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长城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的背后,三个历史最佳是如何炼成的?
2025-07-23 21:39 6823次阅读

燃擎频道Myautotime

**汽车自媒体前30强!

大浪淘沙,新能源的故事正是当下制造业最恢宏和吸睛的叙事,恢宏在于增长速度,吸睛则在于变数。

尽管这是一条厚雪长坡,却只能容得下有限的玩家。

面对历史性的机遇,牌桌上的玩家都有着不可抑制的参与热情和欲望,刻在骨子里的冒险精神蠢蠢欲动。在造车的牌桌上,有人看出了时运的意义,有人揣摩到了勇气的价值,有人提前下桌,有人则稳坐钓鱼台。

眼下,不管是新势力,还是造车巨头,要么忙着打怪升级,要么专注大象转身。要规模,还是求质量,正在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多数人彷徨,极少数笃定,中国汽车产业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规模与质量的范本,一个底线思维与长期主义的样板,一个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传奇。

现在可以肯定,长城汽车给出了一套精彩的参考答案。

这家成立于35年前的中国汽车企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一份令人瞩目的业绩快报宣告了其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第二季度营收达523.48亿元,同比增长7.78%,环比增长30.81%;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提升19.46%,环比增长161.91%,双双创下历史最佳单季度表现。与此同时,新车交付量达到31.3万辆,同比增长10.07%,新能源车型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1.3%。

原来,规模和质量之间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在一家车企做到双轨并行。而这,正好生动诠释了长城汽车长期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鼓足一口气,构建双轮驱动

不妨先对长城汽车第二季度业绩来一次解码——这份成绩因何而起?我们秉持直线思维,就从销量入手,透过繁杂的销售数据,试图看清本质。

首先,我们发现,长城汽车高端车型以及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有显著提升。

比如坦克品牌,环比增长46.9%,坦克300持续热销,带动品牌溢价能力增强;魏牌在高山8/9等新车型带动下,销量环比增长58.9%,同比大幅增长106.4%。

新能源车型则是亮点中的亮点,销量达9.79万辆,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56.4%,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约50%,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要知道,过去十数年,长城汽车深耕SUV/硬派越野市场,产品结构增加了技术路线转型的难度,同时也就意味着长城汽车基本不涉及B端出行市场。

在这一前提下,长城汽车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做到50%的含金量,可谓“成色十足”。

由此,长城汽车完全跳出了“增量不增利”的泥沼。

再看海外市场。

事实上,把时间线拉长到整个上半年,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贡献率高达35.4%。在这个庞大的全球化叙事架构下,长城汽车第二季度海外业绩非常值得关注。

2025年第二季度,长城汽车海外销量10.68万辆,非俄市场同比增长50%以上。目前,长城汽车已在海外拥有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和多家KD工厂,销售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渠道超1400家。

特别是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长城汽车通过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布局,有效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看,投资115亿元的巴西工厂一期已于2025年5月正式投产;新增了越南、塞内加尔KD组装厂;而泰国工厂等即将度过产能爬坡期。

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将达60万-65万辆,若单车净利润稳定在2.7万元,海外板块可贡献162亿-175亿元利润,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所以,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结论,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市场贡献显著,双管齐下,直接点亮了长城汽车第二季度业绩的“高光”。

下活一盘棋,立足高质量经营

在回答完这份成绩“因何而起”的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厘清“因何而生”的问题,即长城汽车第二季度业绩增长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在7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对长城汽车的专题报道中,可以找到答案。

彼时,该《报道》深入解析了长城汽车如何通过“长期主义”思维、核心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体系优化,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虽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重复报道内容,但可以以报道为事实依据,从产业发展“范本”角度,对长城汽车第二季度业绩完成二次解码。

首先从“面”上看。

有人分析,长城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的爆发,主要得益于公司进入全新产品周期。

比如,全新一代坦克300俨然中国硬派越野车型的标杆产品,第二代哈弗枭龙MAX则代表了公司在插电混动领域的技术突破,全新高山8/9系列则丰富了长城汽车在高端MPV市场的布局。这些新车型的推出,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需求,更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

