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BBA,如同王冠上的明珠,凭借“三叉星”的尊贵光芒、“双肾格栅”的力量图腾和“四环”交叠的荣耀徽记,轻松坐拥豪华车市的金字塔尖。标识即地位,形象即豪华。
但时代悄然转变。引擎的轰鸣不再令人心跳,真正触动年轻一代的,是一句“你好”,一句“我懂你”。智能不再附庸于机械,而成为判断“高端”的新坐标。
BBA不再能靠雕花记忆赢得掌声,面对销量的下滑,它们必须放下傲慢与坚持,走出由经典堆砌出的舒适圈。
旧剧本,打不动新牌局。这场“妥协”般的战略投靠,不再刻在车标上,而是藏在每一次沉默识别、每一段无感驾驶里。对BBA而言,这不是转型,而是在“自知之明”中“重写自己”。
话语权让渡,还是理念改变?
曾几何时,德系三强是差异化的存在。它们以操控定义驾驶,以内饰标榜豪华,智能,只是选装项。
但随着本土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日趋成熟,购车用户的注意力正迅速转向体验层、智能层,甚至生态层。
2025年的今天,BBA正在悄悄改写下这样的故事。
从表层合作到共同攻坚,从功能接入到架构共建,从我给你留个“接口”到我们一起设计“下一代”。
至少,我们看到BBA表现出调整传统的意愿,重视中国声音,中国团队在本地化技术领域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合作模式正从流程到思维到操作层面进行深化调整。
以7月15日,宝马集团宣布与本土人工智能科技企业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为例,这听起来像一次“技术采购”或输出型合作。但从公开信息看,则更像是一次架构级的协同尝试,核心是二者将共同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专属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宝马与Momenta的合作,是联合研发AI大模型驱动的一体化架构,不再是传统的技术采购,而是系统级共建。背后折射出BBA在全球电动化战略的重估,也显现其对智能化与本土生态的重新理解。
所谓“话语权让渡”,其实是合作范式的演进——从德方主导、功能外包,转向平等协同、深度共建。品牌主控依然保留在文化、操控与安全等核心,但在座舱、语义、智驾路径等技术层,中国伙伴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共建者。
BBA意识到,赢得中国市场,不只靠Logo和机械,还要靠理解、适配和共建。这种协同,已从前端产品延伸至后端架构与服务体验,标志着技术路径已从“制定标准”走向“协同定义”。
当合作关系走向系统绑定,背后考验的不只是执行力,更是彼此之间的技术互信与生态承接力。于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场合作,是精准借力,还是技术倚赖?
借力打力,还是生态绑定?
早期,德系豪华品牌在华技术合作多为“接口式接入”——语音、导航、支付等功能按需外包、随用随换,合作浅、依赖弱。
但智能座舱、语义理解、辅助驾驶早已不是拼插件,而是拼系统协同与整车软硬整合。
这种浅层集成注定难以支撑真正的智能体验。于是,合作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宝马与第三方智驾公司合作,不是买一个算法,而是一起共建架构,打通感知、决策、控制的全链路逻辑;奔驰在MB.OS之外引入Flyme Auto,也意味着软件栈的重构正在本地展开;奥迪不仅引入华为乾崑智驾,还尝试开放开发平台,与中国科技企业共创生态内容。
从外包一个功能到共建一套系统,合作的重心正在下沉,协作方式正在进化。BBA与中国技术的关系,也正从工具层走向策略层,从买服务变成搭生态。
这,才是“绑定”的深层含义,不再是简单的“接口式”连接和可替换的功能外包,而是基于共同目标、深度融合的系统级协同与长期生态共建,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技术联姻”和战略共同体关系。
从合作深度和系统整合程度来看,尽管这更像是一次有意识的战略重塑,而非简单被动响应。但德系三强的未来,不再只是“参数赛跑”,而是“生态共谋”。谁的产品更懂用户、谁的体验更像一个数字世界入口、谁的系统更能持续进化,谁就拥有未来。
BBA们或许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中国市场,仅靠外部技术“打天下”是不够的。要想走得稳、卖得好,就必须和这个市场一起长出根须。这意味着不能只“卖车”,更要抢心智、强技术。
某种程度上,BBA或已意识到,要避免全球路径被边缘化,需要将中国由“交付终端”升级为关键的区域研发中心。
从宝马到奥迪、奔驰,BBA试图用战略级合作,重新建立自己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新身份”。
这可以看作是战略的清醒与更强的生态共振,而不是战术的退让。这种身份的重构,不只是对合作姿态的转变,更关乎未来竞争方式的再定义。
在智能化主导的新赛道上,只有技术引入还不够,能否在复杂系统中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是真正的考题。BBA走到这一步,路径已变,思路已改,但终局之战仍未开打。
真正比拼的,是底层能力是否足够扎实,能否在新环境下重构作战能力。调头转舵与身份重塑只是起点,更值得关注的,是BBA在深度融入中国技术生态后,能否将这种合作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战斗力?
