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慕尼黑车展上的长安:24年深耕欧洲,从陌生面孔到家门口的伙伴
2025-09-09 14:02 5104次阅读

DearAuto

车要好看好开好用 文要有用有料有趣~

2025年9月的慕尼黑展览中心,B2馆前的人群里不时传出惊叹——有人围着深蓝色的SUV摸遍车身线条,有人蹲在透明展柜前盯着电池结构拍照,还有媒体举着话筒追着工作人员问“冬天充电真能快三分之一?”。

这是长安汽车在慕尼黑车展的“新央企首秀”:带着深蓝、阿维塔两大品牌,6款明星车型,还有能扛住零下30℃的“金钟罩电池”,不仅官宣深蓝S05在欧洲上市(3.899万-4.499万欧元),更请来了欧洲十国经销商,一起点亮了墙上的欧洲版图。

这场热闹的亮相背后,是长安汽车24年“扎根欧洲”的故事——从当年“单枪匹马”参展,到如今成为懂欧洲用户、有本地服务的“老朋友”,它早已不是那个只靠“性价比”的中国品牌。

一、24年“追着欧洲跑”:从设计到服务,把“中国车”改成“欧洲人想要的车”

长安和欧洲的缘分,要从2001年说起。

那年,长安在意大利都灵开了个设计中心——要知道,都灵是全球汽车设计的“摇篮”,宝马、法拉利的不少经典车型都从这诞生。长安去那,就一个目的:“学最懂欧洲审美的设计,让中国车不只是‘便宜’”。10年后,英国伯明翰的动力研发中心落地,又为长安装上了“符合欧洲排放、适配欧洲路况”的“心脏”。

如今,若你现在去德国汉堡附近的Halstenbek镇,还能看到一家挂着“CHANGAN”标的展厅——这是长安在德国的首家门店,8月刚开业。

不止德国,英国伯明翰的“卢克斯星城旗舰店”9月中旬也开了,20家网点同步运营;挪威、希腊、葡萄牙的经销商早就忙起来,连丹麦的合作协议也定在9月9日签。到年底,西班牙、意大利的用户也能在家门口看长安车了。

更关键的是,长安在欧洲的服务,也在推进中。

零件坏了不用等:荷兰和英国的零部件中心,联合全球物流巨头Kühne+Nagel,承诺“欧洲任何地方,零件3天内到店”——哪怕是挪威北部的小镇,也不用等半个月;

开车出问题不慌:和安联救援签了合作,不管在法国的乡村小路还是德国的Autobahn(高速),打个电话就有救援车来,和本土品牌一样快;

买车也能“接地气”:想贷款?和法国巴黎银行合作的金融方案,月供最低能到300欧元;担心保养贵?长安直接送“免费基础保养”,连换机油的钱都省了。

有欧洲经销商说:“以前用户问‘长安是谁’,现在问‘什么时候能提车’——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二、车展上的“硬家伙”:不止是车,更是“中国技术”的底气

这次慕尼黑车展,长安最吸睛的不是车,是展柜里的“金钟罩电池”。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零下30℃的模拟环境里,这电池充电30%到80%只要15分钟,比普通电池快三分之一。“北欧用户冬天不用在寒风里等充电了”,这话一出口,围过来的媒体瞬间多了一倍。

还有旁边的“新蓝鲸电驱”,体积比同功率的欧洲电机小了15%,却能在高速上持续输出动力——要知道,欧洲人爱开“不限速高速”,对电机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这技术刚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这些技术不是“炫技”,是长安多年的积累:近三年申请了1.4万件专利,平均每天19件,其中一半是智能化、电动化的核心技术;连国际标准都能“说了算”——主导制定了中国车企首个ITU智能驾驶国际标准,相当于“中国技术”被写进了全球规则。

就像长安汽车总经理赵非在发布会上说的:“我们来欧洲,不是‘卖现成的车’,是把中国最硬的技术带来,和欧洲一起造更好的车。”

三、未来的“大计划”:20亿欧元+1000家网点,要做“长驻欧洲的中国品牌”

车展上,长安还放了个“大招”:2030年前,要在欧洲投20亿欧元,建1000家销售服务网点,还要招1000个欧洲本地员工。

这不是随口说说的目标,而是“一步一步踩实”的规划:

车会更多:未来3年,要推8款以上SUV,从紧凑型到中大型,纯电、混动都有,2026年还会专门为欧洲造一款“小而精”的全球小型SUV——适合欧洲狭窄的街道和停车难的问题;

服务会更细:今年内要把呼叫中心、维修培训中心建起来,以后欧洲用户有问题,打本地电话就能找到懂车的人;备件中心还要再扩,争取“偏远地区也能2天到件”;

还要“融入当地”:除了卖车,长安还会参与欧洲的环保项目——比如在沙特做防沙治沙,在缅甸捐救灾物资,连工厂的废水处理标准都要比欧洲要求的更高。

现在的长安,早不是2013年那个“孤独参展”的中国品牌了。它在欧洲有设计中心、有服务网点、有懂本地的团队,甚至能根据欧洲用户的习惯改车、调技术。

从“陌生面孔”到“家门口的伙伴”,长安在欧洲的24年,其实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缩影——不是靠低价“抢市场”,而是靠技术、靠本地化、靠“长期主义”,把“中国智造”变成真正被认可的“全球品牌”。

未来的欧洲公路上,或许会有更多“CHANGAN”的车标,和宝马、奔驰一起,奔跑在慕尼黑的街头、巴黎的河边、罗马的古城外。

# 新车前瞻 # 长安 # 依维柯 # 都灵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