诚然,这是事实。但长城汽车保持健康经营状态绝非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而在整个2024年,都是行业翘楚般的存在。只不过,今年第二季度尤其突出。

所以,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长城汽车提出的“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思维浮出水面,而这才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旨在强调,在销量增长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避免陷入恶性价格战。

当然,这种战略选择源于对汽车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明确表示: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必须具备造血能力,不盈利的企业走不远。

这种底线思维使长城汽车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几近完美地做到了“既卖得多,还卖得好”。

然而,“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或许是每一家车企的梦想,想到了和能不能做到,其实是两回事。

长城汽车之所以能够“想到就做到”,那是因为在“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长城汽车始终保持了“技术研发的长期高投入”。

造车,没有捷径可言。

过往35年,长城汽车就是中国汽车圈的“老实人”,践行了或许所有人都能想到的,但极少能够坚持一直做到的“过度投入”的生存哲学。

因而,长城汽车成为中国车企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仅2024年研发投入高达104亿元。目前,长城汽车拥有2.3万名工程师团队,平均每4名员工中就有1名是工程师。

营收好、销量高,背后的增速还十分可观,长城汽车交出的中期业绩快报可圈可点,三个历史最佳彰显出满满含金量。

坚持长期主义理念,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情,长城汽车不仅磨砺了过去,还赢在了当下,又把握住了未来。走在正确道路上的长城汽车,已经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收获期。

打好一张牌,长期主义见成效

——35岁不是简历的结束,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爆发,可能就在下一秒!

在长城汽车35周年态度短片《年方35》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掷地有声地说出这样的金句。

于是,我们看到了长城汽车在35岁之际迎来历史最佳第二季度。它给出的答案并非偶然,而是坚持“长期主义”结出的硕果。

所谓长期主义,指的是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为实现长期价值而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就是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情,这恰恰是长城汽车一直在坚持的。

在森林生态体系的作用下,长城汽车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二的,可以实现在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森林生态体系”涵盖了包括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氢能产业链等新能源领域:涵盖了包括低功耗大算力芯片、智能驾驶算法、车联网平台在内的智能化研发领域;涵盖了包括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发展路径,同时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而最终,长城汽车的“技术研发的长期高投入”,通过演进、升华形成了长城汽车独特的“长期主义”文化。

这种文化除了对技术研发的持续高投入之外,还包括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比如,长城汽车建成中国车企第一个安全试验室、自主品牌第一家综合性试验场,以及亚洲最大的独立安全试验室;还包括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日前正在实施的,广受关注的“35+计划”就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长城汽车第二季度业绩增长,不是撞大运,也不仅仅是遇上了一个全新产品周期,当“长期主义”文化渗透到长城汽车的品牌矩阵中去时,它找不到一个不能实现“量价齐升”的理由。

小结

这些年,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长城汽车一遍遍做着准备,以期用最稳健的姿态坦然面对,诚如魏总在《年方35》中所说,最好的年纪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在35岁之际,长城汽车迎来历史最佳第二季度,在营收、单季度净利润、销量表现上都卓越非凡,将最好的现在展现给广大用户。

当然,2025年第二季度已经成为过去,关于未来,长城汽车要解构的题型同样是公开、透明的。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深化技术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加强用户运营和品牌建设,持续推动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等等。

或许题型都一样,但答案真的不同。

正如《人民日报》评价的那样,长城汽车“为中国车企未来的发展走向提供示范”。

如同一次孤独的马拉松,不论是与其他民营车企的交替领先,还是出海故事的扬帆起航,长城汽车始终在自我的节奏里,在自我的破与立中,在规模与质量中,在底线思维和长期主义中,无畏奔跑,把最初梦想中模糊的影像变成触手可及的宏图。

# 行业解读 # 坦克 # 哈弗 # 哈弗枭龙MAX # 坦克300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