德系三强,能否铸就核心竞争力?
尽管挑战重重,BBA深度拥抱中国技术的战略布局,有效回应了其是否会被市场淘汰的质疑,体现了较为明显的适应意愿。
然而,战略布局与技术合作的推进过程中,BBA能否真正放下身段、深度拥抱中国技术生态,是决定这三家老牌巨头能否展现出十足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为,新战场,不靠情怀,也不靠Logo,而是看技术底盘是否还稳、本土化适应能力能否跟上、品牌信任还能不能转化成身份认同。
宝马新世代iX3将在2026年国内量产,奔驰2027年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的规划已定,奥迪与华为合作首车落地、AUDI子品牌半年实现从概念到量产。这一系列动作说明,德系三强不再只是适应中国市场,而是开始以中国市场需求为起点,设计未来产品。
它们不再只是复制海外经验,而是被迫踏入中国智能生态的深水区。因为现实是,BBA在中国卖得不好了——高端市场被新势力蚕食,销量下滑已成常态。
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这场与本土科技力量的深度合作,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优雅的妥协”。
从架构共建到体验共创,它们不只是追求智能化升级,更是在拼“存在感”,试图换一种方式守住高端溢价。
其结果便是,当速度不再靠引擎定义,当豪华的边界不再靠内饰划线,什么叫高端,正在被重新编码。
然而,智能汽车时代,价值边界已被重塑。过去,豪华靠工程硬实力定价,如今,则更像一场智能体验赛,谁能先吸引用户、谁能持续刷新体验、谁能真正嵌入数字生态,才有机会赢得长期存在感和豪华溢价能力。
真正的比拼,是谁能率先跳出旧范式,不再执着于曾经的优势,而是重建自己在用户心中的新优势。
只有那些成功跳出传统思维桎梏,打造车新豪华的高端硬核,方才能在用户心中构建起全新价值认知,也才有能力续写属于智能时代的篇章。
那些用雕花打动人的,已难抵用智能征服人的新一代豪华。过去的高端汽车靠看得见的工艺,现在的高端品牌靠看不见的算法。
看不见的,成了筹码。
推荐
限时9.89万起!2026款哈弗大狗到底贵不贵?
车轱辘smart携手迪士尼中国拥抱郑州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带你清爽一“夏”
玩车专家哈弗大狗2026款限时9.89万起,前脸大改,更智能、更舒适,你会买吗?
My车轱辘吉利银河A7预售10.38万元起,油耗低至2L
买车家比亚迪携手“中国足球小将”,助力中国足球走向世界
智电车讯岚图双子星首搭华为乾崑智驾ADS4, 改写25万级辅助驾驶规则
车点滴阿勒泰爆火的背后:“老顽童”和他的悍途山猫钢铁守护15年
智电车讯智能灵动空间 场景随心切换!福特烈马新能源打造超强续航方盒子
星城汽车网盘点2025上半年最抢手的新车
星城汽车网“车圈红牛”星纪元ET位列15-30万中大型增程SUV销量TOP10
前车之键加长战对手,6座特斯拉Model Y L有无戏
汽车网评6月销冠阿维塔06实力领跑,7月购车不迷路
汽车之声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