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订单破万“飙新高”,利润“跌新低”:什么才是中国汽车的真面目?
2025-09-04 12:26 2588次阅读

汽车大观

专供有思想的汽车人!

最近汽车圈的新闻又为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一边是有博主直指汽车行业存在的“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现象。他爆料称,有广告公司在新车发布会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小订过万”数据,目的是让消费者觉得是爆款,同时“哄领导开心”。

一边是老车主因为被“背刺”,以5分钟连珠炮式的“质问”,表达了自己对车企在产品迭代、价格策略、用户服务等方面的不满。五大灵魂拷问,直击痛点,一点都没给老板留面子。

一边是汽车销量又涨势看好。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6.3%至182.6万辆。

但一边的数据,则是汽车利润的再创新低。2025年1—7月,行业收入达 5.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但利润仅2737 亿元,同比微增 0.9%,利润率仅 4.6%;其中 7 月利润率更是跌至 3.5%,同比、环比双降,创近期新低。

这就是中国车市的现状——台上是心照不宣的共舞,台下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哄领导开心”,用漂亮的数据向上汇报成为常规操作,“热卖”背后的虚假繁荣,终在稀薄的利润中原形毕露,只剩一地鸡毛。

陷入逻辑自相矛盾的陷阱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七个车企,比不过一个丰田?

如果上面数据不够明显,下面的数据更直观。

8月底,中国七大上市车企集团(前十大车企集团排名中),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车企的半年成绩正式公布。

销量端,七家车企集团累计销量达935万辆,占比中国汽车上半年销量达60%,同比增长11%;但净利润端,七家车企集团的累计归母净利润仅369.6亿元,同比下滑了14%。

中国七大上市车企集团仅比亚迪一家的净利润为正增长,其他六家均为负增长。卖了106万辆车的东风,半年利润仅5500万元;卖了76万辆的广汽,亏损高达25亿元。

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54万辆,同比涨7%,约占中国七大车企集团累计销量的60%,但净利润是中国七大车企集团的近2倍。

2024年,丰田全年净利润超2300亿元;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 3143.6 万辆,行业总利润仅 4622.6 亿元 —— 意味着中国每卖出一辆车,平均获利仅 1.47 万元。

而这些数据再次让行业再次想起黄奇帆“三千万辆中方汽车利润不如丰田”的判断。

价格战真熄火了吗?

有不少人说黄奇帆这句话太偏激,确实,仅以利润作为衡量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标尺,这无异于在驾驶时只看后视镜,只会将你锚定在过去的路径上。

尤其是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已有所体现。

2020—2022年1—7月的车企降价车型仅有50款左右;2023年同期,数量猛增至113款;2024年1—7月,降价车型进一步提升至147款;今年1—7月,降价新车数量为106款。

但降价,永远是车企不可能不存在的一种举措。汽车CAM的调研数据显示,比亚迪秦PLUS等折扣率均在9.6%~12.5%左右,岚图梦想家则是在4.7%~15.2%之间。

这种现象也引起彭博社的关注,彭博社刊出了一篇《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国家关于结束激烈价格战的呼吁》,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仍在持续,政府旨在平息竞争的举措收效甚微。彭博社的表格中显示,7月份中国排名前20的汽车品牌基本均维持或加大了折扣力度,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的平均成交价继续下探。

相比之下,部分外资品牌则有所响应,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平均售价在7月份出现回升,外资品牌价格回升或与国有大行暂停“高息高返”合作模式有关。

“利润都没有,60天账期能遵守?”

空气悬架供应商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发布了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短文,他希望有一天供应商货品送达甲方仓库经必要的检验后即可对账、开票并结算开发票后一个月内回款到账,且电汇是回款的唯一方式。

但短期来看,这依旧是奢望。

今年6月,国内17家主流车企联合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明确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通过12家上市车企财报中的“应付账款和票据”能发现,应付账款及票据比年初,总共减少621亿。长安少了240.85亿最为豪爽,其次是上汽清了105.91亿,吉利少了81.24亿排第三。3家车企的“应付账款和票据”是上升的,小鹏增加76亿;零跑增加44亿;东风汽车增加34亿。小鹏、零跑的应付款上涨能理解。毕竟上半年这俩车企的交付量猛涨,卖车多了,欠下供应商的体量自然也就多。

图片来源:说财猫

不同规模的供应商也表示,车企确实调整了账期,但 60 天后大部分供应商看到的是汇票或者单据,不是现金。“利润都没有,60天账期能遵守?”当时刚发布时,就有很多人觉得应该进一步明确细则,因为“60天账期”承诺落地本身的核心就不在车企与供应商的博弈,而在成本与收益的平衡。“毕竟亏损那么多,你要让他遵守60天账期,那基本上就跟让这些造车新势力原地倒闭没什么区别。”

所以大家都知道要给车企一点喘息的机会,但这也不是沉迷“24小时订单破万”数字游戏中,从拼价格,转向流量争夺的理由,没有利润,都是白扯。

行业集体“装睡”最可怕,任何组织的底层崩溃,都是来自于信任消失。

当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都将被透支殆尽,又岂止是和丰田进行比较的问题?

# 行业解读 # 比亚迪 # 岚图汽车 # 岚图梦想家 # 秦新能源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