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数字养活不了汽车产业链,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文 / 张恒
近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正式揭开了汽车行业营销乱象的治理序幕。
这场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行动,将恶意诋毁攻击、夸大和虚假宣传列为重点整治内容。
监管风暴的前夜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最新统计的利润率已降至3.5%,为近八年最低。而同期部分新势力车企通过虚假订单营造的“繁荣”,正在加剧市场泡沫。
据机构统计,从年初至8月底,全国车企宣称的订单量汇总,竟然突破了5000万辆,远超中国汽车市场全年约3000万辆的实际销量预期。数据鸿沟背后,无疑是系统性的造假狂欢。
阿维塔前CMO李鹏程公开质疑:“中国乘用车订单已达5000万辆,其中80%在新车发布后72小时内被‘刷’出去。”某新势力车企型宣称“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辆”,但其8月实际交付量不足1.7万辆。
部分新势力车企为抢占市场关注度,将订单数据造假变成了营销“常规操作”。某新势力品牌营销部门匿名人士透露,行业内“小订”“大订”概念混淆已成普遍现象。不少车型在发布会上宣称“盲订破万”,但这些所谓的“盲订”多为消费者支付1000-2000元可随时退款的意向金,与需支付数万元定金、锁定配置的“大订”存在本质区别。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数据造假逐渐从个别行为演变为行业潜规则。某车企要求区域经销商每月必须完成固定“订单量”,未达标则扣减返利,倒逼经销商通过“虚假下单”冲业绩;还有企业以“员工福利”名义,强制内部员工参与小订,事后统一退款,单次活动即可制造数千笔虚假订单。
这些操作不仅误导消费者购车决策,更让资本市场对行业真实需求产生误判。某依赖虚假数据的新势力车企,曾因订单与交付差额过大,被机构下调评级并引发股价下跌的情况。
造假数据产业链
当前,数据造假的黑产链条已形成技术驱动的完整闭环。如某公关公司开发的“订单生成系统”可模拟真实用户行为,批量生成包含地域分布、下单时间的虚假订单,单次服务收费从十万多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同时,还包括使用生成式AI技术制造虚假车主评价。据悉,某车型在某平台单日新增4200条好评,经核查其中76%为机器生成内容,发布账号IP地址高度集中且无真实购车记录。
线下环节同样触目惊心:某经销商为完成厂家考核,用闲置资金以“客户名义”支付定金,车辆到店后长期停放,待核查结束再办理退订,仅2025年一季度就累计产生此类虚假订单1200余笔。
不难发现,如今技术赋能的造假正在升级为“军备竞赛”。某车企开发动态调整订单数据的算法,在监管巡查时显示真实数据,日常宣传则切换为虚高数字。更有甚者篡改车辆VIN码,将同一辆车重复计入不同区域销量统计,导致某车型在三个省份同时宣称“区域销量冠军”。
有消费者因被虚假订单信息吸引而选择了某款车型,却不得不面对长达半年的交付延迟,最终该车型的退订率超过40%,品牌用户口碑随之出现断崖式下跌。
虚假数据也在供应链上引发了连锁反应。据悉,有电池供应商因根据夸大的订单扩大产能,结果实际需求远低于预期,最终因需求不足导致设备闲置,不得不缩减产能并裁员,承受巨额损失。零部件企业因车企虚假订单调整生产计划,造成零部件库存积压的更是不在少数。
数据造假的负面影响已渗透至行业上下游,其带来的反噬效应不容忽视。
从行业自律到监管整治
此次六部门专项整治的核心,在于建立全流程数据监管机制。
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接入国家汽车数据中心,实时上传订单生成、支付、退订、交付等环节数据,且需标注订单类型(小订/大订)、定金金额、退订原因等关键信息,数据上传后不可篡改。
监管部门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存证,可追溯每笔订单的真实流向。某车企在接入系统后,其宣称的“上市首月订单3.2万辆”被核查出包含1.2万笔虚假订单,监管部门随即对该企业启动约谈,并要求公开整改情况。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也在吸取和借鉴国际经验。欧盟“汽车营销透明化指令”要求车企标注订单类型、退订率等关键信息,对虚假宣传处以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中国拟将类似标准纳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修订内容,拟明确订单数据披露要求,规定车企需在宣传材料中注明“小订可退”“大订退订条件”“历史交付率”等信息,对虚假宣传的企业,最高可处年度营业额3%的罚款。
在此之前,今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企业数据的倡议书,提出“规范数据发布,确保行业公信力;倡导良性竞争,杜绝不当宣传”两项核心倡议,该倡议已获得38家主流车企联署支持。
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与市场选择机制正在显著发挥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购车者在决策时会仔细对比车辆的订单数量与实际交付量。一旦发现实际交付量相比订单有较大差距的,便会直接将该车型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
过去几年,订单造假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小订混淆到员工“福利单”,最终演变成全行业的公开秘密。我们希望,当监管把泡沫戳破之后,车企的价值将回到最为原始的制造业竞争赛道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
比亚迪唐DM-i智驾版175KM长续航版上市17.98万起,实力场景大升级
行摄漫记首款华系MPV来了,“全家桶”上阵,友商们该慌了?
言车有徐为什么新时代油车比传统油车更值得选?
W动力长城欧拉首款SUV亮相,或命名为ORA5
汽湃命名热议持续升温,欧拉全新SUV披露更多细节图
车市观察手握30万,都是华为基因, 全新问界M7与深蓝S09怎么选?
映璇汽车工作室联盟共享下的个性纯电,三菱Eclipse Cross EV
车算子阿斯顿·马丁Volante 60周年纪念版
车算子电气化转型下的豪华轿车,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
车算子长安汽车荣获总局质量管理创新荣誉,以可靠性引领汽车安全新标杆
车界江湖9.28万起把TA开回家!GS4 MAX:来了!
智选车百变大空间+豪华座舱 星海V9越享系列解锁出行新“享”法
鬼斗车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