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30万+纯电SUV注定小众?理想i8正式上市,能否打破“销量魔咒”?
2025-07-30 10:46 4030次阅读

车域无疆

汽车之家说客超级评论员。秉承客观、科学的立场,以数据说话,坚持打造原创高质量汽车自媒体。想更深入地了解汽车,从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域无疆》开始!

今天晚上,理想i8的正式登场,掀开了理想汽车纯电转型的关键一页。这款定位于32.18万至36.98万元区间的大六座纯电SUV,不仅承载着品牌在纯电市场建立话语权的使命,更直面中国新能源车市一个心照不宣的难题:定价超30万的纯电动车,至今难出“爆款”。


从产品力来看,i8延续了理想对家庭使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它虽然车长仅5085毫米,短于L9,却通过纯电平台的空间优化实现了“八大于九”的乘坐体验,第三排座椅坐垫高度达到333毫米,腿部可伸入二排座椅下方,显著改善了传统三排SUV的“小板凳”问题。后备厢即便在第三排启用状态下仍可容纳5个登机箱,放倒座椅后进深可达1.8米,实用性向MPV看齐。




在用户最关心的续航和补能方面,i8搭载97.8千瓦时电池包,CLTC续航720公里,实测高速续航超500公里,能耗控制在14.8千瓦时/百公里。其核心突破在于5C超充能力——配合理想自建超充网络(截至7月15日已突破2878座,含959座高速站),实现了“充电10分钟,补能500公里”的高效体验。这套被理想称为“九纵九横”的高速补能体系,尤其瞄准了家庭用户节假日长途出行的痛点,甚至专为理想车主在高速服务区预留充电桩,大幅缓解排队焦虑。


然而,i8的突围之路并不轻松。理想汽车正面临创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24%,更遭遇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增程车型在政策收紧与问界等竞品夹击下显露疲态。曾被寄予厚望的首款纯电MPV MEGA年销仅1.1万辆,印证了50万以上市场的局限性。因此,i8的成败已不仅是销量问题,更关乎理想纯电路线的“生存合法性”。



更棘手的是,i8所处的30万以上纯电SUV本身是个容量有限的战场——2024年该细分市场全年销量不足15万辆。而它面临的竞品个个实力不俗:乐道L90在BaaS方案下起售价仅19.39万元,以超高性价比和可换电能力发起攻势;问界M8 EV预售价37.8万元起,6月销量已突破2.1万辆,稳居40万级SUV销冠;特斯拉Model Y加长版虽尚未公布售价,但品牌光环与FSD智驾系统自带号召力。




夹在中间的i8,既要说服理想原有72%因增程技术买单的用户接受纯电,又要化解市场对其“子弹头”前脸(被调侃为“跑车脸的MPV”)的审美质疑。


业内对i8的销量预测呈现两极分化。悲观派认为其月销将在4000-6000辆区间,低于乐道L90,核心掣肘在于高定价与小众定位;乐观派则预判2026年春节返乡潮后,超充网络优势充分显现,月销或有机会破万。相对现实的共识是:年销3.6万至6万辆(月均3000-5000台),拿下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30%份额,已属成功。

理想真正的底牌可能在于尚未亮相的i6。这款采用磷酸铁锂+后驱的车型定价或将下探25万元区间,计划9月上市,承担纯电走量的重任。i8的核心使命实则是为理想纯电产品线树立高端锚点,避免后续车型陷入性价比血战。


写在最后

所谓“30万魔咒”,本质上是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能否建立技术自信与品牌溢价的双重考验。特斯拉Model Y的成功已证明,足够颠覆的产品力能让消费者甘愿支付溢价。理想i8的价值在于,它正推动行业竞争逻辑从“堆砌配置”转向“定义需求”——当补能效率比续航数字更具说服力,对家庭场景的理解比配置清单更深入人心,中国品牌才有机会在高端市场真正撕开裂口。对此,你又怎么看?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新车上市 # 鸿蒙智行 # 特斯拉 # 问界M8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