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随着理想i8的上市,这款热门的纯电SUV,因搭载的VLA大模型成为智能驾驶圈的“新晋顶流”。
那么问题来了,VLA是什么?
简单说,它让你的车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能看、能说、能干的“超级副驾”。
不得不说,智能驾驶这几年像坐火箭,技术热点换得比潮流还快。2023年大家还在聊“端到端”,2024年已经转向VLA。
为什么VLA这么火?因为它把智能驾驶从“照本宣科”带到了“活学活用”的新阶段。
如果拆分VLA的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视觉(Vision)、语言(Language)、行动(Action),而这三个能力合体,就像给车装了个“会思考的脑子”。
先说视觉。想象你开车时,眼睛扫一眼就能分辨出前面的红绿灯、路边的行人、旁边的车是不是要变道。这就是VLA的视觉模块干的事儿。它靠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把路况转化成机器能懂的“场景图”。但光看清楚不够,之前的BEV(鸟瞰视角)模型已经能做到这点了,可开起车来总感觉“少了点灵魂”,有点像新手司机,技术过关但不够灵动。
再看行动。有了视觉,车得知道怎么开才行。
之前的“端到端”模型已经能从看到路况直接到踩油门、打方向盘,省去了中间“翻译规则”的步骤,反应快得像个“老司机”。
但问题来了:它开得不错,却是个“闷葫芦”。你问它“为啥突然刹车”,它答不上来;你想让它“慢点开,前面路不好”,它也听不懂。这就像请了个技术一流但不爱说话的司机,关键时刻沟通不畅,总让人有点不放心。
VLA的杀手锏就在于“语言”这一环。它不仅能看、能开,还能跟你聊、跟你讲道理。
比如,遇到个复杂路口,VLA会“思考”:“前车速度降了,旁边车道有辆货车,路口还有行人,可能有拥堵风险,我先减速观察。”它还能把这番推理告诉你,让你明白为啥它要这么开。更厉害的是,你可以直接跟它说:“理想同学,前面路窄,靠右点。”它马上听懂,调整路线。这种“能说会道”的能力,让VLA从“机械助手”升级成了“贴心伙伴”。
VLA的出现,解决了很多智能驾驶的老大难问题。
咱们来聊聊它在实际开车场景里的“超能力”。首先是安全。开车最怕突发状况,以前的智驾系统遇到前车突然刹车,可能直接“咣”一下急刹,把后座的咖啡都甩飞了。
VLA就不一样,它有“思维链”推理能力,能像人一样“想明白”再行动。比如,前车打了个转向灯,VLA会分析:“它速度没变,方向盘也没动,可能只是提醒后车,不是真要变道,暂时不用刹。”如果真有风险,比如路口有行人,它会提前减速,还能告诉你:“前方30米有行人横穿,我先慢下来。”理想的数据显示,VLA的辅助驾驶事故发生率已比人类驾驶低近10倍,目标是600万公里才出一次事故,堪称“安全王者”。
然后是舒适度。智能驾驶的另一个痛点是“生硬”,有些车开着像在“跳舞”,一会儿急加速,一会儿猛刹车,坐着跟坐过山车似的。
VLA用了一种叫Diffusion的技术,生成平滑的行驶轨迹,动作柔和得像“专车司机”。比如过弯时,它会自动调整速度和角度,尽量让乘客感觉不到晃动。试想一下,你坐在后座喝奶茶,车子拐弯都不带洒一滴,这种体验谁不爱?理想的工程师透露,VLA的驾驶风格参考了“专车司机”的数据,稳健又体贴,特别适合家庭用户。
再来说贴心。VLA的记忆功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你家附近有段路总在施工,你跟VLA说一次“这里慢点开,坑多”,它就记住了,下次自动减速。你家小孩坐车容易晕车,你说“转弯轻点”,它会调整过弯策略,变成“晕车克星”。这种“越用越懂你”的感觉,就像车子有了自己的小性格,越来越像你的老朋友。VLA还能从其他车辆的行驶数据中学习,全国的理想车跑了43亿公里,遇到各种奇葩路况的经验都会汇总到云端,帮你的车变得更聪明。
还有自然交互。现在的车机语音助手,顶多能听懂“打开空调”“放首歌”。但VLA的语言能力简直像个“行走的ChatGPT”。你可以说:“理想同学,前面堵车,找条近点的路,别太绕。”它能理解你的意图,规划路线,还能告诉你:“这条路比主路快5分钟,但有俩红绿灯,您看行吗?”这种自然对话的体验,让开车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更绝的是,VLA还能处理复杂指令,比如“去超市,路上顺便找个咖啡店停一下”,它能规划路线、找停车位,简直是生活助手。
VLA能这么强,背后是理想汽车五年磨一剑的积累。咱们来扒一扒它的“独门秘籍”。
首先是数据“金矿”。智能驾驶的核心是数据,但不是随便堆几亿公里就行,得是“有营养”的数据。理想的用户群体很广,覆盖城市通勤、郊区自驾、长途旅行等场景,收集了12亿公里的真实路况数据。暴雨天的湿滑路面、小区门口乱窜的电动车、节假日高速的拥堵,这些“棘手场景”都是VLA的“教科书”。理想还用世界模型生成虚拟场景,比如模拟不同天气下的高速收费站,让VLA在虚拟世界里“练兵”,应对现实中的各种“幺蛾子”。
