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五界成型,鸿蒙智行的底牌并非产品?
2025-09-25 22:52 2593次阅读

汽车大观

专供有思想的汽车人!

“鸿蒙智行深度赋能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升级,打造了‘五界聚势’的全新样板点。”在9月23日鸿蒙智行秋季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再次释放出一个信号,这不仅是一场新品发布,更是一次智能汽车产业的深度进击。

从银境紫的问界M9,到15.98万元起的尚界H5,鸿蒙智行首次完成从15万到百万价格带的全覆盖。在高压竞速的新能源赛道上,这套组合打法意在打破圈层,扩大基本盘。但问题是,五界成型之后,鸿蒙智行还能打出怎样的“底牌”?它的打法是否真能构筑一道护城河,而不仅仅是一次阶段性的产品联动?

五界之后往哪走?

鸿蒙智行的攻势正向全尺度市场竞争推进。问题是,五界之后,该往哪走?

数据显示,问界M9自上市以来累计交付已超24万辆,18个月稳居5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榜首,连续8个月蝉联大型SUV保值率第一,并连续两期在新能源全车型中位列用户净推荐值第一。多维数据的稳定领先,为其高端定位提供了持续背书。

而一个变量是,三年打磨、40亿元投入的全新问界M7。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小订已突破23万辆,刷新鸿蒙智行纪录。作为中高端市场的核心布局,全新问界M7让鸿蒙智行在设计、座舱、驾控与安全等多个层面下足功夫,意在进一步提升其在家庭用户核心市场的地位与份额。

另一个变量,是尚界H5。不只意味着华为与上汽合作进入落地阶段,而且其15.98万元起的价格,让其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流SUV市场具有一定优势。这一定价策略,为的不只是“薄利多销”,更是增厚鸿蒙智行的用户基数。

更大的变量在于,借此补齐鸿蒙智行在价格带覆盖上最后一块拼图的同时,集齐五界的鸿蒙智行将何去何从?是完成了华为不造车前提下的历史使命,还是将担负起更大的增长重担?

作为阶段性布局,“问、智、享、尊、尚”五界战略,构成鸿蒙智行的产品骨架,也对应着五大合作车企——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与上汽,分别锁定高端旗舰、智能轿车、行政座驾与主流家用等主流细分赛道。

然而,鸿蒙智行的野心或不止于此。

从其官方释放的零散信息来看,五界矩阵的协同价值,早已不止于整车本身。华为以HarmonyOS为统一操作系统底座,将鸿蒙办公、鸿蒙智家、鸿蒙智行、运动健康、影音娱乐等场景嵌入车载空间,实现“人、车、家、办公”多终端的无缝连接。

当用户体验不再被产品边界限制,而是在多场景、跨设备之间自由流转,这或许已经勾勒出真正意义上鸿蒙智行乃至华为的软硬结合、全链价值闭环轮廓。

这一变量的想象空间之处,在于跨终端的生态协同,不仅能提升用户黏性和使用效率,更有可能构筑起单一车企难以复制的系统级壁垒。

过去,汽车是产品主权的代表,每一个品牌、每一辆车都强调自我独立。而在智能化时代,用生态重构这一逻辑,让硬件成为体验的载体,系统成为连接的核心,还是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汽车不再只是出行工具,而是成为智慧场景的移动入口,承载连接能力、服务能力与内容价值的持续扩展,这种平台级的全新演化,或将成为鸿蒙智行新的使命所在。

技术为骨,生态为血

如果说“五界”产品矩阵是面向用户的“前台”,那么支撑其运转的“后台”,则是华为持续释放的技术与生态能力。从乾崑ADS 4辅助驾驶、鸿蒙座舱系统,到全景智慧交互与多终端联动,鸿蒙智行试图打通智能汽车体验的前后链条。

此次新品集中发布,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其在智能技术与生态能力上的协同整合,是否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譬如,全新问界M7,算不算得上鸿蒙智行前台产品、后台能力协同战略的一个实践样本?

