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长城汽车当下的「焦虑」,或许比想象中要更严重!
2025-07-22 19:36 3431次阅读

AUTO攻略

提供优质实用的购车指南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车**介绍国内外丰富多彩新鲜好玩的汽车**

最近一段时间的「车圈」可谓是热闹非凡,多位「车圈」大佬纷纷下场撕逼,引发广泛关注。

先是长城汽车魏建军「炮轰」『车圈恒大』事件;而在未来先行者大会,华为余承东的发言也是火力全开,狂暴输出,放飞自我,引发了诸多讨论;此外,还有小米汽车,尽管目前的销量火爆,但也被讽刺是「质量不行还能卖爆」;同时,奇瑞汽车前高管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吉利银河星耀8是「烂车一台」,一度引发了波澜;甚至上游供应商孔辉科技也打破沉默,公开发布长表示不想再被压榨……

这一系列事件接连不断,有那么一丝「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部「宫斗剧」。其中,长城魏建军对「车圈恒大」的评论,因其指向性和话题性,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今天我们不妨先来聊聊长城汽车魏建军所说的「车圈恒大」究竟是谁?为何要「炮轰」?近些年来长城汽车的表现和口碑又究竟如何?

「车圈恒大」究竟是谁?

事情源于5月23日,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放出了一个惊天言论:汽车产业中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暂时没有暴雷而已。此番言论一出犹如深水炸弹,迅速引爆舆论场。尽管未指明具体企业,但「恒大」二字在房地产领域引发的连锁反应仍让人心有余悸,网友纷纷揣测哪家车企可能面临类似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车圈恒大」发布后,比亚迪某高管在某社交平台连续发布三条动态,虽未正面回应,但疑似回怼车圈恒大言论,引发了网友无限联想:比亚迪是否是所谓的车圈恒大,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场隔空交锋无疑是将事件推向了高潮,也让公众不由自主地对比亚迪的经营状况产生了更多关注。

从车圈美谈,到恩断义绝

其实,此次「车圈恒大」事件,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虽然句句没提比亚迪,但似乎又句句不离比亚迪!

有意思的是,尽管两家车企目前「剑拔弩张」,可曾经也有着令人羡煞旁人「蜜月期」。当时间追溯到2018 年,那一年比亚迪将「魏」商标赠予长城,长城也回礼「登陆舰」商标。之后,随着2023年5月,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并指控比亚迪秦 PLUS DM-i 与宋 PLUS DM-i 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后。两家车企业自此开始反目成仇、恩断义绝,彻底决裂。

此次,不论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所说的「车圈恒大」是否就是比亚迪!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长城汽车的不少市场份额确实被比亚迪抢走了不少!

要知道,长城汽车曾经凭借精准的市场策略,在 2014 年果断砍掉轿车业务,全力聚焦 SUV 领域。通过主打性价比,成功打开了销量局面,其中「一代神车」哈弗 H6 在 2016 年单月销量超 8 万台,这一销量不仅创下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单月销量纪录,也使得哈弗H6在2016年累计销量达到580683辆,稳居中国SUV市场的头把交椅,而‌这一成绩至今在长城内部都未被超越。2021 年,长城汽车年销量达到 128 万,同比增长15.2%,连续六年突破百万销量并创历史新高,并且凭借在国产 SUV 和皮卡领域的强大统治力,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即便在车市萎缩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仍然在2021年营收1364亿元 净利润超67亿元,同比增长25.41%。

图源:长城汽车官网

反观 2021 年的比亚迪,全年销量仅 73 万,与长城差距明显。可就在 2022 年,比亚迪全面押注新能源,销量飙升至 186 万辆,一举反超长城。特别是从 2022 年 2 月开始,已经连续100多个月稳坐国产SUV销量冠军宝座的哈佛H6被比亚迪宋家族车型(包括混动与纯电车型)和特斯拉 Model Y 拉下马,至今未能重回销冠宝座。2022 年,长城举报信中提及的宋 Plus DM-i 与秦 Plus DM-i,分别为比亚迪贡献了 38.8 万与 18.8 万辆的销量,而哈弗 H6 的销量则从 2021 年的 37 万辆下滑至 25 万辆。

进入 2023 年,车市增长放缓,特斯拉和比亚迪先后发起价格攻势。特斯拉进行了好几轮降价,比亚迪也将宋 Pro DM-i 起售价降至 13.58 万元起,秦 DM-i 更是低于 10 万元,正式开启了「油电同价」的新时代‌。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长城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2024 年,比亚迪年销量维持了360万辆的目标‌,而根据长城汽车公告显示,长城汽车2024年销量约123.33万台,同比增加0.21%。但长城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90万辆,其完成率仅有64.91%,如此的市场表现仅为比亚迪的一半不到。

图源:长城汽车公告

当下比亚迪销量的大幅增长,严重冲击了长城的 SUV 市场,两者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愈发显著。面对来势汹汹、几乎难以阻挡的比亚迪,长城汽车为了守住自身市场份额,似乎不得不采取行动,对比亚迪发起攻击,试图通过舆论等手段,影响市场格局。

长城汽车当下的市场表现与口碑如何?