其次是算法“魔法”。VLA的训练过程像养成一个赛车手:先用MindGPT大模型打基础,灌输物理世界和驾驶知识;再针对开车场景“特训”,比如教它怎么过环岛;然后请人类司机打分,挑毛病;接着用强化学习让它自己“复盘”,优化策略;最后部署到车上,变成“上路能手”。这种“理论+实操+反馈+优化”的流程,让VLA的决策越来越接近人类老司机。
再有是算力“神器”。再好的模型,没算力也白搭。理想在算力上玩了个聪明活儿:云端用32B参数的大模型训练,然后“蒸馏”成3.2B的MoE(混合专家模型),再用FP8和INT8精度压缩,装进Thor-U芯片里。这就像把一台超级电脑的智慧塞进手机,既省电又高效。更牛的是,VLA的推理速度达到10Hz,相当于每秒思考10次,比之前的VLM快了三倍,开车反应快得像“闪电侠”。
还有仿真“神技”。实车测试成本高、效率低,VLA靠仿真测试“弯道超车”。理想建了个超级仿真环境,能复现99.9%的现实场景,比如红绿灯、行人、复杂路口。2024年,VLA在仿真环境里跑了4000万公里,成本低到每公里0.53元,效率比实车测试高几十倍。这就像在游戏里练车,场景随便调,练好了直接上路。
现在用VLA开车的感受,就像刚认识一个聪明但还略显青涩的朋友。它的推理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已经让人惊叹,但潜力远不止于此。理想的工程师说,VLA的迭代速度很快,去年端到端模型从10MPI(每10公里接管一次)到100MPI只用了一年,VLA明年可能冲到1000MPI,接近L3级别自动驾驶。更远的未来,VLA可能会成为“全能管家”。
想象一下,你说:“理想同学,周末带家人去郊游,找个风景好又不堵车的地方。”它不仅能规划路线,还能推荐景点、预订餐厅,甚至根据你的喜好调整车内氛围灯和音乐。VLA的架构还能用在机器人上,比如家用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未来可能连家务都帮你干了。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L2智驾已经够用了,VLA有啥不一样?”
确实,L2已经能应付大部分场景,但VLA的目标是“更安全、更舒适、更懂你”。它不光是技术升级,更是体验的飞跃。
现在买车,智能驾驶已经跟续航、空间一样,成了“必看项”。麦肯锡的调研显示,智驾功能已经稳坐新车购买的Top3因素,VLA的出现正好踩中了这个风口。更重要的是,VLA让智能驾驶从“工具”变成了“伙伴”。
它能听懂你的话、记住你的习惯、解释它的决策,这种“人车互动”的感觉,是以前的智驾系统给不了的。就像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大家觉得触屏是“鸡肋”,现在谁离得开?VLA可能就是智能驾驶的下一个“触屏时刻”,现在看着“超前”,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标配”。
理想i8的VLA大模型,就像一位刚上路的“超级副驾”,已经展现出惊艳的潜质:它能看懂复杂路况、能跟你聊决策逻辑、能记住你的偏好,还能自己“练级”变聪明。
它的出现,不仅让理想i8成为纯电SUV里的“智驾先锋”,也为整个行业指了个新方向。除此之外,蔚来、小鹏等头部新势力已宣布将在明年推出的新款车型中接入 VLA 大模型;问界、极氪等品牌也透露正在与 VLA 技术团队深度合作,预计未来一年内实现量产车型的搭载。
所以,VLA值不值得期待?答案是:太值了!它不只是技术进步,更是开车体验的革命。就像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跨越,VLA可能就是智能驾驶的下一个风口。你,准备好迎接这个“贴心老司机”了吗?
推荐
岚图高管邵明峰:补能效率是混动市场下一战场
龙车奇瑞汽车加大“火力” 将推出4款SUV新车 奇瑞风云T11搭增程动力
鬼斗车高端纯电不好卖,智己、昊铂推增程版救场,有机会吗?
玩车专家宜家又宜商!传祺向往M8乾崑为何成为高端MPV新顶流?
文武车道20万级最强方盒子,哈弗猛龙2026款上市
车辙把百万级全铝“方盒子”开回家:中国年轻人第一台“陆地头等舱”来了
汽车通研社无死角七边形战士?论面面俱到,还得看山海L7 PLUS
汽车商评新哈弗猛龙Hi4上市,起码比捷途山海L7 PLUS强
车动态史上最好财报,吉利的“押注”与“补短板”
扉旅汽车捷途山海L7 PLUS预售限时12.99万起 传统车企能否玩转“新三大件”?
汽车相对论哈弗猛龙 2026 款上市!15 万级方盒子,通勤露营两不误
汽车匠人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比亚迪赛车场正式开业
汽车行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