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的烟台是一个宝藏城市,有山、有海、有产业,蓬莱仙境、张裕葡萄酒、红富士苹果全国闻名,制造业实力也很牛。据烟台发改委新闻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5375.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344.67亿元,增长8.9%。
经济实力强离不开好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以北京现代为代表的一众韩资企业的贡献。烟台向来是中韩产业融合的前沿阵地,烟台至首尔的每日固定航班就有5班,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国最早的韩资汽车配套集群,更见证了韩系汽车品牌在华从 “规模扩张”到“技术深耕”的迭代。
作为扎根中国市场的韩系合资标杆,北京现代正以这座城市为起点,向全球输出“新质力”答案。2025 年是其“电动化转型”战略的新能源元年,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 SUV ELEXIO(EO)的全球标准验证活动,不仅是一款新车的“成人礼”,更像是一场对新能源汽车“真质时代”的宣言。
当新能源市场从概念炒作进入安全硬刚的深水区,消费者对 “看得见的参数”与“摸得着的品质” 愈发较真。在车点滴看来,这场以“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为内核的测试,是北京现代用公开、坦诚、自信的方式,向行业宣告“民生级” 纯电市场的底层价值逻辑——安全与售价无关,可信赖的品质是所有新老玩家都必须严守的造车底线。
01 价值过亿的透明测试就要公开,看全球标准如何落地中国
在北京现代烟台研究院的测试场,数百名专业媒体人见证的不仅是一场“秀”,更是一套“全球标准 + 中国定制”的验证体系的全景式曝光。这场被称为“价值过亿” 的测试本质上是北京现代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信任”的一次 “裸奔”。没有参数包装,只有实打实的碰撞、极端环境考验与耐久损耗。
不同于新势力的“本土特供”,ELEXIO 的测试体系根植于现代汽车 E-GMP 全球纯电架构,却又融入了“中国定制” 的细节。比如,在全球统一的碰撞标准(C-IASI、IIHS)之外,新增了针对中国复杂路况的“30 + 种魔鬼耐久路” 测试,包括碎石路、减速带等 “中国特色场景”;在- 30℃低温测试中,不仅验证启动性能,更模拟北方用户“边加热边充电”的真实需求,这比行业普遍的“-20℃启动测试”严苛了不止一个等级。
活动现场,“三大碰撞+五大科目十项测试” 的全维度考核堪称 “新能源安全百科全书”。25% 偏置碰撞(模拟现实中 30% 以上的小角度事故)、侧面碰撞(针对车身薄弱部位)、翻滚碰撞(极端场景生存性),直接撕开车身结构的 “真面目”;而 180km/h 高速环道测试(验证稳定性与静谧性)、12 级横风挑战(模拟沿海强风路况)、-7℃连续行驶 9 小时(超越行业续航衰减标准),则将日常用车的极端场景提前暴露在聚光灯下。
这种犹如“公开处刑”式的测试,是北京现代对行业业已存在的“信任赤字” 的直接回应。众所周知,出于各种不能言说的利益考虑,新能源市场上大大小小各种测试多如牛毛,充斥着“实验室数据”与“实际体验”的落差,公众的质疑也是合情合理。“让媒体亲眼见证、让数据自己说话” 是一个硬核的破局方式。
02 从数据到体验,ELEXIO 的 超预期产品力真相大白
测试数据不会说谎。当 180km/h 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仅 64.8dB(相当于图书馆交谈音量),当 - 30℃低温下电池仍能正常充电启动,当 36 米的制动距离比同级竞品缩短近 1 个车身长度,ELEXIO 的 “新质力” 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量化、可感知的细节呈现。
安全是纯电车的第一要义,车身结构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ELEXIO 的“360°Safety 车身” 用 77.5% 高强度钢(其中 52% 为超高强度钢)构筑了金钟罩,A 柱采用 5 层复合结构(含双层 1500MPa 热成型钢);B 柱同样以 1500MPa 钢材强化,地板则用 “八横七纵” 梁结构将电池包牢牢包裹。在 25% 偏置碰撞中这种设计让乘员舱入侵量减少 40%。
