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圈的瞪羚企业们,开始起跳
2025-08-22 09:50 2.8万次阅读

禾颜阅车

禾颜阅车是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专注深度解读汽车品牌、战略、市场、产品及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文化脉络,致力于以跨界视角观察并研究汽车行业,力争成为**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导语:中国汽车行业加速向前,除了主机厂之间相互竞争、你追我赶之外,一大批瞪羚企业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瞪羚企业开始起跳,它们甚至有可能引领中国汽车出海的下一波高峰。】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国内的瞪羚企业除了整车企业外,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相关产业链都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它们凭借自己领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各自的赛道上都站稳了脚跟。在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大幅革新的当下,这些车企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未来都会有不错的前景。而下一步,这批企业都将寻求IPO上市,未来在中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将掀起一场盛宴。


零一汽车在纯电动重卡赛道加速

纯电动重卡,一直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相比于很多油改电的重卡,零一汽车采取正向研发的模式,全新打造纯电动重卡平台,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大的载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零一汽车自研的“4合1”高集成电驱桥技术,能够在降低重量、最大化空间利用和维护成本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零一重卡车型还搭载 热泵式热管理系统 ,还能提升能效并降低能耗。

近日,国内自动驾驶巨头Momenta参与了零一汽车的新一轮融资,意味着零一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也有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相比于乘用车,重卡这样的商用车其实更加适合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而考虑到物流行业司机缺口比较大,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未来零一汽车以及纯电动重卡赛道都有不小的希望。


蜂巢能源跻身全球TOP10

在动力电池领域,国内虽然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这样的大佬级企业,但是也有一批后起之秀,未来发展潜力同样不可小觑。毕竟无论是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还是更为广阔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都足够广阔,有足够多的空间来诞生更多的瞪羚企业。

早在2012年,长城汽车内部就已经成立了动力电池项目组,这成为了蜂巢能源的前身。2018年该项目组被正式剥离,蜂巢能源随即正式成立。因此像长城以及和长城合资的宝马汽车,都是蜂巢能源的主要客户。


在技术上,蜂巢能源全球首创了短刀电池技术。该产品已经成为蜂巢能源交付的主力。2025年上半年交付超过60万套,预计全年将突破100万套。从能量密度和快充时间来看,蜂巢能源也在不断迭代更新相关技术,目前也已经有了支持5C快充的800V混动三元龙鳞甲电池以及能量密度达188Wh/kg的磷酸铁锂短刀电芯。此外,在固态电池领域,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Q4试产,已获宝马MINI定点;在2027年将量产的全固态电池更是锁定了低空飞行器领域订单。

根据权威的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单显示,蜂巢能源已经跻身全球TOP10,并且成为榜单中唯一实现三位数增长的企业。随着蜂巢能源制定了详细的扭亏计划并且在稳步推进,其未来前景比较乐观。


清陶能源固态电池有望大规模上车

对于电动车来说,围绕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始终是用户购买电动车的痛点。而固态电池的横空出世,则可以彻底解决用户对于电池的担心,是锂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在固态电池领域,近两年国内外整车企业纷纷掀起了军备竞赛。其中清陶能源,是这个赛道上的佼佼者,其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步伐甚至快于宁德时代。


在制造端,2023年,清陶能源建立了全球首条1GWh固态锂电池量产线,开始向主机厂供货。而在研发端,其最新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400Wh/kg,超过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255Wh/kg一大截。如果使用这样的高性能电池,电动车的续航能够轻松突破1000公里,彻底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当前,清陶能源已经和上汽、广汽、北汽等多家整车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销售层面没有什么压力。如何通过研发和创新,在性能提升和量产成本降低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将直接决定这家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东软睿驰全面拥抱AI

智能化赛道,是如今国内各家车企投入重金的领域。而在智能化赛道上,东软睿驰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目前,东软睿驰布局了智能化领域的多个产品线。包括适应AI时代的整车智能操作系统、端到端大模型产品,以及支持车云协同的技术平台,成为国内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重要玩家。


具体来看,东软睿驰的整车智能操作系统NeuSAR OS,为主机厂提供了支持AI应用快速上车的NeuSAR AI Framework、NeuSAR SF中间件及NeuSAR基础软件产品,广泛搭载于整车企业和Tier 1的控制器中,累计产量已达千万套。而在智驾领域,东软睿驰不仅有基于地平线J6E芯片打造的L2+城市车道领航域控制器,而且还拥有行业内独特的两段式端到端自动驾驶的架构。在车云协同领域,东软睿驰构建了车云一体架构,可以在实现了云端与车内通信的无缝连接的同时,还能够具备融合通用大模型与专用数据模型的能力,使得主机厂具备了全方位导入AI的能力。


如何扶持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开始起跳,如何进一步托举这些企业?

对于瞪羚企业的支持,目前国内更多还是停留在政府给补贴上。不过,想要让瞪羚企业真正能够成长为独角兽,甚至走完IPO的毕业之路,这需要多方努力。


瞪羚企业在前期需要资金,但政府补贴的资金体量并不大且使用效率不一定高。因此基于银行现有的贷款审批制度,打造一套适用于瞪羚企业的贷款审流程,适当降低对有潜力的瞪羚企业的贷款门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来筛选出的瞪羚企业未来更有希望取得成功。

除了资金以外,瞪羚企业要想把自己的技术优势或者商业模式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国家更应该从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搭建更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每一家瞪羚企业才能在自己最擅长上的赛道上勇往直前。


点评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瞪羚企业越多,就意味着这个行业越有活力,未来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人,都能斩获更大的收益。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整车以及系统层级的瞪羚企业企业,更是要鼓励并且扶持底层材料和技术的瞪羚企业。作为汽车强国的日本和德国,都有很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隐形冠军。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行业解读 # 长城 # 一汽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