作为中高端SUV市场的主力车型,新M7在三年周期内投入40亿元研发预算,围绕设计、驾控、空间与安全进行系统性升级,其要实现的,正是覆盖更广泛的家庭出行场景,并通过技术实现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的跃升,外加座舱优化,使“长途等于负担”的刻板印象和现实问题开始被改写。

由此来的是,是汽车的用户增加,用户的黏性增加,鸿蒙智行的场景闭环程度增加。

再如,技术平权,在尚界H5身上得到了落地。作为鸿蒙智行在20万元以下市场的首次布局,尚界H5将高阶智能体验下沉至更广泛的用户市场,成为智能汽车进入普及阶段的最新产品。

这款车型,在舒适性维度,车身长4780mm、轴距达2840mm,带来“三排平权”的空间体验,后排腿部与头部空间均超1米,实际乘坐感受向上跃升一个级别。同时,2.3㎡穹顶天幕、100多项隔振降噪设计的加持,让这款20万内的智能家用车,或能为鸿蒙智行带来更大的用户增量,进而是场景生态的进一步推进。

技术平权,更“抓人”的,便是华为“家喻户晓”的智能辅助驾驶模块,体现出生态协同能力的同步平权和下放。ADS 4作为核心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城区领航、舱内外可视泊车、语音召唤等高阶能力,通过实用场景的深度适配与感知能力提升,摒弃复杂命令堆叠,主打一个刚需、易用、普及,这种一体化体验,强化了软硬协同带来的真实价值感,也进一步提升这部分更广用户群体的场景黏性。

这波秋季新品上市,已不仅是新车型的迭代,而且是一场由技术牵引、生态驱动的战略升级起点。鸿蒙智行逐步摆脱多品牌“集合体”的角色,向着一个跨企业、跨终端、跨场景的智能协同生态体系演化。

而这种转化,也是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后决定胜负的关键分水岭,但有没有足够的可能构成鸿蒙智行未来最坚实的底盘,还要看友商是否能在这一维度上“领先”。

底牌亮出了哪一角?

“安全”到底是最大的豪华,还是最大的生态?

日益同质化的汽车产业赛道上,真正能沉淀用户心智的,不是参数的堆叠,而是对“安全”二字的持续发力。

鸿蒙智行在价格与配置上作战的同时,也将任正非的“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的精神,作为产品哲学的第一原则。从底层研发到整车制造,从功能设计到使用体验,其对安全的系统化构建,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区别于传统车企的安全认知体系,打通的不是量价,而是用户的心智。

一个例子是,尚界H5尽管主打性价比,但其安全架构的构建从底盘开始,全系标配7个安全气囊与2.3米超长侧气帘,配合高强度底护板和侧向防撞结构,形成物理层面的防御体系。在主动安全维度,支持全向防碰撞系统,甚至配备了越级的eAES增强型紧急转向辅助功能,可应对明暗突变、倒车盲区等高频且高风险场景。

“安全”是最大的生态,在性价比车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而用户会不会买账,还要看安全普遍作为卖点的当下,鸿蒙智行的“安全”是否“最高级”?

在智能安全维度,全新问界M7则将智能辅助驾驶从“可用”推向“好用”。ADS 4增强版首发搭载舱内激光视觉技术,在夜间、逆光等极端光照场景下保持高稳定识别能力,异形障碍物的检出距离可达115米,构建更具主动性的全场景安全防护网络。

“安全”也紧贴政策脉络。在数据合规、电池防护、辅助驾驶等关键环节,行业标准正趋严、要求也更细。鸿蒙智行将安全体系前置布局,满足技术合规门槛的同时,也为未来基于安全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高阶场景的深入生态拓展,提前夯实基础。

向“安全心智”主动发起的战略占位,是从造车产品力,到造一辆更“安全”的车的全垒打,鸿蒙智行或许早做好了准备,将用户认知向高壁垒方向引导。这种心智先发,不只是短期销量驱动,更是中长期生态护城河的基石所在。安全,不只是最大的豪华,还是技术研发、品牌价值与场景生态协同的统一起点和基点。

在“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这条底线上,华为的技术主张势必深度嵌入到鸿蒙智行的产品全流程中。

放在行业周期与消费者选择的长期维度上,生态协同是否能落地为持续的用户口碑,也是鸿蒙智行绕不开的真实挑战。特别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走入全面竞争的深水区后,用户决策愈发理性,生态构建是否会沦为高成本、高门槛的双重约束?

更重要的是,在越来越多车企也开始从生态打进市场的背景下,鸿蒙智行能否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率先让“生态”真正成为效率工具而非“负担”

从品牌到平台,从场景到协同,从生态到闭环,鸿蒙智行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不二选择”,乃至“第一偏好”,它所面对的不只是友商的竞争,还有时间本身的筛选。在下一个周期里,生态若不能转化为效率和体验,所有底牌也可能只是烟雾。

# 行业解读 # 鸿蒙智行 # 问界M7 # 竞速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