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奕派独立就是东风的背水一战?
2025-07-31 16:52 8431次阅读

汽车品评

对汽车进行品鉴和评价,做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全媒体**发布平台。

图片


文 字 | 陈飞翔

设 计 | 胡   旭


场形势变了,战斗队形就要变。

6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成立大会,其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央企重组计划搁浅之后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奕派的战略意义显然更加重大。

从一个事后看客的角度出发,东风奕派的独立运营的这一步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毕竟隔壁“新长安”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也将作为一家新央企,与东风汽车来一波正面较量,要知道当初对于东风重组长安,市场也是有不少异议的声音的。


图片


据了解,东风计划将奕派剥离为独立运营的科技公司,奕派也成为了东风汽车旗下继岚图、猛士后第三家单飞的新能源子品牌,而奕派科技按计划也将把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纳入囊中,这个成立于2023年11月的年轻品牌将作为东风汽车的新能源核心品牌再次出发。

东风转型 下半场的背水一战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充斥着白热化的紧张气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上,东风汽车也不得不加快推动自主乘用车品牌的发展以抵御市场和竞争对手给的重重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累计销量达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大关,达到了50.16%。但很显然,东风汽车并没有如预期般那么熟练掌握市场的节奏。


图片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东风集团累积汽车销量为82万辆,同比下降约14.7%。但值得注意的是,东风集团新能源车销量为20万辆,同比增长约33.0%,看似新能源销量增量正在迅速膨胀,但在市场大环境之下,这样的新能源成绩其实也并不算特别出色。

如今东风汽车,这个中国汽车老牌央企也将直面市场淘汰赛的“绝地求生”,如今的东风汽车正经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生死竞速,这场转型铺垫已久,但效果依旧难言满意,而更加难让人满意的是奕派上半年的成绩。


图片


今年6月,东风奕派销量4411辆,半年合计零售销量约为2.5万辆,最高单月成绩也没能超过6千辆,而6月奕派科技三个品牌合计交付26089辆,这个成绩也不容乐观,但是总比单一品牌的成绩要好看的多。

销量的问题也自然需要找人出来“背锅”,在距离奕派科技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风奕派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余飞对外宣布,其因个人规划发展,将正式辞去在东风奕派的相关职务。


图片


作为奕派老臣,余飞在奕派的创业初期其实也已经帮助奕派奠定了不错的品牌基础,可惜在本应该快速增长的品牌蜕变期,奕派却急转直下,这也与余飞无法拿出更加有力的措施有关系,奕派也陷于困境迟迟无法破局。

奕派独立 格局分化

东风奕派的独立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战略考量的必然选择,而帮助奕派破局一定就是当下东风汽车最想做的事情。

毕竟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将承担东风自主乘用车板块的主要业务,并且也将打破东风乘用车的原有格局,对于品牌之间的区分也将更加明显及分化,而这次独立与协同也会更加坚决与急迫。

而东风与长安汽车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的重组计划意外中止,也让奕派的独立被迫提速,相信东风希望奕派可以独立出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想法了,要不然也不会在中止消息传出之后,这么快的完成一场“防守反击”。


图片


当外部协同路径被切断,迫使集团转向内部资源整合,其实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的整合早已开始,但是迟迟没能成功落地实施,而这次通过奕派科技也终于得以可以抱团取暖,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目前,东风自主乘用车版图中,除了此次变革涉及的20万元以下品牌奕派科技外,还有岚图汽车和猛士科技。其中,岚图汽车定位在20万元至30万元,猛士科技定位在30万至40万元以上。


图片


独立出来的奕派科技一定会成为东风聚焦核心战力、激活存量资源的替代方案,毕竟奕派科技目标的是更加下沉,也是更加广阔的用户群体,奕派科技将以独立公司的敏捷性,在15万-20万元主流市场实现规模化突破,支撑集团新能源战略落地。

奕派要做的依旧还有很多

然而产品定价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实力,作为“新”时代的新能源汽车,东风同样直指“智能化”,但智能化短板在自身无法达到要求的时候,只能选择借势突围,需要借助关键推力,而这份推力就来自于华为。

在今年5月份,东风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奕派也被指定作为智能化落地核心载体,如今这份合作也将落地于奕派科技之中,帮助奕派科技完成智能化转型。


图片


独立不是终点,而是体制革命的起点。但是出现变化也是一定会存在阵痛期的,只是或长或短,或早或晚罢了。伴随着这场独立而来的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东风也在不断为奕派单飞铺平道路。

但车企想要向更长远的目标发展,首要解决的还是产品与销量困局下的体制革命,奕派就是体制革命下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片


无论是红色卡钳争议,还是产品迭代滞后,奕派的回应总是有点那么不及时;邀请明星直播、冠名娱乐活动,却始终未能触达真实购车群体,反被讽“自嗨式营销”……

如今奕派科技的独立希望改变的就是用户对于反应迟缓的刻板印象,当中端汽车市场需要的更灵活的独立决策机制充分响应,或许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奕派品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如今奕派科技独立出来面对的就是生死存亡的大考,产品力短板、用户信任重建、内部如何快速协同等等,奕派科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结语

东风奕派这场破釜沉舟的单飞,映射着老牌央企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的集体焦虑。

在智能电动时代重写央企的定义,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一场从总部职能到终端服务的全价值链重生。这场实验若成功,或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提供一份珍贵的“破壁样本”。

# 东风 # 东风奕派 # 猛士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