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捷尼赛思退场、玛莎拉蒂待价而沽…超豪华品牌正在被“抛弃”?
2025-07-15 16:16 6424次阅读

功夫汽车

汽车类头部新媒体,新榜排名前30强;各大平台优质原创内容提供商;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酷暑7月,但一股寒风仍在超豪华品牌中持续蔓延。

最近,迈凯伦集团宣布完成资本重组,由阿布扎比主权资本CYVN控股全面接手,并新设董事会试图“重启人生”;几乎同一时间,有媒体报道捷尼赛思中国的首席执行官朱江悄然离职——这已是该品牌近两年内的第三任CEO匆匆离场。

两个本应代表“性能”与“格调”巅峰的超豪华品牌,在这个炎夏却几乎同步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一个被接管自救,一个陷入组织崩塌、亏损累累的内耗泥潭。

事实上,自踏入2025以来,从退网、换帅到接盘、重组,多家超豪华品牌暴露出高度相似的困境:销量滑坡、品牌错位、资金告急、智能落伍。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品牌曾经仰赖的“高净值用户群体”,正在中国市场迅速流向本土新贵:理想、问界、极氪们不仅价格更接地气,在智能化体验上也远超传统豪华定义。

这场剧烈的“豪华感失效”背后,到底是它们的“性感叙事”不再足够满足消费者,还是整个时代已经变了,变得让曾经稳坐塔尖的那群玩家措手不及?

(1)迈凯伦“换血”,捷尼赛思“离场”

迈凯伦和捷尼赛思,一个来自英国超跑圈,一个出自韩国现代系,在品牌定位、用户画像和历史背景上看似毫无交集,但它们在2025年夏天爆出的两则新闻,却揭示出超豪华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面临的同一种结构性困境。

首先,迈凯伦的转折点发生在资本层面。

2024年底,这家以赛道基因和碳纤维工艺著称的英伦品牌陷入严重财务危机,不得不向阿布扎比国家主权基金CYVN敞开股权大门。

资本重组完成后,新一届董事会全面改组,甚至将旗下初创电动品牌Forseven与迈凯伦赛车业务一并整合。

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资本托底”,也是在产品端乏力、研发受限、智能化缺位的现实下,一次“只能靠输血”的自救。

紧接着,捷尼赛思的“失速”则更直接体现在市场与管理层面。

从2021年“第三次进入中国”以来,这个曾被现代集团寄予厚望的豪华品牌始终未能在BBA与新势力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销量连年徘徊在千辆级别,2024年甚至同比下滑15%;平均单车亏损超70万元,经销商系统近半退网,连“捷尼赛思之家”都接连关停。

就在今年6月底,首席执行官朱江宣布离任,成为两年内离开的第三位掌门人。这一切,让“再次退出中国”不再只是舆论传言,而是公司内部越来越真实的共识。

表面上看,迈凯伦与捷尼赛思似乎分别走上了两种路径,但深层共性却尤为一致。

例如产品上,迈凯伦电动化转型乏力,捷尼赛思智能配置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新时代用户对“豪华科技”的基本期待,尤其在中国市场都未建立起清晰心智;

同时,组织力与变革力不足,或许也是迈凯伦和捷尼赛思陷入困境的关键。

而这,也引出了更大的问题:还有多少超豪华品牌,正站在迈凯伦与捷尼赛思的同一轨道上?

(2)超豪华品牌集体遭遇“适配失灵”?

迈凯伦靠资本续命、捷尼赛思濒临三度出局,其实只是冰山一角。2025年以来,多家超豪华品牌正不同程度地陷入“产品失焦、市场脱轨、战略断层”的三重困境。

例如最近正被媒体曝光“品牌正从资产变成负债”的玛莎拉蒂。

2024年,玛莎拉蒂全球销量同比暴跌超50%,仅为1.13万辆,全年亏损突破2.6亿欧元,已成为Stellantis集团董事会最棘手的议题。

据媒体透露,集团虽多次对外否认出售传闻,但实际上玛莎拉蒂如今在Stellantis体系内已成“中不溜”的存在:既无法像法拉利那样靠顶级跑车撑起利润,又缺乏在中高端市场对抗BBA的体系战力。

加上曾经支撑销量的Ghibli,如今在用户认知中早已跌落至“轻奢边缘”,品牌价值不断下滑。新车节奏混乱、电动化转型步履维艰,连旗舰电动车GranTurismo EV也反响平平。

当然,传闻一旦Stellantis决定“断舍离”,最可能的接盘方,极有可能来自中国。毕竟前有阿斯顿马丁的例子,吉利低位入股、深度参与战略重组早已成为外界眼中的教科书式操作。

而放眼当下,渴望冲击品牌“天花板”的中国车企并不少:无论是手握沃尔沃、路特斯经验的吉利,还是急需顶级品牌加持“仰望”“方程豹”话语权的比亚迪,抑或是在欧洲攻城略地、急需高端资产做支点的奇瑞,都被视为“三叉戟”可能的候选人。

换句话说,一旦意大利不再想要玛莎拉蒂,中国不乏“改造它”的勇气与资源。

这也正是2025年这场超豪华品牌困局的内核所在:不是没有资源,不是没有故事,而是失去了时代节奏。

迈凯伦陷在燃油赛道与小众市场中,捷尼赛思迟迟未完成本土化适配,玛莎拉蒂卡在品牌调性与电动化转型之间举步维艰。

这些品牌,早年靠设计感、身份符号与进口光环占据用户心智,但在“技术平权”“智驾优先”“品牌认知碎片化”的今天,曾经的豪华叙事正在失效。

不过,个别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掉头换线”。

2025年6月底,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签约落地上海嘉定,明确提出“三位一体”的战略方向:本土研发、本土采购、本土质量控制。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研发部门的扩建,更标志着保时捷在华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移植式产品输出”走向“深耕式平台共建”。这无疑是保时捷对自身定位的一种“更新迭代”。

(3)功夫拍案

从捷尼赛思的人事动荡、渠道崩塌,到迈凯伦的资本换血,再到玛莎拉蒂可能易主的传闻,2025年这波“超豪华品牌失速潮”,远不是偶然。

它折射的是一个消费逻辑、技术逻辑、产业逻辑全面重构的时代正在席卷而来。

未来的金字塔尖,不再属于谁“更贵”,谁“更稀缺”,而是属于谁更懂用户、敢于重构、善于进化。

换句话说,真正的超豪华,不是“不变”,而是能随变而立。

# 玛莎拉蒂 # 迈凯伦 # GranTurismo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