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应该先有车,还是先有车标?享界给了一个浪漫的回答
2025-07-11 10:12 1.2万次阅读

高动能

汽车类图文、短视频内容创作自媒体,专注于汽车、科技和文化的传播。

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品牌体验官沈腾向余承东发出了灵魂拷问:“咱们享界为什么先有车,后有车标呢?是当初忘了么?”这个问题精准戳中了我们的好奇心,在社交网络上如同“催化剂”一般 ,连同享界STELATO的全新车标一起直冲热搜。

01.jpg

如果沈腾问的是“应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可以归类为哲学问题。但“先有车,还是先有车标?”这是一个流程问题,能将旗下首款产品成功卖爆的享界难道真的会出这样的‘问题’?余承东回答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挺尴尬的呀……。”

02.jpg

沈腾之所以会如此“发难”,源于主持人向他先前的一个提问:“沈腾,你觉得享界的车标怎么样,好看么?”沈腾的回答是两个“好”,一个是设计者的审美“好”,可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浑然天成的璀璨光芒。另一个是决策者的眼光“好”,能从众多设计方案中精准地挑选出最优质、最具代表性的视觉方案。

03.jpg

作为品牌体验官,沈腾的高情商回答有理有据、滴水不漏,但他不知道的是享界全新LOGO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最初计划采用统一的品牌标识。然而,根据相关部委的要求,五大子品牌的“商标权”需回归至各造车企业。众所周知,品牌LOGO主要分为图形与文字两类。因此,享界S9自上市以来,一直将STELATO的英文标识悬挂在车头、体验中心门头以及各类PPT展示中,从功能性和简洁性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无不妥。只是相较于其它“四界”,其缺少了一定的个性化表达。

04.jpg

正因如此,自享界S9推出以来,“换标”成为了购车用户群体中热议的高频词汇,社交平台上还曾掀起一场‘换标总动员’活动,众多用户纷纷表示希望拥有一款更符合心意的车标。

我曾在相关平台上留意过关于享界“换标”的用户讨论。有人提出“希望新的车标有高级感别太冷冰冰” ,也有人说:“新车标能不能带点咱们自己的文化味儿,要一眼能认出是中国设计。”从平台帖子的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用户对新车标的热切期盼。

05.jpg

起初,我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因为产品可以共创,产品经理收集用户痛点反哺汽车设计,用户需要什么品牌就做什么,是造车企业通过产品连接用户的“双向奔赴”。而Logo标识则代表着品牌的愿景和意志,即便企业闭门设计也挑不出毛病。

然而,享界不仅敏锐捕捉到了用户的诉求,更对那些“在线求标”的用户盛情以待。当硬朗的六边形轮廓出现在余承东身后的大屏幕上,当一枚小小的车标穿越屏幕抵达用户手中,我不仅看到了享界全新品牌Logo的诞生,还看到了品牌对用户呼声的行动回应。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享界对车主的态度——车主不是“已交付列表”中一行行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真正的产品合伙人。

06.jpg

全新享界车标, 以六边形为骨架,延续了鸿蒙智行的家族基因,并通过白银比例与 G3 曲率重构视觉节奏,让硬朗轮廓蕴含东方特有的“留白” 意境。中心的双层设计,上层星芒向外舒展,下层采用微米级电铸工艺,近三千圈细密纹理在金属上凝练成“见光不见纹”质感。在光影流动中,锐利而克制,高级且带有国风设计哲学。

07.jpg

设计师巧妙融合了品牌DNA并将用户对车标的文字化需求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语言,使品牌价值与用户审美达成共鸣。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无解难题。而“先有车还是先有车标”,享界却有一个浪漫的回答。我和很多车企负责人探讨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势力车企往往比老牌车企更会卖车?

08.jpg

其实答案就藏在车企的行动逻辑中。这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品牌下沉”,其实“下沉”二字一出口,就已经输了一半。因为在部分车企的传统思维中,品牌与用户之间存在着跨层,而并非将两者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我们常常强调要实现品牌与用户的直连,但“直连”的真正含义并非仅仅是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在“你有需求”和“我来解决”之间实现无缝对接。能做到这一点,其实远比车企老板在镜头前帮用户开几次车门更接地气。

# 鸿蒙智行 # 享界S9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