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郑州4家店月销仅60台,内卷重压之下,smart该何去何从?
2025-09-27 19:08 6056次阅读

汽车情报

汽车情报(ID:auto-qbz),由多位具有十年以上从业经历的汽车媒体人联手打造。自创始以来,汽车情报坚持做有态度的**、有温度的传播和有深度的探讨,已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全媒体平台。

“去年国庆假期,闺蜜买了一台smart,看她开得挺不错,也准备趁价格低买一台。但前段时间去郑州二七万象城逛街时,发现她买车的那家smart店没了,弄得我现在心里很没谱,新能源车企倒闭的很多,怕自己入坑,你们能不能帮我看下现在这个品牌的生存状况怎么样?”近期,一位粉丝发来了这样一条信息。

在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汽车市场,即便曾经强势的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也难逃4S店倒闭关门的命运,消费者担心smart的生存状况,也就可以理解了。

粉丝的诉求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我们决定亲自去一趟她闺蜜买车的郑州二七万象城,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看一下smart这一品牌在郑州的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

毕竟郑州是河南这一人口过亿大省的省会,可谓全国车市的缩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更能看透一个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的真实处境,对对更多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核心商圈门店撤场,是败退还是收缩?

挑了个周末,笔者来到了位于郑州核心地段二七广场的万象城,或许是该商场有苹果直营店的缘故,加上苹果17系列新品近期发布,整个商场的人流量还是不错的,来逛的年轻人很多。

不过,来到一层西区这个位置,也就是几家新能源汽车的聚集区后,人气却明显冷清了许多。果然如那位网友所说,这家smart展厅已不复存在,原址换成了一家电子消费品门店。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家smart展厅于2022年6月开业,整体面积约为119平方米。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敢于砸钱开店,说明投资人对品牌的未来是抱有信心的。

笔者询问了附近的理想汽车销售小哥,对方表示该smart门店早在七、八个月前,也就是春节前后就已撤场。“但不是倒闭不干了,目前smart在郑州应该还有四家店,和之前暴雷的极越等品牌还是不同的,整体来说还算安全。”至于撤场原因,他并未具体说明。

打开smart汽车官网查询,显示其在郑州现有三家展厅、一家快闪店和一家服务中心。可见销售所言不虚,smart在郑州的经营尚未陷入绝境。

随后,笔者又咨询了同在万象城经营某新能源品牌的销售总监。他表示,最大的原因无疑是生存压力。“万象城这里租金不便宜,一年动辄七位数,再加上人工、物业、水电等各项开支,一个月不卖几十台车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的确,目前这家原smart展厅对面只有两个新能源品牌,其余大面积铺位仍被围挡封闭。回想2019年前新能源品牌挤破头都想在商场开店,这样的位置早会被一抢而空,如今这般冷清,令人唏嘘不已。

四店月销仅60台,“输血”难掩盈利困局

离开万象城,笔者驱车前往位于郑州西区大中原汽车城的smart展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与商场熙攘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探店当天店内异常冷清。三位销售顾问中,有一位正低头玩着手机。展厅内陈列着精灵#1、精灵#3和精灵#5三款车型。

交流中,销售坦言郑州目前有四家smart门店,同属一个集团,车型按原价销售,并无优惠。以近期小改款的精灵#1为例,最低配的2026款灵动升级版定价15.49万元,相比2022款Pure+版的19.42万元,价格已下探不少。

然而,降价并未带来销量提升。被问及月销情况时,销售表示该店每月仅能卖出去几台车。这也解释了为何店内仅配置三名销售——销量实在难以支撑更多人力成本。

后续查询易车销量数据库发现,单店个位数的销量基本属实,因为8月份smart在郑州的销量只有60辆,其中精灵#1占47台,定价23.99万-37.99万元的精灵#5仅卖出3台。

而放到全国范围,8月份smart的销量为2920台,其中销量大头依然是精灵#1,月销量为2001台,剩下的精灵#3和精灵#5可谓实打实的配角。

作为参照,笔者此前探访的郑州林肯4S店,同样属于豪华品牌,其在郑州的月销量也仅维持在几十台水平,平均单店销量难以支撑运营成本。

同样在大中原汽车城经营一家自主品牌新能源4S店的店总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smart在郑州有四家门店,并且月销只有60台的话,断然是难以盈利的,背后肯定有主机厂在“输血”。虽然这些店都归属一个集团,优势是没有价格厮杀,钱都让一个老板赚走了,但症结在于销量太低,没有销量一切都是浮云。

品牌重塑失利,smart陷恶性循环

如上文所述,在这个内卷到极点的车市,smart价格已经做出了调整,以精灵#1为例,内地起售价为15.49万元,而中国香港同款车型起售价仍高达22.7万元人民币,为何价格下探仍未能提振销量?

河南省汽车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志芳指出,15万多的起价看似亲民,实则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精灵#1要到19.99万元的版本才配备液冷电池和热泵空调,全系未搭载真正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仅提供落后于时代的多功能自适应巡航。而很多七八万块钱自主品牌纯电车就有这些配置,加之此前爆出的车机功能收费争议,都影响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心。”

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品牌战略层面。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指出,smart品牌在由吉利接手后,未能把握时机实现品牌重塑与市场突围。“当初smart被吉利整合进来,没有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未能通过强势宣传让品牌知名度得到广泛提升。事实上,smart在奔驰旗下时期就已经表现不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而恰恰这段时间,国内新势力品牌纷纷崛起,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钟师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知名度不足直接导致了产品推广受阻。“在新一轮的产品推广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知名度,消费者很难产生了解和兴趣。平心而论,smart最初的产品设计是可圈可点的,流线型的外观、圆润的造型都颇具特色。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市场推广,这些产品亮点未能有效传达给消费者,形成了‘产品不错却无人知晓’的尴尬局面。”

这种局面逐渐演变为恶性循环。钟师指出:“销量上不去,研发投入自然受限;研发投入不足,后续产品更新就跟不上。目前smart的产品线相对单一,难以形成产品矩阵的协同效应。这样的发展节奏越来越拖沓,最终导致品牌活力逐渐衰退。可以说,smart起点较弱,又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和支持,后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除了产品力和品牌策略的问题,smart在品牌定位上也面临挑战。昔日与奔驰联手打造的个性化小车形象深入人心,如今转型电动化,却未能建立起新的认知优势。在国内如此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力不突出、智能化跟进缓慢的smart,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迷失了方向。

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血海”竞争阶段。价格战愈演愈烈,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极低。缺乏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品牌情怀的smart,显然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从郑州市场的缩影可以看出,smart正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不足、产品竞争力欠缺、市场推广乏力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发展困境。

【结语】从郑州一隅可观全局。四家店月销60台,不过是中国汽车市场内卷加剧的缩影。曾经个性鲜明、拥趸众多的smart,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似乎尚未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降价或许能短暂吸引目光,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品牌定位模糊、产品力不足、用户信任缺失的深层困境。若不能快速调整策略、明确核心优势,那么在愈发拥挤的新能源赛道上,smart恐将难以避免被边缘化的命运。

而对于那些仍在观望的消费者而言,选择一个品牌,不仅仅是选择一台车,更是选择其背后的服务体系、技术保障与长期价值。smart要重获市场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行业解读 # smart # 宝马 # 宝马7系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