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小米YU7营销剑走偏锋,热度能持续多久?
2025-07-02 09:14 5866次阅读

禾颜阅车

禾颜阅车是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专注深度解读汽车品牌、战略、市场、产品及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文化脉络,致力于以跨界视角观察并研究汽车行业,力争成为**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导语:小米YU7热销并不出人意料,但是能够在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虽然小米汽车的大定在定义上和其他品牌的大定有所不同,但是小米YU7抓住流量是不争的事实。小米YU7的强势出击,让本来已不平静的汽车江湖变得更加动荡。】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汽车圈最懂营销的车企非小米汽车莫属,每款新车上市都能抓住泼天的流量。

6月26日,预热了很久的小米YU7正式公布了售价:25.35万元的起售价格。由于这个价格低于业内普遍的预期,因此新车上市三分钟后,小米YU7宣布订单量破20万,一小时后,大定订单来到了28.9万台。作为小米YU7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今年前五个月销量达到12.78万辆。这约等于小米YU7一个小时卖掉了特斯拉Model Y一年的销量。


小米YU7是洪水猛兽吗?

作为YU7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乐道L60、极氪7X等如临大敌。不过,一时半会,小米YU7对这些车型而言还未能形成洪水猛兽。

首先,小米汽车产能不足。当前,小米汽车主要是由年产能为15万辆的北京一期工厂来生产,而且这个工厂主要用来生产小米SU7。小米YU7主要将由同样规划产能为15万辆的二期工厂来生产,而这个工厂将在今年7月份投产。如果再算上前期的产能爬坡,对于锁单比较慢的用户来说,甚至可能要等待一年左右。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仅面临着为了一款车型等上那么长时间,还要留意国内电动车补贴政策变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小米YU7 的订单中可能还有一部分的黄牛下单。黄牛订车无非就是希望把这款车转手赚差价。那么对于黄牛来说,等到明年小米汽车产能彻底释放之后,黄牛的单还能否顺利出售,是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些平台上所挂的订单无法顺利转让,就意味着这部分大定甚至锁单客户最后可能会反悔。

从产品力来看,小米YU7是一个实力非常均衡的选手:令人眼前一亮的造型、全系标配的800V高压平台、CLTC工况下最高续航里程达到835公里、顶配车型仅需3.23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算力达到700TOPS的英伟达Thor芯片以及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等等。这些配置叠加在一起,让小米YU7的定价看上去还算不错。

不过,对于特斯拉、蔚来、小鹏、极氪以及鸿蒙智行这些主要竞争对手来说,小米YU7并没有产品力方面代际上的优势。对于国内主流车企来说,要想打造这样的配置并非完全不可企及。此外,各个品牌和各个车型都有自己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独到之处。特斯拉的FSD、乐道背靠整个蔚来的换电体系以及蔚来的客户服务水准、得到吉利体系赋能的极氪,持续深挖自己擅长的领域。


小米YU7威力在哪?

小米YU7的成功,其实值得国内每一家车企都从中吸取经验。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 的成功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小米YU7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在营销层面,小米汽车做到了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在整个舆论传播上都收获到了大量关注的目光,并将其中不少的比例转化为了销量。其实,相比于其他新势力车企,小米汽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背后庞大的小米粉丝给了小米汽车带来的大量的潜在客户。几千万的粉丝群体,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转换率,都能够成为小米汽车量产初期最坚定的支持群体。而国内大部分车企,之前一直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可能今后,各大车企要看看如何提升自己的客户粘性。


还有一个值得国内厂商学习的就是小米汽车在技术路线上并不激进。小米YU7在产品力上是一台很均衡的车型,但是在智舱、智驾以及三电系统这些核心技术上,小米YU7并没有展示出划时代的产品力。但在外观造型以及很多实用细节上,小米YU7却有着很多奇思妙想。不得不说,雷军这个产品经理的角色,比国内大部分传统汽车人做得好很多。


小米YU7的热效应能蔓延到海外吗?

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小米YU7这个对手肯定是个不小的麻烦。基于现有的车型,如何拿出有效对策来稳固自己的销量基本盘,是各个品牌营销团队最近两天的头等大事。但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小米YU7的热卖肯定是一个好事。

小米YU7将拉动更多内需消费,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而购车本身就是国内绝大多数家庭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消费,而且购车之后催生出来的诸如自驾游以及二手车置换等,都能够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所以,在国内消费意愿普遍不强的情况下,有一款汽车能够让大家趋之若鹜去争相购买,肯定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现在的小米汽车无疑处在各方的聚光灯下,各种小问题都有可能演化为一场舆论公关危机。之前雷军也因为SU7而经历过不小的舆论公关危机。其实不仅小米,特斯拉也曾经因为所谓的“制动失灵”而好几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未来,小米汽车和国内其他车企一样,应该也会进军海外市场。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海外市场没有了国内那么多的“米粉”,如何去说服全球用户来购买小米汽车并不容易。尤其是和保时捷Taycan和法拉利Purosangue接近的外观,会否在海外媒体上引发铺天盖地的评论,也将是小米汽车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如何利用国内市场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打造的体系能力,为出海做好准备,是小米汽车下一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


点评

毫无疑问,YU7对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小米汽车的竞争对手,可能要开始真正去重视小米汽车的策略。如何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可能远比产品力的划时代突破来得更加重要。而反观小米汽车,在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之后,接下来肯定会被各方拿放大镜来检视。尤其是当其交付量快速攀升之后,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小米和其他品牌之间的攻防也会更加激烈。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的一场好戏或将隆重登场。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行业解读 # 特斯拉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