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技术路线的认定与发展比喻成修仙之道,那么纯电就“灵根”极好的那种,且一直得到师门宗派的资源倾斜,占据各种优势。
增程则完全相反。
五年前,增程几乎被业界内外一致认定,“这种落后技术谁爱用谁用”,增程就是没有灵根,或者称之为“坏灵根”的存在。
然而现实演绎了一场精彩的逆袭——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路线异军突起,一度让人预见纯电、插混、增程“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时间,尾随入局者甚众。
但2025年的市场画卷,却呈现出意料之外的走势。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5年7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创下惊人的54%新高,但增程板块却显露疲态:
同比下滑10.4%,仅售出10.2万辆;
1-7月累计同比涨幅12.1%,远低于纯电的35.2%和插混的25.2%。
曾经逆袭成功增程技术,如今又遭质疑。
甚至质疑的那些话都没有变过,难道,“先天不足”的增程果真不能修成大道?
01
诚然,在过去半年多增程增速放缓是事实。任何一个事实的成因大概率也是多维因素交织的结果。
比如,老生常谈的固有短板。
增程技术天然的“阿喀琉斯之踵”依然刺痛用户。
纯电续航普遍较短,早期车型多在200公里以下;充电速度相对较慢,至少目前普遍慢于纯电高压平台;
馈电状态下NVH与油耗表现不佳等,都是其原生技术短板所致。
而这一切,只会在用户的实际使用中不断被放大。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当然,还有随着入局增程的品牌越来越多,增程市场已然从蓝海变成红海的原因。
仅以大六座SUV为例,过去一年涌入的新车型不下15款,而市场规模增速却远跟不上玩家涌入的速度。
而这,在中高端增程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然而,把上述要么是“老”问题,要么是任何事物在飞速发展中都有可能碰到的“新”问题,归结为影响增速放缓的主因,是不合理的。
现阶段,增程核心引擎的“乏力”,在于其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基础正在瓦解。
据国际能源署最新研究显示,2024年锂离子电池组价格同比下降20%,创2017年以来最大跌幅。
这样一个全球制造业趋势性的变化,具体到中国动力电池领域,更凸显其从供应链到技术生态的全面优势。
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构建了“采矿-冶炼-制造”一体化体系,LFP电池成本较三元锂电池甚至可以低至30%以上。
这使得纯电车型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终端售价更具竞争力。
曾几何时,“增程电池小,比纯电更具成本优势”是其攻城略地的王牌。但如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连续断崖式下跌改写了游戏规则。
此消彼长之下,增程的成本优势几乎被抹平,甚至在高端配置上出现成本倒挂。
搭载“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的增程车型,成本甚至超过同级别的某些纯电车型。
这一结果延伸到市场端,直接体现为中高端增程汽车产品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可以击发的子弹不多,降价幅度不会太大。由此增加了自身的获客难度。
不如回头看看理想、问界等增程头部玩家,过去一年它们旗下的产品是不是价格最具稳定性的存在?
