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10万辆破局!比亚迪在泰国把出海玩明白了
2025-10-28 21:54 1842次阅读

EV视界

EV视界—新能源汽车普及者。

10月18日曼谷的交车仪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标志性场景。

比亚迪将第10万辆新能源车钥匙交到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手中,交付车型为BYD SEALION 6 DM-i。这一节点的分量远超数字本身:既是中泰建交50周年的产业献礼,更宣告比亚迪以泰国为枢纽的东南亚布局完成阶段性闭环。

回溯其扩张轨迹,比亚迪用两年多时间创造了“三重跨越”:2022年9月宣布进入泰国,2023年3月罗勇府工厂破土,同年 9 月首台 ATTO 3下线,2023年即以40%市占率登顶当地电动车销量冠军,如今提前达成10万辆交付目标。这种速度背后,是对东南亚市场战略价值的精准判断。

泰国作为东盟汽车制造中心,不仅拥有51.3万平方公里的本土市场,更能借助东盟自贸体系辐射周边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10万辆交付并非单纯的销量叠加,而是产能体系成熟的信号。罗勇府工厂总投资350亿泰铢,占地面积达94.8万平方米,配备四大整车工艺及零部件制造设施,设计年产能15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已从“出口贸易”转向“本地制造”,在东南亚建立起稳定的供应底座,为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技术适配与本土化的精准结合

BYD SEALION 6 DM-i成为交付里程碑车型,绝非偶然。这款车在泰国市场的成功,揭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核心密码:用核心技术解决本地痛点,以本土化运营建立认同。

技术适配性是首要突破口。泰国热带气候高温高湿,且充电基础设施尚在完善,纯电车型存在续航焦虑。比亚迪针对性投放DM-i超级混动系统,结合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刀片电池,实现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完美匹配泰国消费者长途出行需求。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对动力系统进行本地化调试,优化热效率与能量回收逻辑,确保车辆在本地燃油品质与道路条件下高效运行,这种“技术微调”比单纯移植产品更显专业。

本土化运营则击穿了市场心理防线。将新车命名为“BYD SEALION 6 DM-i”,既保留产品辨识度,又贴合东南亚海洋文化认知。999,990泰铢(约21.7万人民币)的起售价,较同级别日系混动SUV低 15%-20%,叠加泰国EV3.5政策下的5-10万泰铢补贴,形成显著价格优势。

调研显示,该车上市后长期占据泰国混动 SUV 销量榜首,印证了“技术+价格+文化适配” 组合拳的有效性。

从工厂到产业链的协同重构

如果说产品是敲门砖,那么产业生态的本地化布局,才是比亚迪扎根泰国的核心竞争力。其罗勇府工厂创造的三个“泰国速度”。10个月签约投产、45%本土化率、90%员工本地化,背后是系统性的生态构建思路。

供应链本地化是关键落子。比亚迪不仅在泰国实现整车装配,更推动电池包、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的本地生产或组装,形成初步供应链闭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跨境运输成本,更带动37家泰国本土供应商升级,其中12家已进入比亚迪全球供应链体系。这种“赋能式合作”区别于传统主机厂的“压榨式采购”,既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又获得当地政府与产业界认可。

就业与技术转移则深化了本地化根基。工厂已为泰国提供5000个直接岗位,覆盖生产、质控、管理等全链条。通过“中方技术输出+本地培训”模式,当地员工逐步掌握电驱动系统装配、电池管理调试等核心技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泰国制造”的能力传递。此外,工厂引入太阳能供电、水循环处理等绿色制造理念,契合泰国“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价值认同。

中国车企出海的范式升级

比亚迪在泰国的实践,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提供了可复用的“三维模型”,打破了此前“低价走量”的粗放模式。

政策协同是前提。比亚迪精准把握泰国打造“东盟 EV 中心”的战略需求,其工厂建设与泰国EV3.0至3.5政策迭代形成共振。泰国对本地生产电动车给予2%消费税、最高15万泰铢补贴,对比亚迪投资给予税收抵扣,这种“企业战略+国家政策”的同频,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反观部分中国车企出海时忽视政策适配,导致遭遇关税壁垒与市场限制。

能力输出是核心。不同于传统车企“出口产品”的单一模式,比亚迪实现了“技术+制造+管理”的全要素输出:DM-i混动技术解决本地能源痛点,智能化工厂输出生产标准,供应链管理带动本地产业升级。这种输出模式构建了“不可替代性”。

泰国工业园区管理局局长苏梅?唐普拉西坦言,比亚迪的技术转移加速了泰国新能源产业成熟。

区域辐射是增量。比亚迪将泰国定位为东南亚制造与出口枢纽,计划以罗勇府工厂为中心,向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供应整车与零部件。这种“单点突破、全域覆盖”的布局,能借助东盟自贸体系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这为蔚来、小鹏等后续出海车企提供了参考:聚焦核心市场建立根据地,再进行区域扩散。

写在最后

从2022年初入泰国到 2025年10万辆交付,比亚迪的进阶之路印证了一个道理:全球化的本质不是市场的地理扩张,而是能力的跨区域适配。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告别“价格战”内卷,以技术为锚、以生态为根的全球化新范式,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 行业解读 # 东南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