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增程市场遇冷,车企依然热捧
2025-09-01 09:45 2677次阅读

禾颜阅车

禾颜阅车是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专注深度解读汽车品牌、战略、市场、产品及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文化脉络,致力于以跨界视角观察并研究汽车行业,力争成为**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导语:增程技术从谁爱用谁用,到谁都爱用,这一转变仅用了五年。】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8月初,工信部发布第39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小鹏X9增程版、广汽埃安i60增程版登场,加上7月批次别克至境L7、智己LS9、上汽尚界H5等增程车型的公示,两个月累计五款增程车型的上新,这预示着新能源玩家们正扎堆进入增程赛道。

曾经被大部分车企视为“落后技术”的增程,如今就成为了不是品牌寄予厚望的“破局利器”。显然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下半场深水区,无论合资、自主还是新势力纷纷进入转型期和拓宽期,面对新能源技术路线选择,车企们也已经从是否“正统”转变成是否“好用”,而增程就是中国市场证实过“好用”的技术路线。


随着增程路线被车企逐渐接受,关于增程技术的争议也进一步提升到“增程属于过渡形态,还是能够长期立足的独立路线?当纯电补能网络越发成熟,强调纯电的增程系统成本越来越高,未来留给增程的时间和市场还有多少?”


车企集体转身

增程赛道能让车企争相布局,或者说能够让资本迅速下场的原因无非就两个:一方面,市场前景良好,用户需求量大,有成功案例:另一方面,技术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布局。

回看过去几年增程汽车的表现,2023年增程车型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11%,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增速远超纯电的22.6%和插混的76.3%,增程车型市场份额也从3%提升至10%。

更重要的是,在溢价和利润更高的大中型SUV市场,增程实现了纯电从未达到的份额。尤其是理想和问界两位大魔王,前者靠着增程L系列成为最快盈利的新势力品牌,后者通过电控和智能化的遥遥领先,进一步提升单车利润,着实让诸多车企羡慕不已。


如果说增程车型良好的市场表现是动因,那么决定车企集体的关键是增程路线技术简单,尤其是对于在燃油发动机领域有深厚功底的合资品牌而言,增程技术路线,在省去复杂的DHT变速箱调校后,采用“电机驱动+发动机发电”的模式,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燃油车平台,发动机数据进行改造,毕竟将发动机功率调整到“稳定,特定的高效区间”,完全就是让传统车企在舒适圈里开大招。

至于增程系统中的电池和电控系统,传统车企们则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实现快速量产。宁德时代在2024年发布的逍遥增程专用电池,能够实现400KM+4C超充功能,在智己“恒星”增程系统中,更是拿出了与宁德时代合作的66度,800V超高压,续航450KM+的专用电池。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2万辆的智己汽车,为扭转局势,计划在下半年通过“超级增程”技术拉动销量。

不止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也经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增程方案。别克“真龙”增程,逍遥架构+奥特能电池+自家LD3 1.5T增程器,实现302KM纯电续航、1400KM+综合续航,5.9L百公里油耗。

宝马计划于2026年推出iX5增程版,将搭载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和2.0T增程器,上汽大众ID.ERA在MEB平台上进行增程化改造,预计综合续航1000KM。


合资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错失了第一波先发优势,如今随着增程技术进入“大油箱小电池”到“大电池小油箱”的关键过渡期,这些传统车企只能掐准时机,只能凭借自身燃油机数据积累以及全球供应链优势放手一搏了。

这也是为何,同样的是大众,在2020年的时候吐槽“增程是最糟糕的方案”而到2025年则公开表示“增程不是过渡技术,会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增程车市阴晴不定

不过,增程市场在经过4年的高速发展后,2025年开始“晴转雨”,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增程式汽车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0.7%下滑至9.8%,从今年1-7月累计零售销量来看,尽管增程拥有12.1%的同比涨幅,但远远低于纯电的35.2%和插混的25.2%,销量增速明显放缓。以理想为例,7月理想交付新车3.07万辆,同比下滑39.7%,环比下滑15.3%,1-7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23.46万辆,同比下滑2.21%。


2025年的增程市场看上去很美味,实则已经成为了甜蜜陷阱,通过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取得成功的理想,在2024年推出MEGA的时候便开始探寻二次增长点,零跑旗下多款热销车型,曾经以增程为主,纯电为辅的销量构成,如今已然翻转,甚至连今年刚推出的B10、B01均未推出增程版本。

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在城外的人想进去。增程汽车市场在2025年的式微,究其原因在于曾经的“里程焦虑”已经被日益完善的充电网络、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化解。尤其是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增程车型所谓“性价比高”,“无里程焦虑”的优势逐渐被抹平。

回到增程车市遇冷、车企反而热捧的问题上,这需要提前泼一盆冷水。毕竟谁都无法定论,2025年那些依然重仓增程市场的车企到底是投机者,还是单纯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能够确定的是,在往后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增程汽车想要反攻抢占纯电或者插混的市场份额,难度远比想象中的大很多。

因此,无论是广汽、智己、小鹏、蔚来,还是大众、别克、丰田、宝马,它们面对的是门槛越来越高的增程市场。这里的高门槛并不单指“超快充+大电池+长续航”这一硬性技术要求,还包括的品牌调性、营销方式、产品定位等一系列软性指标。


虽然增程市场有发展空间,但随着增程汽车市场初期的红利已经被理想、问界等瓜分干净,新能源汽车大盘开始偏向纯电和插混,增程市场的后来者们若无真本领,仅靠配置堆砌和价格下探换取短期销量,注定是昙花一现。


点评

如果将时间拉长,将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汽车开始经历电动化蜕变以来,没有一种技术路线能够永远一家独大。尤其是在燃油车依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电池技术更迭还没稳定的情况下,“发动机+电池”的模式仍有一战之力,甚至连蔚来也计划在2026年推出首款增程车型,依托萤火虫品牌主攻欧洲市场。增程汽车市场的前景,取决于补能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之间的博弈速度。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仍留给增程汽车广袤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补能设施的缓慢搭建,更是让增程汽车大有可为。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