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初次体验创维微巴有感
2025-07-29 19:48 7626次阅读

EV视界

EV视界—新能源汽车普及者。

早在2023年10月,“九部委”就联合印发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鼓励发展微循环公交服务,根据客流需求应用小型化公交车辆。而在此之后,微循环公交随着城市与交通规划的不断发展,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东拼西凑,到现如今的几乎全部个性化定制。现如今,微循环公交的发展再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智能网联化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绕不开的话题,网约微巴甚至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小编在近日就对即将发布的创维微巴进行了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款极具特点的全新产品。

全面乘用车化的设计 告别传统微巴的呆板印象

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创维微巴与过往的微巴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款车型拥有低风阻悬浮式车顶,与传统微巴产品高耸的车顶、圆润车身有着极大的风格差异,而创维微巴行星环抱的前脸和车尾则有效增强了车辆的科技感,尤其在夜晚点亮将会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让人过目不忘。

创维微巴的车内同样进行了全面的乘用车化打造,该车型的驾驶位采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设计理念,大尺寸液晶仪表、12.8英寸中控大屏自研车机硬件配合SKYLINK OS系统,可以支持软件的定制安装,整体显得科技感十足。

而在乘员舱部分,该车型采用了多模态交互屏,可支持语音、触控交互,并可根据需求定制宣传或者设置天气、到站播报等,增强运营吸引力和服务体验感。而且其还采用了柔光LED氛围灯带、贯穿式顶棚以及浅色系座椅,营造了舒适的家居风格,堪称移动的大平层。

打造最适合的产品 告别传统微巴的各种局限性

作为很多地区“最后一公里”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微巴肩负着各式各样的使命。而创维微巴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了充分改进,其采用了双叉臂+空气悬架并进行了专业调教,而一阶踏步低地板,踏步高度小于340mm,让乘客上下车变得更加方便。

而该车型的乘员舱部分可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峰值客流状态下平地板区超5.1㎡,最大载荷人数19人,与5.9米微巴一致;而平时客流状态下最大座位数12+1座,同级车辆座位最多,仅比5.9米微巴少1座。

为了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创维微巴采用了动力效率高达97.2%的集成EDU驱动,再加上其配备的ESC车身稳定系统、EPB电子自动驻车、油门防误踩、陡坡缓降、防溜坡系统以及AI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风险等配置,可助力企业高效服务,强化公共交通运营的效率和复杂路况适应性。

全面拥抱互联网 让微巴车型变得更加智能

创维微巴采用了线控底盘技术,配合底置电池设计,并拥有“三申设备+车内空调”集成一体智能热管理系统以及乘用车级电池安全策略的高强度电池舱叠加自研BMS系统等行业内顶尖的技术赋能,让其在同级车辆当中科技感爆棚。

而且,通过智能化架构,创维微巴拥有L4级智驾无缝升级的优势,未来将帮助公交企业获得更多的未来主动权。可实现网约软件无缝对接;一键打公交随叫随到;按需运营减少无效空驶;适配更多场景支持更多定制;园区循环、社区出行、景区接驳、校园通勤等;微运营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方案。

结语:

众所周知,公交微循环已从单纯的“接驳工具”进化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不仅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梗阻,更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场景化的创新,重构公共交通的价值链条。创维微巴的出现充分融合了创维汽车在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技术积累,标志着创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也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智能化变革。创维微巴既可以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功能性需求,又可以通过“轿车级驾乘质感” 激活细分市场,以“更懂乘客体验的公交车”推动整个行业从 “基础代步工具” 向 “品质出行方案” 升级。

# 行业解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