当价格壁垒消失,纯电不会客气,凭借更低的起售价、更低的日常能耗和日益成熟的补能网络,开始强力挤压增程在主流大众市场的生存空间。
比如,零跑等大众化品牌的销量结构转变印证了这点。其纯电车型已成为其SUV序列的绝对销售主力。
而纯电大六座SUV乐道L90甫一上市,可将价格拉低到30万元以内,如果接受BaaS游戏的玩法,甚至可以将新车入手价拉低到20万元以内。同样在佐证市场的变化。
与此同时,增程早期用户的换车路径也成为变量。
这些经历过里程焦虑缓解的用户,在补能基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不少开始转向体验更优、日常成本更低的纯电车型。
所以,增程如今的增长瓶颈,电池成本的变化才是始作俑者。
02
电池成本下降,是趋势,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然而,增程玩家,特别是头部玩家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市场,它们甚至会对电池成本下降善加利用。事实上,市场也对增程依然保持长期需求的可能性。
所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增程不会被打败,更不会消失。
要承认,“没有里程焦虑”这一核心价值,在幅员辽阔、补能网络发展不均衡的中国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只是,增程的未来形态必将发生深刻蜕变。
目前看来,从“经济实用之选”全面转向“高端体验载体”最具可能性。
在技术层面,“大电池+小油箱+高热效率增程器” 这一提升体验的关键技术组合,将是通行之法。
大容量电池(如尊界S800的63度电、智己增程技术的66度电)是实现超长纯电续航(330公里乃至450公里以上)的基础。
目标是覆盖用户90%以上的日常通勤,让增程器成为真正的“应急备用电源”。
小油箱则减少了无效负重。
同时,热效率超40%甚至45%的新一代增程器。
比如比亚迪DM5.0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6%,将极大改善馈电状态下的油耗与NVH表现。
接下来,也只有掌握了上述这一套“关键技术组合”的玩家,才有资格留在增程的牌桌上。然而,也只是留在牌桌上而已。
要想成为头部玩家,还必须有另外三项能力加成:高压快充平台技术+智能化/真豪华+品牌溢价。
之前被增程忽略的高压快充平台现在已然不可或缺。
事实上,新入局的玩家智己、小鹏增等纷纷押注于此。
目的就是让大电池补能不再漫长,完全等同于纯电体验。
要想对冲高成本最合理的方式,就是产品的高端定位。
如今市场对高端的诉求,必然要求顶尖的智能座舱、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时在内外饰质感、用料工艺、细节打磨上必须对标甚至超越传统豪华品牌,提供独特的价值感和尊崇体验。
问界M9的成功,正是技术(华为赋能)+ 豪华质感双重作用的结果。
而对品牌价值溢价的要求,则表明未来增程玩家一定是“精而不多”。
理想、问界已证明,成功的增程品牌能获得可观溢价。这将成为增程车型在经济模型上可行、吸引主机厂持续投入的关键驱动力。
当头部增程玩家把上述种种一一践行之后,市场一定不会辜负其所有的付出,回报来了。
高端化增程的目标人群肯定是存在的,就是那些追求“既要、又要、还要”的高净值用户。
既要电动车的静谧平顺、智能科技与低成本出行,又无法容忍任何可能的里程焦虑,还要享受顶级的乘坐舒适性、精湛工艺与品牌认同感。他们愿意为这份“全能安心、舒心”支付更高溢价。
理想L系列、问界M9以及蓄势待发的尊界S800、智己增程旗舰等,正是这条高端化道路的先锋。
如此一番“淬火历练”之后,增程技术本身,已悄然从“落后”标签,进化为高端新能源车的“利润奶牛”和体验基石。
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电池成本持续下探的浪潮中,带着“增程器”的增程无法在性价比层面抗衡纯电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当它卸下“平价替代品”的包袱之后,另一条鲜明的突围路径就此显现。
增程的未来,不在于普及大众,而在于锚定高端市场的核心心智:以全场景无焦虑为根基,以全方位豪华体验为壁垒。
在这条路径上,它不再追求多数人的选择,只需成为对的人心中无可替代的选项即可。
相关车系
推荐
亚洲龙价格接近以前的卡罗拉,13万起,喜欢日系B级车的朋友狂喜
汽车头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智能体Eva上车
乐之汽车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双簧线一天卖了2万辆,这台旅行车火了!
汽车消费网超半数汽车经销商亏损,持平17.5% 盈利仅占29.9%
车视头条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1号车盟千里追星为库里,问界M9硬核护航燃动山城
驾域AUTO小鹏汽车公布财报!半年营收飙涨近200亿,毛利率反超特斯拉?
车视头条广汽发布 “星源增程” 技术,昊铂 HL 增程版正式上市
车评社资源撞技术! 一汽 “下注” 零跑,新能源玩法要换?
EV视界岚图高管邵明峰:补能效率是混动市场下一战场
龙车奇瑞汽车加大“火力” 将推出4款SUV新车 奇瑞风云T11搭增程动力
鬼斗车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