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高端电车自燃,有钱人都慌了?
2025-10-28 13:53 6447次阅读

智选车

资深汽车产品经理,帮你找到值得买的车!微信公众号:智选车

文章开头我先给自己叠个甲:本来不想掺和这件事,担心被说成“车黑”,或者收到“律师函警告”,但又觉得身为媒体有必要做一些思考和延展,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

笔者在此声明:本文部分图片由AI生成,不特指某一品牌车型,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视角,不构成选买建议。

前几天魔都的那场高端电车自燃事故想必大家已经有所耳闻,事件发酵后,我一个很有钱的朋友立马担心起了他的顶配某米,并问我现在二手还能值多少,想赶快处理。

说实话,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和我们一样吃瓜,而是想卖了他的顶配某米,这是我没想到的。因为这次自燃事故的主角并不是某米,车型定位也和某米八竿子打不到一块。

但是他给了我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他的顶配某米和事故主角都是同一品牌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且都支持超快充。光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让他坚定换车的想法。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钱没了可以再赚,而生命只有一次。

经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想到,这会不会是大部分高端电车车主或者准车主对这次事件的第一反应?而能买得起这些车的人,基本都算“有钱人”,看来这次,很多有钱人都慌了。

虽然人人都知道“生命诚可贵”,但是有钱人往往给人感觉更加“惜命”,他们绝不会允许自己的爱车有一丁点的安全隐患。就算不是同一款车,哪怕用了同一品牌、同一类型的电池都不行。

虽然这次事件还没有官方定论,但是从现有的信息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这次事件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本原因不在自燃,而是在没有发生明显碰撞的情况下、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爆燃”,以及“爆燃”后留给乘客的逃生时间很短。

其实根据各种统计,油车的自燃率并不低于新能源车,但是油车的自燃往往会先伴随着车内的异味、然后是发动机舱冒烟、接着才是明火、爆炸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大部分油车都是树脂油箱),所以绝大部分非事故导致的油车自燃,车内乘客都能早早撤离,动作快的还能带走一些贵重财物。

不过这次事件中的主角,大家通过后车的行车记录仪可以发现,从底盘出现闪光到明火包围车身,甚至都不到10秒。

设想一下,如果这次是发生碰撞后起火,而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正好让车内驾乘人员处于短暂的懵逼状态,那等他们反应过来后,还有多长的逃生时间?

另外,在这次事件中,含驾驶员只有2个人,而且身手敏捷,第一位出来的时候,落地翻滚卸力,动作一气呵成;而第二位在发现后排侧滑门不能立即打开后,从后排钻到副驾逃生。

设想一下,如果车内是满载6人,且二三排有老人或小孩,遇到同样的情况,需要多久才能出来?

所以,自燃不可怕,可怕的是“爆燃”,也就是起火速度太快。当然,动力电池新国标要求电池系统在起火前5分钟必须发出热事件报警信号,这样就可以给到驾乘人员足够的逃生时间。不过这次事件中,动力电池到底有没有提前报警,目前不得而知。

通常来说,当自家的产品出现负面新闻时,品牌公关努力维护形象无可厚非,毕竟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不过这些年随着新势力的崛起,“过度维护”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当车辆发生事故,特别是断轴、趴窝等非正常事故时,不少新势力厂家人员到场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用布把车盖起来,甚至有的还会把轮毂、车身上的车标抠得一干二净。

而当出现智驾相关的事故时,车企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发表声明,大致意思都是:这次事故的发生与车辆自身的智驾系统无关,碰撞发生前XX秒,车辆已经退出智驾等等。

反正主打一个:与车无关。

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车主遇到这种糟心事,你和他说与车无关,他心里会怎么想?更何况大部分时候,这种糟心事是与车有关的。

比如这次自燃事件,车企回应称“事故发生时,车门顺利打开,驾驶员和乘客全部安全离车”。如果以一个吃瓜群众的视角来看,好像不算太严重;但是如果从车主视角来看,自己刚刚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居然被车企讲得如此“轻描淡写”,很难不憋一肚子气。

某些论坛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造谣帖,说车主的动力电池之前就出现了托底刮蹭,跳了故障码,前往售后中心检修,擅自开走等等。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配图,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如果这是背后有人刻意在“洗白”,那我只能说这招不算高明,特别是遇到车主较真的话,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后续大家也都看到了,车主立马委托律师发了声明进行辟谣,而且还说后排车门不能立即打开,自己从第二排转移到副驾离开。不得不说,这次“打脸”来得真快。

事件发生后,除了像我那位有钱的朋友想要卖车之外,网上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延续。

比如网上关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谁更安全的话题又开始被热议,大家目前公认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就算发生热失控,起火速度也要明显慢于“三元锂”,无疑会给车内乘员留出更多的逃生时间。甚至有人退定“三元锂”的车辆,转定“磷酸铁锂”。

比如“车内破窗锤”的必要性还在提升,但是部分破窗锤只能击破单层玻璃,而市面上很多高端新能源前后排都是双层夹胶玻璃,所以选购破窗锤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

再比如,有些高端新能源车主已经在训练家里的小孩、老人如何快速从车上撤离,以及告知他们车内电子门把手对应的机械开关所在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也有同款车主遇到了二手车投保无门的尴尬处境,各家保险公司给出的理由含糊其辞,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与此次事件有关。

毕竟正常的保费最多1万每年,而只要四五十辆车里有一辆发生自燃,保险公司铁定赔本。买过新能源二手车的朋友应该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被“拒保”,这不是某一个品牌的问题。

不管怎样,在官方消息没出来之前,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在享受新能源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