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智驾“兜底战”,谁在真正为消费者托底?
2025-07-18 14:58 4417次阅读

汽车网评

汽车网评(www.qcwp.com)是国内第一专业汽车测试网,它能及时为广大消者提供汽车各方面的性能检测数据、油耗查询、故障码查询、最新的汽车**,加深车主对汽车有一个全新了解,帮助那些即将购车的消费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责任归属问题日益凸显。当系统介入驾驶,事故责任如何划分?维修与赔偿由谁承担?这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智驾车型的关键考量。车企推出的“兜底服务”,表面是保险承诺,实则是技术自信与用户责任边界的一次重要探索。当前各品牌策略差异显著,一场关于“责任”的暗战已然打响。


比亚迪:泊车场景的终身承诺直击痛点


比亚迪针对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型,做出了行业罕见的承诺。在时速不超过15公里的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事故,比亚迪提供终身全赔保障,涵盖维修费用及第三方损失,费用由厂家承担。这直接将用户对泊车场景这一高频且易出小事故痛点的焦虑彻底化解。



比亚迪方案的突破性在于其终身属性与厂商直接兜底的模式。它无需用户额外付费,也无须繁琐的保险流程,责任主体清晰明确,极大提升了用户使用智驾泊车功能的信心。尤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将泊车这个最贴近日常、最易引发纠纷的场景单独拎出承诺,务实且极具针对性。其下一步将高速领航纳入兜底的展望,也清晰指向了技术的持续进化方向。


鸿蒙智行:首年高速兜底构建高额保障


鸿蒙智行涵盖问界、智界、享界品牌,为部分车型提供提车首年内的高速智能驾驶功能事故兜底保障。保障额度根据车型定位划分层级,问界M5、M7及智界S7、R7 Pro最高保障300万元,问界M9、享界S9及智界R7 Ultra、Max则高达500万元。但用户需购买全险,理赔时优先使用商业险,且首年权益期结束后需自行付费延续。



鸿蒙智行的优势在于其依托华为技术生态所建立的高额保障体系。最高500万元的额度在当前市场极具竞争力,展现了其对高速领航功能安全性的高度自信。虽然首年期限和需购全险的要求稍显门槛,但其分车型设定额度、利用现有保险体系进行理赔的模式,体现了商业上的成熟考量。这为华为智选车用户提供了强有力,尤其是在关键高速场景下的心理安全保障。


小鹏 聚焦真空期创新场景化保险


小鹏汽车推出了独特的智驾补充保险方案。用户需每年支付239元购买专门的智驾险,其核心保障聚焦于接管真空期即系统NGP功能退出后的黄金5秒内发生的事故。这精准覆盖了人机交接这一责任模糊的高风险瞬间。



小鹏的创新之处在于敏锐捕捉并解决了智能驾驶体验中的一个关键痛点,系统退出后用户未能及时接管导致的事故。传统保险和车企兜底政策往往难以清晰界定此类事故责任。小鹏以极低的年费,针对这一特定高风险场景提供专项保障,体现了其用户思维和技术理解的深度。这种小而美的保险模式,为行业处理复杂人机共驾场景的责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特斯拉:责任明确归用户国内暂缺主动保障


与其他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并未为其FSD功能提供任何主动兜底保障。其官方立场明确将事故责任归于驾驶员,用户需完全依赖个人购买的传统车险进行理赔。尽管特斯拉在美国部分州推出过全自动驾驶责任险,但这项服务至今未覆盖中国市场,使得国内消费者处于保障真空状态。



特斯拉模式的实质是将智能驾驶系统的潜在风险几乎完全转嫁给用户,这不仅要求驾驶员对系统能力边界有超乎寻常的认知,更意味着一旦发生智驾相关事故,用户将独自承担所有法律纠纷与经济赔偿风险。在行业竞相以兜底服务构建用户信任的背景下,特斯拉这种零保障策略,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与心理负担。


汽车网评:智能驾驶的兜底承诺,正从营销筹码升级为技术军备竞赛的核心指标。敢于兜底的车企,本质是用真金白银为算法可靠性背书;而消费者获得的不仅是经济保障,更是对技术边界的清晰认知。当责任划分越发明朗,用户才敢真正松开方向盘,这场关于信任的竞赛,才刚刚拉开帷幕。

# 行业解读 # 鸿蒙智行 # 比亚迪 # 问界M9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