示,本田提议将结构从合资控股公司更改为本田作为母公司,日产作为子公司的结构。经过讨论,两家公司得出结论,停止讨论并终止谅解备忘录是最合适的。未来,日产和本田将针对智能和电动车时代的战略合作框架内进行合作。


与本田的合并不了了之,但在经营压力下,日产必须采取行动自救。


在发布2024财年业绩的当天,日产宣布了“Re:Nissan”计划。日产汽车计划通过“Re:Nissan”,在2024财年实际成本的基础上,节省5000亿日元的固定和变动成本,以确保到2026财年汽车业务的运营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


具体来看,日产计划节省2500亿日元的变动成本,成立由首席全面交付成本(TdC)官领导的专门跨职能转型办公室,配备约300名专家,并被授权做出成本决策。同时,日产将暂停高级车型以及2026财年后的产品活动,进一步缩短车型开发流程,以确保不会出现产品发布延期的情况。此外,日产汽车将重组供应商小组,以确保从更少的供应商处获得更多的产量。


日产还计划2026财年相比2024财年节省2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按照规划,日产将重组制造基地并优化效率,2027年财年时,将汽车生产工厂从17个整合到10个。同时简化动力总成工厂,加快岗位改革、工作班次调整和资本支出削减,包括取消在九州计划中的锂铁磷电池厂。


除了关厂外,日产还计划裁员——2024-2027财年,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裁员至少2万人。涵盖了制造、销售及管理(SG&A)和研发职能中的直接/间接职位及合同职位。此外,日产将在SG&A下实施进一步措施,包括扩大共享服务的范围和识别市场营销中的效率。


在开发流程上,日产也计划改革,如合理化全球研发设施和将工作分配到具有竞争力的地点,将员工每小时的平均成本降低20%。公司将把零部件复杂性降低70%,同时,将使平台数量从13个减少到7个,计划在2035财年之前完成。将首款车辆的开发周期缩短至37个月,后续系列车型的开发周期缩短至30个月。


同时,日产把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欧洲、中东和墨西哥定位为关键市场,并对其他市场采取定制的方法。其中中国市场的策略将集中在提升国内性能与新能源汽车(NEV)上。同时,从中国的出口将支持满足多样化和全球化的需求。


此外,日产还在加强合作,与联盟伙伴雷诺和三菱汽车正在进行多个项目,包括最近宣布的针对三菱汽车北美市场的基于下一代LEAF的全新电池电动车(BEV)计划。此外,日产与三菱汽车将在菲律宾合作推出一款新面包车,计划在2025年推出。


2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严重


日产汽车面临的压力根源还是在销量下滑。2024财年,日产在全球销量329.81万辆,同比减少4.3%。而在2017财年,日产全球销量有577万辆,同比增长2.6%,此后持续下降。


在这期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逐渐下滑。2018年财年,日产中国市场销量156.4万辆,同比增长2.9%。后一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1%至154.7万辆。到2024财年,中国市场销量65.07万辆,同比减少18.6%,已是日产下滑最严重的单一市场。


资料显示,1993年,日产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日产和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并成立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日产官网介绍,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大业务板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负责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的乘用车业务。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日产、东风双品牌的轻型商用车业务,2017年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汽车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


在日产现在的规划里,中国市场依旧是其关键市场之一,其未来发展将集中在提升国内性能与新能源汽车上。


但目前,日产在中国的新能源表现并不好。2018年2月,东风汽车发布名为“东风有限TRIPLE ONE”的中期事业计划,其中提到,将自动驾驶技术1级(AD1)和自动驾驶技术2级(AD2)导入中国市场,到2022年电动化产品的销量在总销量中占比30%。同年9月,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生产、面向中国市场投放的纯电动车型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正式上市。不过由于销售不畅,这款车型在2021年便已经停产。


2020年7月15日,日产汽车公司发布了纯电动跨界SUV车——日产Ariya。2022年9月,ARIYA艾睿雅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而在2024年,其销量仅2114辆。


2022年12月,东风日产旗下品牌启辰宣布停止研发燃油车,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其被规划为“东风日产新能源化与智能化、年轻化的尖刀利刃”。然而数据显示,启辰2024年销量为49032辆,占东风日产整体销量不足10%,还未展现出其在新能源方面的带动作用。


3

加码本土化研发


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日产汽车中国区负责人马智欣宣布,日产汽车将在2026年底前在中国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创新。


据媒体报道,日产计划将部分资金投入到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包括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等,以提升其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同时,日产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此次投资将加速这些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进程。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电动汽车的普及,日产还将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和快速充电站。


此外,日产计划到2027年夏季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日产品牌将增至9款。


在上海车展上,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与纯电轿车N7亮相。其中,N7是东风日产基于本地开发的的新能源架构——“天演”架构下首款纯电车型;Frontier Pro PHEV是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本土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由郑州日产中日研发团队共同打造,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中国上市销售。这两款车型都将在一年之内开始出口。


马智欣在采访中表示,日产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也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的开发,在坚持日产安全标准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研发周期至24个月。在中国,研发团队拥有高度的话语权,包括产品性能,动力配置等,更多是由国内团队来决策。


此外,日产还在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2024年11月,东风日产成为首家与华为联合研发智能座舱的合资汽车公司。双方合作的方式按华为定义为HI模式,即车辆定义、开发及销售由东风日产主导,核心技术及方案支持则由华为负责。


2025年3月,东风日产宣布“以开放姿态与中国高科技公司全面合作”,智能座舱合作伙伴为华为,智能驾驶合作伙伴为Momenta,另外还有高德地图、百度和科大讯飞等合作伙伴。


但如今,日产面临亏损危机,不得不关厂、裁员以实现降本增效,在这种情况下,日产还在加大中国投入,并强化本地化研发,但新能源竞争愈发内卷,其中国市场的布局能否暂时为自身解除危机也尚且未知。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 行业解读 # 东风 # 日产 # Ariya(海外)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