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YU7上市后,又一款挑战Model Y的产品来了。
6月3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文称,祝贺小米YU7上周发布取得优秀的成绩。他认为YU7成功的核心是产品竞争力强劲,因此在发布会当晚也下单了YU7,静候雷总早点给他交付。另外,何小鹏也预告说,其小鹏G7也将在7月3上市发布。对此,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回应称,谢谢小鹏支持,我们一定加速生产,力争早点交车。此外,雷军还预祝小鹏G7发布会成功。
尽管两位董事长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但作为竞品,小米YU7对小鹏G7确实带来了极大的市场压力。小鹏G7在6月12日开始预售,该车定位为中型纯电SUV,小鹏官方定位叫法“AI智能家庭SUV”,首发搭载多项小鹏最新科技成果,卖点主要围绕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包括追光全景AR-HUD、标配城市无图智驾、AI智能座舱等,预售价23.58万元起。小鹏G7的主要为竞品Model Y、小米YU7、智界R7、极氪7X、乐道L60等纯电5座中型SUV。
在G7上市之前,G6已经完成改款,并把20万以上配置全部砍掉,去竞争17万-20万之间的纯电中型SUV市场,而把二十万以上的空间交给G7,形成双车矩阵去覆盖当前17万-25万级家用纯电SUV市场,承担起小鹏高端车型走量和利润的重任。
G6从整车尺寸空间、底盘、智驾等卖点,都是锚定Model Y来进行针对性对标开发,只不过G6在市场端的表现没能真正威胁到Model Y,销量也有一些走低。在今年改款的时候,小鹏把售价拉低到18万,销量有不错的改变,在今年4月和5月销量又重新站上了月销5000的水平。G6的定位调整的方向也是可以的。
G7与G6实则为“孪生兄弟”,这一点在尺寸空间尺寸上就能被验证。G7外扩尺寸长宽高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G6为4758*1920*1650,轴距为2890mm。从外扩尺寸以及轴距上,我们猜测G7就是在G6的基础上做了前后悬的拉长,同时车身和底盘结构、动力系统做了大量的复用。这带来的是空间优化,设计上更加协调。
从其产品开发策略上基本也可以判定G7选用的开发竞品还是Model Y,继续强化科技体验和扩大尺寸来与Model Y竞争。这是否能带动G7的销量走高呢?
我们不妨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首先在用户购车否决项方面,在品牌、造型、能源这三项上,G7相对当前市场的竞品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具有相对优势。首先,尽管G7的造型可能达不到小米YU7造型设计带来的市场效果,但是整体的协调感和设计是在线的,喜欢原创设计的一定会对这款车有所考虑。
在品牌上,小鹏与特斯拉等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在G6上已经被验证过,其PVA比Model Y好也不能对它的市场产生影响,在品牌认可度方面小鹏也是低于小米的。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标签,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鹏的品牌形象是积极的,甚至不像特斯拉、小米有太多的争议性。
G7在三电方面目前来看还没有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此前的产品上已经得到可靠的市场检验和接受度。目前来看,依然是共同G6的80.8kWh的磷酸铁锂电池,预售版本续航为702km(YU7已经达到了835km),支持5C充电,能耗13.2kWh/100km。在这些方面没有做出明显的长板效应,但是小鹏也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在用户购车决策的竞争项上面,有科技属性方面的长板和体验差异。这是小鹏一贯主打的科技牌,也是超越国内其他对手的特色吸引点所在。
比如上次预售讲到的87英寸 AR-HUD,为行业首创,硬件为华为提供,通过“含华”量来提升科技感;智驾方面依然很耐打,处于第一梯队,小鹏一直坚持纯视觉、无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方案,全系标配“城市无图自驾”,通过锚定纯视觉来标榜先进性;搭载3颗行业算力最强的自研图灵芯片,搭载VLM大模型的AI智能座舱。
这里面每一项单拿出来,都能体现小鹏在G7上想要打造的科技感,小鹏希望G7在科技体验上拉开与其他竞品的差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从市场对智驾和智能座舱的反应来看,用户还不太愿意溢价来购买相关的体验,即便是华为“双智”加持的产品,也不能确保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比如深蓝、智界、享界等品牌的多款产品,都只能有一定的溢价。
而用户更希望是标配,在一个习惯对“软件”进行白嫖的互联网社会,软件带来的科技感很难溢价。不“溢价”为用户带来超值的科技体验,是G7取胜的钥匙,这也是小鹏一直想前进的方向。所以接下来G7整车最终的定价,一定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
在20万级纯电SUV市场,G7将要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竞争。小米YU7已经成为爆款,上市后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Model Y常年是销冠,即使受到YU7的冲击,依然会有一定的品牌晕轮效应。目前G7的产品力上要从这两大竞品手上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难度不小。同时,智界R7已经降价(受YU7冲击,后续还会降价竞争)和极氪7X在产品力方面也不容小觑,目前市场表现也不错。
G7想要从这些对手手上抢下市场份额,仅凭借智驾和AI智能座舱方面的科技感或许很难,而目前G7目前上市的最佳策略就是将价格定在20万~24万之间,通过价格策略与YU7、Model Y完全错开竞争,吸引价格敏感型年轻用户,以及迟迟等不到YU7交车的用户。这或许也是G7把发布会选在YU7之后的原因,让它有充足时间来调整上市策略。
考虑到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弱对比,小鹏G7起售价将会至少有2万-3万的空间,甚至达到20万这一区间,这足以拉平竞争起跑线。
另外YU7的成功或许能给小鹏一些启示,如何真正地在产品层面区域去与特斯拉竞争:只是在PVA上做到与特斯拉相当显然难以抹平品牌效应对用户的影响,只有在用户体验、造型、看得见的性能全方面超越,同时售价还能更低,在上市时就能给予用户“超值感”和激发用户购买欲,或许才能一炮而红。
作为中国新势力中死磕技术的代表性企业,G7的上市是小鹏今年重磅的产品之一。如果喜欢技术、科技,不妨认真地去体验一下这款的产品。
相关车系
推荐
智界R7智驾与主动安全优势依然明显,不惧小米YU7挑战!
车视头条比亚迪海鸥累计销量超100万辆,加推自在版本,售价7.88万元
车辙瑞虎8L长虹版 & 瑞虎8 PLUS乘风版双车闪耀上市
车辙瑞虎8L长虹版 & 瑞虎8 PLUS乘风版双车上市
车辙携手共建“厂中厂”, 宁德时代电池在问界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新车新技术GT【车视头条】2025款钇为3试驾:以“越级哲学”重塑纯电A0车体验
车视头条一天入账超600亿,雷军把汽车人整不会了
汽车商业评论汽车反内卷可能已经不缺法律
汽车商业评论3生万象“钛”未来 方程豹钛3媒体试驾品鉴会长春站开启
侯车市又一名特斯拉核心高管被解雇
汽车商业评论公益先锋李贵发与一汽奥迪:爱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有事郝说方程豹钛3媒体试驾品鉴会长春站开启 智享科技出行新体验
车印记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