如果说销量下滑是表象,那长城汽车的深层问题其实是「品类聚焦」战略在新能源时代的失效。因为在过去十年,长城汽车通过精准的品类划分建立市场地位:哈弗主攻SUV,坦克聚焦硬派越野,欧拉瞄准女性用户,沙龙探索高端电动……但在新能源浪潮下,这种「细分市场精耕」反而成为转型的枷锁。

根据数据显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25.68万辆,同比下滑6.73%。其中,燃油车占比仍高达75.6%,新能源车型销量仅6.25万辆,渗透率不足25%,和行业主流的40%平均水平有所差距,核心品牌表现分化显著。其中,作为长城汽车的核心品牌,哈弗在2025 年一季度销量为14.45万辆,同比下降8.42%。主力车型创新不足,尽管哈弗大狗、H6、猛龙 PHEV、枭龙 MAX 等车型有一定销量,但整体增长乏力。例如,曾经的销量担当哈弗 H6,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再,难以重现往日辉煌,其市场份额被众多竞品不断瓜分。

而魏牌新能源5 月销量为 6161 辆,虽同比增长 115.27%,但整体销量基数依然较小。主要依靠蓝山和高山系列的支撑,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此外,长城汽车的利润大头坦克品牌,一季度销量为4.19万辆,同比下滑14.63%。而5月份其整体新车销售达到了20,900 辆,同比增长 2.82%,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缓慢的原因也是诱因可循地,毕竟硬派越野在本就受众不广的情况下,且自身品牌调性还过于强调硬核,同时伴随着越野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比亚迪方程豹豹 5 等竞品的出现,坦克品牌的市场份额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至于欧拉品牌,这个曾以「女性专属」定位快速出圈的品牌,真成就了那句:「成也『女性专属』,败也『女性专属』。毕竟「女性专属」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品牌形象,未能有效吸引更广泛的年轻用户群体,而因2022年「芯片减配」事件之后欧拉的口碑崩塌,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其2025年一季度销量仅6867辆,暴跌54.31%,5月份仅销售 1961 辆。

最后是长城皮卡方面,一直以来,长城皮卡可是王牌中的王牌,在国内市场的领导者地位难以撼动,目前已经连续27年销量第一,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77万辆。而在国内市场上,长城皮卡的市占率接近5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皮卡中就有一台是长城。可是目前长城皮卡在国内的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在5月份,长城皮卡销售新车 15,510 辆,同比增长 2.71%,增长缓慢,这是因为随着吉利雷达、比亚迪皮卡等竞争对手的加入,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而相较于销量的止步不前,长城汽车在口碑上同样投诉不断,据车质网数据,长城汽车旗下的多个品牌车型都存在被投诉的情况。欧拉好猫曾被爆出「芯片减配」问题,引发消费者对其诚信的质疑。此外,哈弗、WEY 等品牌车型也存在各种质量问题投诉,如车身生锈、变速箱故障、发动机抖动等,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对长城汽车的信任度。

上图是J.D. Power 2024 年中国客户服务指数(CSI)研究™。

而知名调研机构J.D. Power(国内称“君迪”)同样也发布了一份2024年质量报告,在三份榜单中,哈弗品牌持续垫底。其中在J.D. Power 2024 年中国客户服务指数(CSI)研究™中,哈弗的服务质量为行业倒数第二名;而在J.D. Power 2024 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大众市场品牌)从这份榜单中,哈弗品牌则排在整个行业的倒数第三,而最后一份榜单是J.D. Power 2024 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自主品牌)。从榜单中在整个中国车阵营中,哈弗品牌的100台车有245个故障,要远远高于中国车的216个综合标准,比奇瑞、吉利、传祺、长安的故障数都要多,排在整个榜单中的倒数第二。不得不说,这份榜单也让我们看到了哈弗品牌的另外一面。‌

上图是J.D. Power 2024 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大众市场品牌)

上图是J.D. Power 2024 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自主品牌)

长城汽车的未来出路在何方?

面对销量下滑、车型矩阵乏力、战略布局困境、舆论口碑负面缠身等多重挑战,长城汽车亟需找到破局之路。首先,在产品布局上,需要加快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推广,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上,需要打破对混动车型的过度依赖,重塑哈弗、欧拉等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其次,在战略层面,应重新审视高端化和海外市场战略,优化高端品牌定位,拓展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在舆论方面,长城汽车需要改变竞争策略,减少与竞争对手的恶性舆论纷争,将重心转移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通过实际行动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写在最后:

从「一代神车」哈弗H6到销量滑坡,到利润增长到转型迟缓,长城汽车的当下困境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中「船大难掉头」的典型缩影。魏建军的「炮轰」或许能短暂转移焦点,但要真正扭转颓势,需要的是对战略的彻底重构:停止多品牌内耗,集中资源攻坚核心技术,尤其是新能源技术,以「油电同价」策略抢占主流市场,同时修复因品控问题受损的口碑。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淘汰赛」中,消费者不会为「嘴硬」买单,只会为「好用和实惠」投票。

# 行业解读 # 哈弗 # 比亚迪 # 哈弗大狗 # 秦新能源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