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口价取消?比亚迪突然叫停“价格战”,车市内卷真该结束了
2025-07-04 16:08 3351次阅读

车之养护

专注于汽车行业,每天更新汽车**,与你分享汽车各品牌的看点 修改信息

对于国内新能源车行业而言,7月1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日,作为国内新能源的总龙头,比亚迪宣布从25年7月1日起将全面取消限时“一口价”,最高5.3万元的补贴戛然而止,此举让正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措手不及,而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一动作看似简单的销售策略调整,但背后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变革。


价格战的代价:

过去两年,以比亚迪为首的车企通过激进的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一时间不少车企都陷入了惨烈的竞争环境,进入2024年,比亚迪更是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发起了多轮促销,旗下热门车型如秦PLUS DM-i杀入9万元区间,而海豹07 DM-i智驾版降价5.3万元,大幅降价带来了短期销量的激增,不过背后的隐患开始逐渐显现。


比亚迪在全产业链的优势下继续实现销量和营收的快速攀升,但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却出现了利润率崩塌,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跌至3.9%的历史冰点,部分新势力车企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同时零部件供应商也并不好受,为配合主机厂压价,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偷工减料,这也为产品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价格战叫停的背后:
2025年5月底,工信部与中汽协联合发文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并强调“没有赢家”。随后20余家车企统一将供应商账期延长至60天,试图修复产业链生态,比亚迪此前通过行业的强势地位,将压力给到上游零部件车企,此次政策公布后,比亚迪也被迫跟随。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战不仅在国内蔓延,更引发了一系列贸易反制,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碳关税,背后正是由于过度低价所引发。而在东南亚一些地区,比亚迪虽然采用了差异化定价,元PLUS等车型在泰国售价高于国内120%,但在价格战影响下品牌的溢价能力也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目前比亚迪正值技术转型关键期,当前比亚迪内部也正在加速研发投入的提升,一味打价格战势必会影响车企的利润,从而反向影响创新。


从价格战到价值重构:

目前比亚迪主打“智驾平权”就是好的转型思路,2025年比亚迪推出了21款智驾车型,将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中,后期比亚迪可坚持用“智驾平权”取代“价格内卷”。另一方面,当前比亚迪拥有3800座超充站,这与比亚迪的销售体量相比相差较大,比亚迪后期可通过超充站的建设增强用户体验,进一步促进消费者从为“低价买单”转向为“体验付费”。


行业转折点下的希望

虽然叫停价格战对于企业和行业发展都较为有利,但短期内,消费者对降价的预期已形成惯性,大部分购车者仍等待优惠,叫停后短期可能出现销量上的下滑,但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回归理性竞争后将迎来新阶段。当车企利润从“压榨供应链”转向“技术创新溢价”后,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健康化发展,各类提升产品力的硬科技突破才有可持续支撑。


另一方面,在摆脱“低价倾销”标签后,中国电动车才有望真正复刻华为、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升级路径,实现技术出海。对于消费者而言,经过一段阵痛期后,消费者终将意识到,“价格适中”比“绝对低价”更重要,过度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而适度利润空间才能保障品质与服务。


总结:

比亚迪2025年的销售目标是550万辆,但目前的完成率仅32%,这也代表着以规模换增长的逻辑已然失效,同时在欧洲碳关税与国内产能过剩双重挤压下,低水平内卷终将被高价值竞争取代。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质,从来不是比谁更便宜,而是比谁更能用技术创新重塑用户体验。若更多车企能顺势转向技术、服务与生态的立体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 比亚迪 # 海豹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