主动安全的 “预判力” 同样亮眼。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在低摩擦路面(冰雪、湿滑)响应速度提升 75%,RSC 再生制动稳定系统让冰雪路面 70-0km/h 制动距离控制在 49.7 米;即便是 “钟摆测试” 这种极端操控场景,车辆也能保持“纹丝不动”的稳定姿态。
新能源汽车的痛点恰恰是 ELEXIO 的 秀场。在低温实验室里,-7℃环境下续航衰减率仅 39%(优于国标 40% 的平均水平),-20℃时空调 60 秒内出风温度达 20℃以上;在低摩擦路面,即便遭遇 “冰面钟摆”,车辆仍能保持精准转向。优异成绩的背后是 MDPS 转向系统的 300 次调校、热泵空调的全域热管理,以及电池预加热策略的 “毫米级” 控制。
ELEXIO三电系统的冗余设计更显功底。电量 0% 时仍能续航 20-30 公里(应急逃生保障),双电机 230KW 功率确保高速再加速能力,而 120 万公里的耐久测试(相当于普通用户 10 年用车强度),则从源头杜绝了 “三电衰减焦虑”。
除了硬核性能,ELEXIO 的巧思藏在日常用车的细节里:27 英寸 4K 超薄屏在逆光下仍清晰可见,赛博之眼前景显示将导航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不遮挡视线);双无线充电、29 处储物空间(含后排抽屉、双向翻转杯架)解决 “车内凌乱” 痛点;而摩斯矩阵大灯(128 个 LED)与星辰尾灯的设计,既满足美学需求,又通过 20 米宽幅照明提升夜间安全性。
03 不止于一款车,北京现代的新质力改写行业规则
这场测试的意义早已超越“验证一款车”的范畴。当北京现代同步发布《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呼吁全行业“以高于标准的安全对待每一辆民生级电动车”时,其野心显然是成为新能源“真质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白皮书直指行业痛点:10-15 万级纯电市场作为“民生主流”,却常被“最低标准合规”绑架。车企将成本倾斜给大屏、智驾等“显性配置”,却在车身钢材强度、电池防护等“隐性安全”上缩水。北京现代则用数据反驳:77.5% 高强度钢、八横七纵地板结构、300 次悬架调校,这些看不见的投入才是安全的基石。
北京现代这种反内卷的逻辑源于其慢造车的理念。依托58 年造车经验和23 年本土化研发,让北京现代拒绝“快餐式造车”。正如测试中“车门 10 万+次开合”、“5000 + 小时腐蚀测试” 的严苛,本质是用“笨办法”换用户的“安心感”。电车本质上是车,而不是电子产品,没有安全和品质托底,一切的智能体验都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幻境。慢不一定不好,快未必就能赢。
作为合资品牌,北京现代的优势在于“全球资源 + 本土洞察”的融合:E-GMP 架构是全球技术基底,而中国团队针对减速带、低温续航等场景的“特调(如减震器 300 次中国路况优化),则让“全球标准”真正落地。这种“双向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延伸到服务 。450+服务网点、兼容 99% 运营商充电桩,解决用户补能焦虑。
2025 年作为“新能源元年”,ELEXIO 只是开始。按照规划,未来 3 年北京现代将推出 5 款以上纯电车型,覆盖10-30 万市场,而 “全球标准 + 中国定制” 的逻辑将成为其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方法论。
写在最后:
北京现代这场全球标准验证活动,与其说是对 ELEXIO 的考试,不如说是对行业的一次 警醒。在 10-15 万级这个“最大公约数”市场,真正的竞争不该是参数表上的数字博弈,而应是对 “生命安全” 的敬畏与投入。少谈一些“遥遥领先”,多做一点“踏实本分”的事,对消费者、对市场、对行业未来有利无弊。
推荐
豪华纯电价值之选 35.3万元起 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开启预售
BigDriver7月份纯电大尺寸SUV,你最钟意哪一款?
百姓评车比亚迪携手“中国足球小将”征战2034杯
车界江湖中国汽车驰骋英国市场 :实力彰显下的挑战与韧性
车界江湖一汽奥迪 Q6L e-tron:德国精工打底 + 华为智慧加持,就是这么能打
车界江湖得人心者得车市,星途以高价值脱离低质量内卷,高端化势在必成
车界江湖大空间方盒子闯入七万级,宝骏悦也Plus 2026款昆明车展上市
车哆哩厚道的魏建军为何要与贾跃亭合作造车?
马拉车市竞争白热化的增程车市场,合资巨头抢食的修罗场!
百姓评车续保费用下降20%,问界智能安全“红利”看得见!
车界江湖上市三个月完成万辆交付,萤火虫要成为蔚来的爆款车?
车快评预算10多万?要高颜值高配置,闭眼入比亚迪海狮06就对了
车哆哩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