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召回曹东杰,东风本田能否逆袭?
2025-09-19 13:59 1931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履历丰富的曹东杰,修补四面漏风的东风本田。

半年下滑37%,东风本田交出了最惨的半年报,然而进入下半年,东风本田的销量依然没有明显变化,前八个月累计销量19.9万辆,同比下滑27.6%。

对比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成为了最惨的日系品牌,在东风日产打出N7之后,不仅挽救了新能源战略,更是追回了销量,7-8月销量同比增长20%,实现了销量反弹。

面对市场压力,9月15日,东风本田召开干部大会,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不再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职务,王彬彬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专务,不再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职务。

除了内部调整外,东风本田还任命原东风猛士总经理曹东杰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并兼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此次人事任命,被认为是东风本田新能源改革的转折点。

双重困境

东风本田所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在华合资车企所共有的,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不论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燃油车市场,合资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滑,基本盘被不断压缩。

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快速变化,当新能源渗透率不断增长,特别是来到50%之后,日系产品曾经的竞争力被大大压缩,“皮薄馅大”的优点在新能源面前一去不复返。

例如,日系车一直以省油和性价比高在国内持续热销,但是当新能源汽车用电费击溃油价,经济性上日系车面临着全面落败。

更重要的是,当长板不再优秀,曾经的短板就格外显眼,在新能源汽车带来电动化的同时还将智能化引入到汽车,日系车简陋的车内娱乐和塑料装饰就成为一大原罪,让燃油车与老旧成为组合。

在市场大环境变得艰难的情况下,如何逆势成长,成为了每一个合资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年,担任东风本田副总经理的潘建新,被任命为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开启了东风本田新一轮改革的浪潮。

作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的潘建新,几乎在所有场合都大谈新能源战略,在他的推动下,东风本田在2023年9月发布了新能源品牌——灵悉,而首款车型灵悉L一直到2024年9月才正式上市。

作为首款由中方团队打造的车型,灵悉L不止在产品设计上突破了东风本田原有的限制,在关键的定价权上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12.98万元的价格,对于这款纯电轿车来说是相当不错。

但是,这个价格和产品力放在2024年9月的市场,并不能掀起太多风浪,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新品牌,很难引起关注,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灵悉L上市首月仅卖出168辆,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5年1-8月,灵悉L累计销量为1338辆。

当子品牌不成,东风本田没有选择继续努力,而是重新回到了本田的新能源战略之下,在本田“烨”品牌的战略下,东风本田推出了首款车型烨S7,并于今年3月上市,25.99万元的起售价让外界只看到了本田的傲慢姿态。

特别是在东风本田S7上市的同一天,广汽丰田铂智3X以10.98万元的价格展现出合资的魄力,将高阶智驾和激光雷达配置下探到14万元,展现出比自主品牌更大的价格优势。

对比之下,东风本田S7只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高价的标签,更令人意外的是,当一个月后东风本田S7的姊妹车型广汽本田P7上市时,起售价直接下调到19.99万元,一个月降价6万元,东风本田也只能宣布官方降价。

在这一系列令人迷惑的操作后,让东风本田本就不顺利的新能源之路越发艰难,而这时,潘建新不止要面临新能源战略失利的痛苦,更需要解决东风本田基础销量下滑的窘境。

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万辆,同比下滑29.2%,不止失守50万辆的重要节点,更是在国内市场下滑到40万辆以下,靠着2万辆的出口才勉强维持在40万辆。

重任在肩

当然,这些问题随着9月15日的会议结束,都落到了新任执行副总经理曹东杰肩上了。

提起曹东杰,外人熟知的身份是东风猛士科技CEO,从猛士科技项目立项开始,曹东杰就接手了项目,一直到猛士科技成立,先后推出917和M817两款车型,在硬派越野的细分市场上,帮助东风站稳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2024年,在曹东杰的主导下,猛士科技与华为达成合作,推出华为HI模式下的首款越野车型M817,不止拓宽了华为的汽车生态圈,也帮助猛士科技顺利出圈。

8月猛士M817正式上市,价格较预售再降1万元,迅速的打破了硬派越野的预售记录,1小时订单数9173辆,大获成功。

在引入全套的华为生态后,猛士科技迸发出强有力的市场号召力,带给市场新的变化。

这其中少不了CEO曹东杰的努力,从引入华为生态,到双方密切配合推出首款车型,猛士科技展现出新能源时代下应有的研发速度。

当然,仅仅有猛士科技的成绩,不足以让东风集团选择空降曹东杰到东风本田,更重要的是,曹东杰比其他人更懂东风本田。

出生于1969年的曹东杰,早在2004年就以东风驻派员的身份进入东风本田,历任焊装科科长、品质管理部部长、采购部部长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直到2018年才调任回东风汽车集团总部。

可以说曹东杰是相当熟悉东风本田的制造、品质、术和采购等领域,同时也熟悉合资企业的运作,最重要的是,在经历四年的猛士科技历练,曹东杰更是有了新能源品牌运作的成功经验,懂得与科技公司打交道。

从资历上来说,曹东杰是一名合适的运营者,能够为东风本田带来新的变化,而且据传仅仅几天时间内,曹东进已经牵头成立了“中国新能与战略室”,直接向本田技研工业总部汇报。

然而,曹东杰上任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比在猛士科技更复杂,需要考虑到日方的经营看法,特别是在S7的定价上反映出的问题,东风本田需要更自主的定价权,而不是仅仅听从本田中国的指示。

虽然在任命会上,东风集团董事长杨青明确东风本田的首要任务是,打造“中国市场客户愿意买单的产品”。

但是,如果本田方面还是强推之前的新能源战略,严格在技术和定价上进行控制,那么结果还是难改东风本田“慢半拍”现状。

更重要的是,虽然曹东杰有与华为合作的经验,但从目前流出的消息看东风本田并不在与华为合作的计划之中,9月17日,有消息传闻,东风汽车集团正在筹备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将于华为深度合作,新项目将依托于改造东风日产襄阳工厂。

只能说,当下换领导可以看到东风集团针对销量下滑和新能源困局的精准响应,然而,面对合资车企的内部问题,仅仅调换一两名管理人员短时间内是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下的东风本田,依然只能选择以价换量,在东风本田CR-V迎来1500万辆的销量下,也只能选择13.79万元的限时价格在国内市场努力。

# 行业人物 # 本田 # 东风 # 猛士 # 本田S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