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8月车市大跳水!合资豪华品牌价格集体腰斩 燃油车是重灾区
2025-08-25 16:15 1.3万次阅读

车回路转

速度,深度,广度,态度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降价风暴。日前,8月车市降价榜发布,从捷豹XEL的“腰斩式”优惠到奔驰EQB的“半价清仓”,从轩逸的经济型车价格战到宝马i3的电动化突围,降价潮席卷豪华与合资汽车市场,其中燃油车是重灾区,最大降幅突破50%。这场风暴背后,是电动化转型的阵痛、技术迭代的冲击,也是市场格局的深度洗牌。

传统豪华品牌领跌,燃油车型成重灾区

本轮降价潮中,传统豪华品牌成为“价格跳水”的主力军。捷豹XEL以15.98-16.73万元的售价区间,将中型豪华轿车的门槛拉低至经济型车水平,其2025款2.0T 250PS R-DYNAMIC 90周年典藏版更以17.48万元的降价达成了52%的榜单最大降幅,终端售价至15.98万元。

这一价格不仅冲击同为B级车的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等竞争车型,甚至低于部分合资品牌A级车,直接冲击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等主流家轿市场。对于喜欢燃油车的用户来说,这诱惑很足,捷豹XEL全系搭载2.0T高功率发动机+8AT变速箱,强劲性能加上英伦豪华设计,现在入手极具性价比。当然消费者需要考虑的不止价格,还有售后以及维修,坊间调侃道,“买车时不知是豪车,修车时才知道。”

捷豹路虎品牌上榜的车型还有排名第四的路虎发现运动和排名第十的捷豹XFL,前者最高降价19.49万元,降幅达到49%,终端售价至20.5-22万元。这也是不少拥有豪车梦消费者的梦中情车,当初售价接近40万元,如今努努力就能实现。后者的最高降价20.01万元,降幅45%,终端售价23.98-26.98万元。

作为BBA领头羊的奔驰阵营降价同样惨烈,榜单前十就有4款车型,高居品牌之首,奔驰EQB和A级更是拿下了榜单榜眼和探花。作为紧凑型电动SUV,2025款EQB 260最大优惠17.5万元,降幅达50%,位居榜单第二,终端售价17.7万元起,与比亚迪宋PLUS EV、方程豹钛3等国产新能源车型正面交锋。

奔驰A级排名榜单第三,最高降价12.56万元,达成了50%最大降幅,以12.57-14.4万元的售价杀入合资经济型车市场;榜单第八的奔驰GLA,最高降价14.2万元,最大降幅47%,售价至15.79万元起,试图通过“品牌溢价+价格下探”吸引年轻消费者。

然而,大幅降价下消费者对传统豪华品牌的非主流车型购买欲望仍在下滑,电动车型的认可度更是远低于预期。数据显示,7月奔驰A级的销量为817辆,奔驰EQB销量仅233台。但即使这样,EQB也是奔驰EQ纯电系列卖的最好的车型。

电动化转型遇阻,合资品牌压力巨大

在豪华品牌燃油车逐渐式微的后面,更值得关注的是豪华品牌电动化的集体困境开始显现。除了位列第2的奔驰EQB,榜单前列的还有排名第5的奔驰EQA ,最高降价15.6万元,降幅48%,售价至16.6万元起;位列第11的宝马i3最高降价15.56万元,降幅44%,售价19.83万元起。这些车型虽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但产品创新不足,产品竞争力较弱,终端市场仍需面对比亚迪、问界、理想等新势力的冲击,市场压力巨大。

合资品牌中的经济型燃油车领域,行情也不容乐观。轩逸、威朗等主流车型展开“保量战”:东风日产轩逸最高优惠5.41万元,降幅达47%,售价至5.98-13.99万元,直接冲击自主品牌吉利帝豪、长安逸动的市场;别克威朗Pro已经无心更新换代,现售的23款车型降价6万元,降幅47%,至6.89万元起售,试图通过“高配低价”策略稳住其基本盘,7月销量1541辆。

榜单排名第九的别克微蓝6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该车是别克推出的纯电紧凑型两厢轿车,指导价11.28万元起,但有一款售价高达16.89万元的出行版,专门针对网约车市场,降价高达7.8万元,降幅46%,售价至9.09万元。虚高的定价加上大幅的降价,是其上榜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合资品牌的电动化道路面临压力巨大。

自主品牌“技术突围”:性价比与智能化的双重优势

与豪华、合资品牌的被动降价不同,自主品牌通过“高配低价”策略和智能化技术优势,在本轮降价潮中实现突围。例如,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并未出现在榜单中,它们并不是没有降价,而是通过逐级降价和官降,将指导价拉低到实际售价附近区间,形成较为稳定的价格体系,并且以超低的售价对合资品牌形成价格战优势。

例如在紧凑型轿车领域,比亚迪秦PLUS的指导价为7.98-17.98万元,市场终端有1万元左右的优惠,价格体系较为稳定。这样的定价不仅对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形成降维打击之势,同时也对合资品牌的同级燃油车带来巨大冲击,使得合资品牌燃油车纷纷降价,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豪华车市场,自主品牌同样展现强劲竞争力。问界M9、理想L9等车型通过“百万级配置+50万元级价格”策略,抢占奔驰EQS、宝马i7等传统豪华电动轿车的市场;蔚来ET7凭借换电技术和智能座舱,在40万元级市场与宝马5系、奔驰E级展开正面竞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升至近半,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

点评:本轮降价潮的本质,是“技术红利释放”与“市场出清”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固态电池即将量产、L3级自动驾驶普及等技术变革,正在重塑行业成本结构与竞争规则;另一方面,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型大幅降价,显示出其已丧失市场话语权,预计未来将有不少的传统豪华电动车型退出市场。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汽车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竞赛周期。对于消费者而言,今年第四季度或迎来最佳购车窗口期,但需警惕部分品牌“降价减配”的潜在风险。

# 行业解读 # 捷豹 # 奔驰 # 捷豹XEL # 奔驰A级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